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酒”行業又一隻黑馬出現了!

1

酒業“巨無霸”上市!

9月30日,在所有人都興致勃勃等待假期的時候,有一個“巨無霸”悄悄地來了---百威英博旗下百威亞太(01876.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程式碼01876,初始發行價為27港元,發行規模高達14.52億股。

上市首日收盤,百威亞太每股報收28.2港元,市值超3600億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後的五天裡更是強勢進行了五次拉昇,10月9日收盤,百威亞太每股報收32.5港元,直至今日,百威亞太才有所回撥。

截止10月10日收盤,百威亞太每股報收31.45港元,總市值高達4165.05億港元,在啤酒行業中一枝獨秀。

2

百威亞太憑什麼稱得上“巨無霸”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亞太的泛亞平臺遍佈亞太地區,全職僱員超過31000名,目前已有62家釀酒廠以及74個經銷中心。按零售額來看,百威亞太是亞太地區最大啤酒公司。按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計算,百威亞太同樣是以亞洲為基地的啤酒公司中溢利最高的其中一家。

空口無憑,實際資料才是硬道理。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在百威亞太上市之前,啤酒行業已經有不少啤酒巨頭率先上市搶佔市場,然而,無論是青島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還是華潤啤酒(00291),在這個強勢上市的黑馬面前都顯得那麼無力。

從過去2017年-2018年的財報披露中能夠發現,百威亞太17年和18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509億和580.56億,而且,百威亞太兩年的毛利潤更是分別高達283.5億和320.31億。相比較百威亞太的業績,青島、燕京以及華潤的業績也就略顯疲軟了,在營業總收入上,青島啤酒兩年分別為263億、266億,華潤啤酒則分別為297億以及318億,而燕京啤酒業績略顯不足,兩年均堪堪超過百億,四者之間,相形見絀。

當然,百威亞太不僅僅是規模上碾壓其餘三者,在毛利率同樣更勝一籌,從表格中能夠發現,在近兩年的財報中,百威亞太的毛利率均超過55%,而另外三家酒企的毛利率均處於35%-40%之間,即使是青島啤酒,毛利率最高時也不過40.55%,可見,在盈利能力上,百威亞太已經和這些老對手拉開了距離。

要知道,即使是白酒巨頭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兩者的毛利率也僅僅是分別超過90%和超過70%而已。而且,就2018年淨利潤增長速度來看,百威亞太已經憑藉37.06%的增長率超越了三大老牌啤酒企業。

可見,把這匹新生的黑馬當做啤酒行業的“巨無霸”,並不為過,至少目前在業績上,它是不容置疑的。

3

啤酒行業的黑馬,是怎麼煉成的?

說起百威亞太,就不得不提其背後的百威英博。百威亞太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子公司,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百威亞太的業務由主要位處主要市場的56家釀酒廠組成,百威亞太還持有許可證可進口逾25 個百威集團品牌在亞太地區獨家銷售。

而母公司百威英博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巨頭。投資君通過查詢資料發現,百威英博成立於1876年,是全球領先的釀酒製造商,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

說起百威與啤酒的淵源,是從一家小酒廠開始的:

1852年,喬治·施耐德在密西西比河畔的聖路易斯市建立了一家小型啤酒廠。

1860年,啤酒廠發生財務危機,被安海斯全資收購,之後這家釀酒廠改名為安海斯-布希公司,也就是百威英博母公司的前身。不久之後,百威英博就開始了自己的收購之路。

1997年,百威英博通過收購南京金陵啤酒廠比利時英特布魯啤酒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02年,英特布魯啤酒集團投入1.6億元持有珠江啤酒股份公司24%的股份。

2002年10月21日,美國A-B公司和青島啤酒公司在美國紐約正式簽署《戰略性投資協議》,A-B公司成為青島啤酒公司戰略投資者。

2003年,英特布魯啤酒集團收購以浙江為基地的KK釀酒集團70%的股份。

2004年1月和9月,英特布魯-英博啤酒集團以2.6億美元、分兩次收購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在華啤酒業務。

2004年7月,英特布魯和美洲飲料公司合併為一體,於2004年8月27日創立英博啤酒集團。

2004年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收購哈爾濱啤酒, 所佔股權達99.6%.

2005年3月29日,英博啤酒集團與金可達集團、金獅啤酒集團再次達成合資協議,將浙江雁蕩山金獅啤酒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英博控股55%。

2005年6月27日,英博收購湖北宜昌當陽雪豹啤酒廠資產,併成立獨資企業--英博啤酒(宜昌)有限公司。

2006年1月23日,英博啤酒收購福建最大啤酒企業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耗資58億人民幣。

2008年7月14日,美國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終於以520億美元的作價被比利時啤酒公司英博收歸麾下。

2008年11月19日,英博完成對A-B公司的合併,成立百威英博公司。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中,百威英博真正成為一方巨擘,令同行業的對手望塵莫及。

有意思的是,這個巨頭的再次IPO,原因並不簡單!

4

再次IPO,因鉅額債務壓頂?

這並不是百威亞太的首次IPO!

早在7月5日,百威亞太就宣佈在港交所公開募股(IPO),擬募集16.27億股,最多可募集764.47億港元。按此計劃,本將是2019年全球最大手筆的IPO。

然而最終放棄了。

7月14日晚間,百威亞太宣佈,基於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現行市況,公司與聯席代表磋商後,已決定不再進行全球發售及在港上市計劃。

有意思的是,時隔兩個多月,百威亞太再次重啟IPO。投資君發現,百威亞太之所以火速重啟IPO,真實原因竟是母公司百威英博鉅額債務壓頂。根據公開資訊披露顯示,截至2018年,百威英博的淨債務已經高達1028.4億美元。

根據投資界報道,百威亞太曾在上市路演時坦陳,此番香港IPO,“所得款項用途”還是給母公司償債——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將全部即時用於償還應付百威英博附屬公司的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百威英博還以160億澳元將其澳洲子公司出售給朝日集團,自此剝離了澳洲業務,成功上市港股。

拋掉原因不談,是璞玉還是朽木,就要看它如何去雕琢了。

5

行業步入瓶頸,路在何方?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啤酒行業的競爭就未曾停止過,2013年發展最為火熱,之後產量才逐年下滑,啤酒行業由此陷入瓶頸。

一方面,是消費量見頂,市場的需求端減弱,導致了行業外部拉動力量變小,因而發展緩慢。

另一方面,則是啤酒本身的價格低廉,利潤率低下,難以獲得太大的價格收益。

在投資君看來,啤酒噸酒價格還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和高淨值人群的不斷提升,啤酒的價格和品質也將會同步上升,啤酒市場的增長也會從“走量”向“提升價值”轉變。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消費電子抬頭,關注這8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