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主動股票基金還是被動指數基金,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
今年全市場普通股票型基金(WIND開放式基金分類)的平均漲幅是34.2%,而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漲幅是33.7%。
考慮到主動基金一年高達2%的成本,以及通常只有8到9成的倉位,基金經理髮揮算很不錯了。
為什麼今年主動股票型基金業績如此給力?
看看公募基金的重倉股表現就知道。
全市場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的十大重倉股的業績如下:
除了伊利之外,其他股票漲幅全部跑贏大盤,尤其是第三大重倉股五糧液,今年更是上漲了174%!
那麼在中國,公募基金能持續跑贏滬深300嗎?
要弄明白這點,我們先了解一下過去五年公募基金歷史前十大重倉股是怎麼變遷的。(以主動基金整體情況而言,個基另當別論)
2014年
2014年股票基金們還沉溺於喝奶吃肉行情,比如伊利和雙匯均是公募前十大持倉。
但是14年必須消費股行情並不好,14年伊利只上漲12%,雙匯更是暴跌了30%。
反觀滬深300,14年牛市初期靠著金融地產的提前啟動,滬深300指數基金直接起飛。
主動管理基金2013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在2014年平均漲幅是16.09%,遠低於同期滬深300指數55.85%的漲幅。
因此2014年主動股票基金大敗滬深300指數。
2015年
15年,市場進入牛市高位,公募基金們又犯了個大錯,開始加倉券商股。
根據主動管理基金的14年年報顯示,中信證券成為當時成為僅次於中國平安的第一大持倉股,另外海通證券也入選前十大持倉股。
但基金經理們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證券股的風險,不久後A股便迎來熔斷,股市閃崩,券商股全軍覆沒。
以公募基金第二大權重股中信證券為例,當年股價下跌42.2%。
令人欣慰的是,公募基金的十大持倉股之一萬科A當年上漲了81.7%,挽回了一些敗局。
主動管理基金2014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在2015年平均漲幅是4.33%,同期滬深300漲幅為7.22%。
15年滬深300勝。
2016年
16年在大熊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們一直重倉的銀行股開始發力,在全市場股票紛紛大跌的情況下,銀行股是最抗跌的板塊。
因此這一年,公募基金挽回了自己尊嚴。
主動管理基金2015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在2016年平均漲幅是-4.21%,同期滬深300漲幅為-9.26%。
16年主動基金勝。
2017年
2017年是主動管理基金雄起的一年。
在16年白酒行業景氣度回升之後,主動基金迅速做出調整,開始集體抱團貴州茅臺,茅臺持倉基金數從185家一年猛增到463家,一躍成為公募基金市場第一大權重股。
同期貴州茅臺股價一年時間飆漲112%,另外公募基金重倉的格力、美的也全面開花,漲幅均超過80%,因此2017年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表現遠遠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主動管理基金2016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在2017年平均漲幅是76.84%,同期滬深300漲幅為24.25%。
17年主動基金勝。
2018年
2018年是全面蕭條的一年,這一年不管是白酒、家電還是銀行、地產,均出現了全面下跌。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很多公募基金的重倉股分眾傳媒也崩了,拖累了整體業績。
主動管理基金2017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在2018年平均漲幅是-26.2%,同期滬深300漲幅為-23.64%。
18年滬深300勝。
2019年
今年以來白酒、家電板塊漲的很好,另外一方面,創業板和中小板這些資訊、電子板塊的股票也很給力。
公募基金喜歡抱團白酒、家電股,因此公募基金整體業績自然不會差。
反觀銀行、地產股今年非常弱勢,而滬深300配置的又比較多,因此業績相比主動基金要遜色一些。
主動管理基金2018年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倉股,今年以來平均漲幅是48.15%,同期滬深300漲幅為33.66%。
未來
我統計了一組資料,從2014年1月1日起到現在,所有主動管理股票基金的平均漲幅是111.1%,同期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漲幅則是92.3%。
說明過去五年主動股票基金取得了平均比滬深300指數更好的業績。
不過這裡沒有計算因為業績太差而被清盤的股票型基金,如果算上,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業績優勢可能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那問題來了,未來幾年買滬深300指數基金,還是去追那些明星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型基金?
其實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完全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比如過去幾年你買了興全輕資產,每年表現都穩定跑贏大盤,肯定說買主動股票基金好。
但如果你買了國泰估值優勢,在早幾年業績一直是全市場前幾名,然後你上車後結果第一年它就虧損了44%,找誰說理去?
但如果從大趨勢來看,我認為未來指數基金還是會佔據優勢。
為什麼?
因為指數基金費率有絕對優勢。
國內被動ETF的年管理費率只需0.25%,美國的指數基金更是低至0.05%,而國內外主動管理基金費率大多超過1.5%。
高費率在有效市場環境下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十分致命的。
還記得巴菲特的賭約麼,2008年巴菲特與投資經理泰德·賽迪斯定下十年之約:未來10年難有對衝基金組合能打敗市場。
結果到了2014年底,領航指數基金累計上漲63.5%,對衝基金平均累計上漲19.6%。
但若加上扣除的其他費用,對衝基金的實際漲幅則達到44%,其中管理費和管理提成就佔了對衝基金業績的18.2%和6.2%。
這正說明一個成熟的市場中,基金經理很難通過主動策略去超越指數,通過低費率來賺取更多的收益,確定性要高得多。
雖然現在A股還遠不如美股那麼高度機構化,但未來A股遲早也會迎來這一天,屆時主動管理基金要想跑贏市場,就是難上加難了。
更有意思的一個例子就是,雖然過去55年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上漲了100倍,遠遠跑贏標普500,但是在最近十年裡,其股價也同樣沒能跑贏標普500指數。
可見想持續跑贏市場,即使是股神,也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