首頁>投資>

每一個長假,都是對投資者心理的一次測試。

認準方向,切莫發慌!

在短期的下跌之後,今天,A股終於震盪企穩,深成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出現中幅上漲。

在昨天的文末,我提示到,“今天A股大跌,主要緣於長假前落袋為安,A股結構性趨勢未變,可以選好票,適度加倉。”

今天,我告訴你一個市場現象,並且還告訴你應對的邏輯。

這種市場現象,叫做“長假效應”!

所謂“長假效應”,大意是說:在每一個長假之前,市場幾乎都會發生一定幅度的回撥,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

當然,如果是熊市,這個回撥週期,有可能超過一個月,而如果是牛市,則有可能僅僅半個月,直至最後一兩個交易日,市場才能整體企穩。

這種“長假效應”,是符合人性的,這是出於對不確定性的規避,部分機構投資者內部甚至有相關規定。畢竟,諸如中國的國慶、春節這樣的長假,市場動輒暫停10天左右的交易,而在這一階段,外圍市場仍在持續,一切的不確定性又均有可能發生。

所以,近期市場出現一定幅度的回撥,就不難理解了。如果你把時間拉到去年春節前,市場走勢幾乎也是類似的。喔,想起來了,還記得我去年底寫的一篇文章嗎?建議大家持股過年的。

每一個長假,都是對投資者心理的一次測試。

但是,如果你想跑贏市場,你必須學會反人性,這就是我告訴你的應對邏輯——在長假到來之前的半個月左右,適度減倉,在長假到來的最後一兩個交易日,適度地加倉。

這樣的應對邏輯,不一定全對,但是,大概率上是對的。當然,對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只要你認準你所選擇的股票,只要你覺得這隻股票的價格發現,尚未達到你的預期,我建議你可以忽略“長假效應”所可能產生的短期波動,持有不動,可能是更好的投資策略。

比如最近半個月的A股,市場的巨集觀面有本質變化嗎?

沒有!是經濟資料更差了嗎,還是中美貿易衝突又升級了,都沒有,從7月份開始,A股的走勢,就已經對中美貿易脫敏了。

市場巨集觀面沒有發生本質變化,而是投資者心理髮生了變化,本週,北上資金依然保持持續淨流入的態勢——除週一小幅淨流出(淨流出7.92億)之外,其他四個交易日均是淨流入,9月24日淨流入超過32億,9月25億淨流入超過11億,9月26日淨流入24.99億,今天,淨流入超過10億。

要知道,9月25日(昨天)是大跌之日,但是,北上資金卻仍然“逆勢”買入,在市場悲觀無力的這一週,北上資金合計淨買入,依然超過了80億!

必須反人性,反從眾,你才能真正跑贏市場、戰勝市場。

與“長假效應”進行聞逆反操作,是這個道理,在市場情緒過度悲觀時,你買入,在市場情緒過度樂觀時,你賣出,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道理很簡單,操作起來卻很難。

根源在哪裡?依然是人性的劣根性使然。

在市場短期下跌時,即便你超級看好一隻股票,你也禁不出“再等等,等價格再跌點再買入”、或者“把持有的先賣出,然後等低價再買回來”——這就是散戶的劣根性,一味算小帳,而忘記了大帳。

這樣的小帳,能算準嗎?我問過工作室股齡4年的同事,算準算錯的概率各佔一半,這不是跟沒算一個樣嗎?關鍵是,在你算對的時候,你所看好的這隻股票,它跌了一些,一般情況下,你還會指望它再跌一些,拖到最後,80%以上的概率是,你最終是等到這隻股票漲上去了,漲得超過了你原來買入的價格,你才會再追進去。

所以,好像巴菲特老人家,曾經與華爾街的基金經理打過一個賭:拉長時間週期,比方是10年,不停買入賣出主動型基金的經理,其長期收益,90%以上跑不贏指數型基金(被動型基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除非市場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否則,最好不要頻繁買賣,華爾街基金經理都如此,何止是你我呢?

當然,我們做不到巴老那般的石佛心態,但還是要剋制住自己頻繁操作的慾望,特別是並沒有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時候——你投資股市,關心的應該是至少半年、一年以上的股價變化,而不止是一天、一週吧!

當下的市場,結構性牛市的關鍵變數因子,並沒有發生一絲一毫的變化,資金充裕,管制海外投資,壓制房地產,股市豈能不起來。

事實上,全球化進一步貨幣寬鬆的浪潮之下,美聯儲連續二次降息,歐洲央行、丹麥和瑞士等國央行甚至執行負利率,可以預期的是,在今年四季度,中國央行啟動降息是大概率的,在未來一年,降息2—3次也是大概率的。

可預期的降息,可預期的實際市場利率的下行,豈不是A股結構性向上的又一大推動力嗎?

好了,不扯太多,還是做一個反人性的投資者,持股過節吧!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中國高科(600730)9月27日走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