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中國股市該如何提振市場信心?

生活中有一句諺語:信心比黃金更寶貴。提振市場信心,對於搞好2019年中國的經濟工作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到中國股市中來,提振市場信心,對於2019年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同樣尤為重要。回首2018年的A股市場,股指節節走低,甚至擊穿2016年初形成的“熔斷底”並創出2449點新低,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市場信心的缺失。因此,提振市場信心,是2019年中國股市需要直面的一個現實問題。

那麼,2019年A股市場該如何來提振市場信心、提振投資者信心呢?基於A股市場的現狀,要提振市場信心,有這幾方面的問題是必須加以解決的。

首先是對限售股減持必須予以規範。2018年股市持續走低,限售股股東接連不斷的減持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以今年四季度為例,股指已經創出2449點的新低,而且管理層也在推進維穩,但限售股股東仍然減持不斷。如截止12月13日,今年四季度滬深兩市共計發生了3216筆股東減持交易,涉及704家上市公司,累計減持股份數量高達43.08億股,減持市值約428.98億元。並且有54家公司出現股東的清倉式減持。限售股股東的這種減持,不僅直接抽走了市場的資金,同時對投資者的信心也是一個打擊。

因此,要提振市場信心,就必須對限售股的減持予以規範。比如,業績虧損公司以及業績大幅下滑公司,其限售股股東不得減持;視窗期不得減持,如重要資訊披露前後,以及重大利好執行期間,諸如上市公司業績披露前後,上市公司回購期間,高送轉訊息出臺前後,重要股東增持資訊披露前後等。同時,高管辭職也不得提前套現,其持股仍然按照高管持股對待,執行高管持股減持的政策。此外,上市公司實控人持股降至20%時,不得通過二級市場及大宗交易減持,而只能通過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一次性轉讓給有意向接手公司經營與管理的機構投資者或企業法人。以此規範限售股股東減持,減輕限售股減持帶給二級市場的衝擊。

其次,放緩或暫停IPO節奏,進一步完善IPO制度,優化IPO公司的股權結構。股市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支援需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二是IPO制度要完善合理。前者顧名思義並不難理解,後者卻是A股市場必須高度重要的問題。IPO制度只能是一種融資制度,而不能是一種圈錢制度,否則,就會對投資者的信心構成打擊。

此外,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一環。如果一個市場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個市場是很難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這是A股市場的一大軟肋,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比如退市環節投資者保護的問題,集體訴訟問題等,都有必要在2019年提到監管的日程中來。

中國股市重返牛市,先把這五個問題解決好!

熊市調整三年多,與歷年來的熊市調整行情相比,論熊市調整空間,已基本上達到歷次熊市調整的平均最大跌幅水平。論調整週期,也非常接近歷年來A股熊市調整的平均調整週期。或許,對於現階段內的A股市場,基本上屬於熊市調整的末端階段。

然而,與前幾輪熊市調整行情相比,無論是新股民還是老股民,都似乎未能夠展現出積極看多的心態。與之相比,更為普遍的現象,則是多數投資者認為當前的政策環境、市場表現處於看不懂、看不透的狀態。那麼,對於現階段內,投資者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卻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重融資的功能定位。

步入2000年以來,A股市場就出現了四輪大熊市行情,而熊市調整的行情卻佔據了三分之二的時間。然而,面對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導致股市長期走熊的一個關鍵因素,則是股票市場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而多年來重融資現象也成為了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

從當初的國企脫貧解困,到近期的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實際上還是不斷強化了股票市場的重融資需求。從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融資本身屬於重要的功能,而註冊制度也是資本市場走向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方向。然而,作為一種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發行制度,卻缺乏了充分的配套支援,而在缺乏成熟優勝劣汰功能、上市率與退市率長期處於失衡發展的狀態以及缺乏證券法的加快修訂與完善等舉措的背景下,實際上也容易讓註冊制的落地變了味。

所幸的是,目前只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而非整個A股市場推行註冊制,這也是一種摸索與試驗。但,註冊制模式的開啟,必須要具備充分的配套準備,否則仍需提防水土不服,變相加劇市場融資壓力的風險。很顯然,對於後續註冊制的落地程序,將會直接影響到A股市場的定位功能,對未來A股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股市長期變相造富少數群體。

在長期重融資的市場環境下,大量企業通過不同的方式與途徑進入到資本市場之中,有的進入了主機板市場,有的進入了創業板市場,而有的進入了新三板市場等。其中,多年來,最具造富效應的,莫過於主機板以及中小創業板市場的持續造富現象。

