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先是銀行、地產反彈,隨後創業板出現了久違的大漲。
至於這波能漲到哪,咱也不敢猜,更不敢亂說,只能說我依然看淡未來一個月的行情,不會因為一天兩天的上漲而改變觀點。
短期不宜追,宜逢高減倉,觀點就這些。
地產迎來了久違的上漲,話說地產的估值就是個迷。截止8月底,A股10大消費股龍頭的市值加起來,是10家地產龍頭加起來的3倍。
現在的基金經理們,見面的口號是:買大消費一時爽,一直買一直爽。
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通常有著相似的決策框架、考核機制、行為模式,所以大家經常心有靈犀,不知不覺就開始抱團。
當前萬科的日成交量是12億,醬油日均成交3億,差不多的市值,醬油的流通籌碼少,自然更容易推高股價。
更少的資金,就漲出了更高的股價。這種流通盤小的抱團股,不是充分流動的定價。一旦業績出現黑天鵝,哪怕是僅僅的增速不及預期,就危險了。
所以,一般來說,長牛股多數是抱團股,但抱團股價不一定會上漲。現在要麼醬油被高估了,要麼地產被低估了,反正肯定有一個是錯的。
前段時間遠哥大幅減持科技股,有人在後臺說買科技股就是買未來,這是大勢所趨。這才沒過幾天,結果已經知道了。事實上,炒股並不能一根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現在在做什麼。
這兩年我買到的公司,不少都成了大牛股,雖然眼光還行,但把週期拉長來看,有沒有買到大牛股,長期來看,對收益的影響並不大。
影響收益率的重要因素是,有沒有把投資體系化,如果是單單靠一兩個牛股撐場面,最終肯定是要崩的,只有找到能夠長期盈利的模式,把方法具體化,才能基業長青。
在A股,有兩種必然賺錢的模式:
第一種:買入優質股權,長期持有。
在不遠的過去,在任意時間點,哪怕是07年牛市最高點,80倍的市盈率時買入貴州茅臺,現在的收益率,依然有20倍。
買入不動就實現財務自由,這種事情真的非常美妙。很多人會說,無論多久,買入優質公司,長期必然賺錢。
實則不然,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多數都是高價位時被忽悠進場,到最後做了接盤大俠。
因為,你也知道,在A股真正能夠一路長牛的股票,比例不足2%。試想一下,如果當時買入的不是茅臺,而是樂視呢?
記得在12年,發生了白酒塑化劑事件,茅臺暴跌70%,有多少人能夠堅定持股?可惜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望遠鏡,一眼洞穿十年後。只有極少數價值投資者,有足夠的眼力。
第二種:買入好公司,波段持有。
優質公司經常不便宜,恆瑞醫藥經歷過多次暴跌,但市盈率持續在50倍以上。而真正優質的股權,少之又少。
再而,誰能夠保證自己買入的股票,不是樂視而是茅臺呢?這是一個難題,但並不無解。
市場上有三種公司:極品股權、好公司、爛公司。
我們並不需要追求極品,畢竟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但是,我們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以便宜的價格,重倉好公司;在人聲鼎沸的時候,以泡沫的價格拋售離場。
也是個非常好的策略:
16年熔斷後,不追求極品股,只需要買入好公司,比如格力電器,目前收益就有400%,如果未來有狂熱的情緒帶動,收益還將放大。
以好公司為軀殼,賺大波段的錢,叫做波段式價值投資。
從16年以來,真正穿越牛熊且保持高收益的選手,大多數是此類人群。對此,我的概況是,技術判斷底部,以價值的角度買入,在狂熱時賣出。在A股這種不成熟、高波動的市場裡,大波段就是王道。
好時機+好公司+好價格,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