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前言:

港股新規落地至今已滿一週年,率先赴港的一批生物科技公司們現狀如何?

港交所近日披露《香港交易所與生物科技》第二期帶我們回顧了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情況。據報告,自2018年4月30日推出新上市制度以來,截至今年九月底,共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機板上市,共籌集535億港元,其中包括9家根據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籌集資金268億港元。

生物科技板塊業務多元化趨勢明確,除了通過第18A章上市的公司外,還有一些來自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和醫療服務領域的IPO,擬上市公司儲備強勁,醫療大健康行業陣容日漸壯大。

生物科技公司赴港熱情不減

從正在排隊的14家待批准及待上市公司來看,7家生物科技公司採取了第18A章上市規則,其餘7家則採取了非第18A章上市規則。

第18A章上市規則是港股市場為處於盈利前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開啟的一條綠色通道。

根據規定,這類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需滿足以下要求:

1.上市時的市值至少達15億港元。

2.申請人最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通過概念開發流程,產品型別包括藥劑(小分子藥物)、生物製劑、醫療器材(包括診斷器材)以及其他生物科技產品,該產品須由EMA(歐洲藥品管理局),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或NMPA(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主管當局認可管理。

3.上市前最少12個月一直主要從事核心產品的研發。

4.上市集資主要用於研發,以將核心產品推向市場。

5.申請人應在首次公開招股至少6個月前,已得到至少一名資深投資者相當數額的投資。

6.上市前最少兩個會計年度一直從事現有業務。

7.申請人應確保有充足的營運資金,以應付上市檔案刊發之日起至少12個月開支的125%。

此前,擋在生物科技公司面前最大的一道坎兒在於《主機板上市規則》中的“財務資格測試”這一要求,而從事創新藥研發的藥企往往要面臨高額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常處於未盈利狀態,再加上缺乏資本支援,導致中國生物科技板塊長期如一灘死水,發展疲弱。

而反觀美國資本市場,由於其未對相關公司做盈利要求,且具備明晰的資金退出機制,整個生物科技板塊的發展則彰顯得一片生機。

在此背景下,港股新規補上這一漏洞為一眾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一條融資渠道,同時也加快了資本在市場上的流動性。

從今年已上市的9家生物科技公司來看,合計共籌資250億港元。其中翰森製藥(03692-HK)籌資90億港元為最多者,公司主要產品用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及糖尿病四大領域;華健醫療(01931-HK)籌資10億港元為最少者,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自有品牌IVD產品(體外診斷產品)。

同時從截至9月30日的股價表現來看,9家生物科技公司多數股價漲勢明顯,但在細分領域,從事創新藥研發藥企的股價走勢好於從事醫療器材藥企的股價走勢。

資本對創新藥藥企的追捧,側面反映出創新藥研發向好的市場前景。

尤其在抗癌藥方面,由於癌症高發,患病率逐年攀升,巨大的市場需求缺口在政策紅利加持基礎上吸引了大批製藥企業相繼搶入該領域。

在以上一系列已上市或未上市的企業中,不乏有對抗癌藥進行深入研究並在市場上推出重磅產品的行業先行者,如翰森製藥的在研1.1類創新藥甲磺酸氟馬替尼,是國內首個報產的第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類創新藥,用於治療慢性髓系白血病。

港股生物科技板塊日趨成熟

回首港股新政這一年,從去年8月迎來的首家生物科技公司歌禮制藥-B(01672-HK),到最新上市的復巨集漢霖-B(02696-HK),儘管多數處於尚未盈利狀態或在上市後股價遭遇破發,但整體來看港股市場生物科技板塊日趨成熟。

財華社翻閱多家已上市公司半年報發現,今年上半年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投入較去年同期都有大幅度提升。

其中投入較多的幾家公司,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在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07億美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6.71億元及3.6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8.54%、59.76%、69%。

雖較大的研發投入在短期內會蠶食利潤,進而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但研發也代表著公司的創新能力及自身的資本實力,豐富的在研產品線為生物科技公司的長遠發展提供了良好保障,一旦某款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新藥上市,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更何況,高研發面向的主要是用藥量大、市場潛力可觀的抗腫瘤、心腦血管等領域,因而,企業自身的長遠價值是港股市場生物科技板塊的成長潛力所在。

Dealogic資料顯示,香港今年至今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殊榮,將有望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醫療和生物科技中心之一。

不過我們也該關注到,今年科創板的開市同樣為生物科技公司打開了一條融資渠道,且從上市科創板的第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微芯生物的上市表現來看,首日股價最大漲幅高達500%,強勁的實力難免會對港股市場產生巨大沖擊。

因而,港股市場新生的生物科技板塊真正走向成熟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正如港交所行政Quattroporte李小加多次公開表示的那樣,這段時間可能還需要3年左右。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兩隻科技股的基本面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