實際上,這些年來,A股市場也通過減持新規升級版等配套措施來減緩限售股的解禁風險,尤其是集中解禁風險。但是,從實際情況下,大股東仍然可以借道花式減持、組合式減持乃至股權質押強行平倉等方式完成變相減持的目的。

從鼓勵企業上市的初衷來看,為了企業可以做大做強,拓寬融資渠道,但實際情況下,卻忽略了資本的逐利性,當資本市場形成巨大的造富效應時,上市後大股東往往思考的是減持套現,而並非實幹經營。歸根到底,還是市場土壤的問題,不從暴利環節徵收鉅額稅收、不從減持新規上細化規則,最終還是難改股市長期變相造富少數群體的現象,而龐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壓力,則是當前市場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第三個問題,政策環境未能夠有一個明確性的方向指引。

作為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場,A股市場的走勢乃至市場的資金面環境,多容易受到政策環境的變化影響。在實際情況下,當股市政策環境明顯回暖,監管環境略顯放鬆之際,則市場資金很快重新活躍,營造出一個賺錢效應。但是,當市場賺錢效應略有修復之時,反而容易遭遇到政策環境收緊的影響,而對於敏感性非常強的資金而言,經過了幾輪的政策環境變動,反而變得謹慎與小心,而股票市場的政策環境未能夠形成一個明確性的方向指引,則場外資金往往不敢輕舉妄動,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逐漸壯大, A股市場的散戶化比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本來屬於股票市場走向成熟的標誌訊號。但是,在資訊不對稱、持股成本不對稱以及資金不對稱的背景下,A股市場的部分大資金大機構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而作為市場走勢的重要影響力量,大資金大機構理應積極引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而不是頻繁高拋低吸,或集體抱團取暖某幾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見,對於大資金大機構的自律性仍然有待提升,而其積極引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作用仍然有待發揮。

第五個問題,投資者保護仍有不少改進與完善的地方。

近年來,國內資本市場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有著不少的努力,但參考海外成熟市場的做法,國內市場在投資者保護的實質性內容上,卻仍顯不足。例如,集體訴訟制度、設立非營利性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平準基金等。此外,在國內投資者保護方面,最重要的,還是要簡化前置條件的設定、完善民事索賠機制,並從實質性提升投資者的索賠效率。對於近年來熱議的退市常態化問題,實際上還是需要建立在充分投資者保護的基礎之上,否則股市退市率的大幅提升,投資者還是最終的受損者。

或許,對於上述提及的五個問題,會是現階段內投資者最希望解決的問題,這也是中國股票市場走向健康、成熟的關鍵所在。

選擇上升通道的股票,突破平臺買入

該技巧是,選擇基本面良好的股票,而且是處於上升通道之中的強勢股,在放量突破平臺的時候,就是其介入點。例如,圖27是600372中航電子的日線圖。2007年2月1日開始其5日、24日、72日、200日均線形成多頭排列態勢,股價穩步攀升,處於上升通道當中,4月24日漲停之後開始了為期9天的強勢調整,5月15日放量突破平臺時就是最佳介入點,在突破時迅速買入,雖然當天衝高回落,但次日該股繼續放量中陽突破,之後股價短線出現了暴漲行情,其買入後獲得不菲的收益。

又例如,圖28是600352浙江龍盛的日線圖。該股在2007年7月25日就形成上升通道震盪上行,8月6日之後開始構築整理平臺,MACD保持在強勢區執行,8月16日該股放量突破平臺,果斷介入,當天有所盈利,但17日開始該股連續調整3天,成交量呈萎縮,MACD仍然再強勢區執行,故判斷為主力的震盪洗盤行為沒有理睬,果然23日開始該股一舉放量漲停突破,掀起了一波漲升,在9月3日股價未能創出新高後悉數丟擲,半個月就獲利近30%。

再例如,圖29是000878雲南銅業的日線圖,該股在2007年1月8日之後就形成上升通道呈波浪式上行,5日、24日、72日、200日均線組成多頭排列的執行態勢,4月18日該股衝高回落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震盪調整,5月28日該股放量長陽突破,此時就是買入點,之後該股衝高回落又回抽確認,5月31日再次成功突破,該股從此一路衝高,短線暴漲了50%。

如何在逆勢中選擇上漲的個股?

選擇逆勢上漲的個股,三金叉買入

大盤調整,80%的個股都會跟著調整,但有些股票不但不會跟著大盤調整,甚至還會逆勢上漲,這些股票往往隱藏著某種利好,而在其5日金叉24日、5日均量線金叉60均量線、MACD金叉形成三金叉時,就是介入的良機,往往買在其起爆點上,一買就漲。

例如,2005年4月14日開始,大盤出現了一波調整行情,6月6日更是大盤千點大關(圖31),而600316洪都航空卻走勢堅挺,拒絕隨大盤下調,在6月6日跌破跌破千點大關時更是逆勢上漲,強勢特徵明顯強於大盤,這樣的股票應該隱藏著某種重大利好題材,應該重點關注。而在2005年8月5日出現三金叉訊號時就是該股要騰飛的訊號,很快股價一飛沖天,走出翻倍行情。

又例如,圖32是000022深赤灣(現001872招商港口)的日線圖,2004年9月下旬之後,大盤開始了調整行情(圖33),而當時的000022深赤灣卻表現強勁,逆勢上行,這種股票可能背後有某種利好訊息沒有公佈出來,要重點跟蹤關注,尋找最佳買點。2004年12月29日,該股出現三金叉的形態,這時就是短線最佳買入機會,之後該股逆勢強勁上行,走出了一波翻倍行情。

再例如,圖34是000062深圳華強的日線圖。該股在雖然在2006年2月到3月期間進行一調整行情,但其當時有良好的基本面,是一隻有中長線投資價值的股票,完全符合的選股條件,該股在調整期間也是在72日、200日線上方執行,其中長線向上趨勢沒有改變,在調整過程中成交量一直呈萎縮狀態,3月9日更是收出一根“單針探底”的K線形態,顯示該股股價已經見底,3月30日該股5日線上穿24線同時MACD出現金叉形態,3月31日該股低開高走,股價上穿24日線,4月3日24日已經拐頭向上執行,果斷買入,之後該股震盪上行,4月6日趁衝高賣出,短線獲利5%。

做交易,做法更重要,還是看法更加重要?

一般人認為,做交易,做法很重要,看法不重要,因此看對了也可能做錯,看錯了也可能做對。筆者倒認為,看法比做法更重要。有了看法,自然就有做法;沒有看法,才需要做法彌補。

抓住大的趨勢,賺錢才相對容易,一般而言,在波動中很難賺錢。我說的“看法很重要”,主要是針對大趨勢而言。做趨勢需要有清晰的看法,只有有看法,你才可能做真正的長線,否則市場的振盪就會把你洗出去。不過,看法是很難形成的,即形成一個看法很不容易,需要對巨集觀環境、產業鏈、供求關係、行業政策等進行細緻周到的研究分析,並且長期跟蹤。懂行,才可能形成相對清晰的看法。

所謂看法,即發現這個品種所處的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是價格執行的趨勢。一般人認為,看法是對K線的反映。在筆者看來,這不是看法,只是短期的反映,並且隨時會變化,不具有穩定性,毫無價值。

做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價格波動上,做波動是不需要看法的,有做法就足矣。所謂的做法,其實就是應對方法——應對市場的變化,跟上市場的變化。波動是隨機的,做隨機交易沒法根據看法來做,因為看法是理性的。但隨機的波動組成了有序的趨勢,趨勢是有序的,趨勢是可以分析、判斷和把握的。

因此,看法的重要性在於把握趨勢,做法的價值在於應對波動。賺大錢還是得靠眼光,估計巴菲特不會天天盯盤,他就是靠眼光,有了眼光,形成了看法,做法就很簡單了:進場,然後等待就行,不用看盤,也不需要看技術圖形。

一般人只有做法,沒有看法,因為他沒有能力形成看法。一般人很難對一個行業有深入細緻的了解,即使是專業的研究員,也只是了解一些行業資料和巨集觀資料,但無法深入了解這些資料是如何產生以及未來如何變化。所以,即便是專業研究員也不能算作業內人士,某種程度上處於紙上談兵的狀態。但在期貨以及證券界,大多數研究員以及他們的看法均如此,這導致整個行業都認為研究和看法沒意義。所以,對一般人來講,重視做法是可取的。

重視做法,拼的是果敢、勇氣、毅力、自信以及百折不撓的精神,配合優秀的資金管理策略。做法的物件是波動,如同衝浪。重視看法,拼的是了解、深度思考、理智、邏輯以及耐心,看法的物件是方向和趨勢。市場不可預測,“不可預測”指的是波動,但方向是可以分析預測的。千萬不要把做法當成投資,做法只是博弈的技巧,投資需要的是眼光。

眼光的形成,95%來自研究和分析,而不是來自於盯盤。基本面、巨集觀面決定資金的走向,最終決定K線及形態。研究重於操作,操作是為研究服務的,操作只是執行研究結果而已。市場上,情況剛好相反,很少有研究,天天在操作,這是市場的特徵和天性,無法更改。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數字貨幣新龍頭!這股主力淨流入1169萬,業績大增,股民: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