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全球經濟增長均出現放緩,經濟衰退訊號越來越強,而多國央行也相繼降息,但降息並不會避險衰退的出現,只是減少衰退可能造成的衝擊,過度降息,如果過度降息,反而會適得其反。

一、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一)歐美區經濟動力減弱

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動力減弱,雖然美國的GDP增長率尚可,失業率也處於歷史低點。但需要注意的是,經濟資料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這也是美聯儲鮑威爾所說的“美國經濟有風險但狀態不錯”所隱含的意思。

雖然失業率資料讓市場情緒不至於太悲觀,但觀察其他資料,其實美國經濟現在確實是增長乏力的,首當其衝的就是製造業方面。從ISM公佈的資料來看,9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下降至47.8,低於50的榮枯線,並且連續兩月下滑,達到十年以來最低水平。而非製造業PMI降至52.6,同樣創了三年以來新低。

美國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PMI資料的下行,對經濟衰退的預警訊號非常明確,這會直接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最後傳導至就業上。

歐洲的經濟資料也不佳,據歐盟委員會預測,德國2019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5%,低於2018的1.4%,特別是德國製造業下滑很明顯,英國受脫歐影響,經濟資料下行也很明顯。歐元不斷走低,經濟進一步疲軟,歐盟委員會預計2019年內整個歐元區經濟僅增長1.2%,低於2017年的2.4%和2018年的1.8%。

(二)貿易不確定因素影響

自去年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以來,持續時間已快兩年,對全球經濟都構成了明顯的影響。美國和中國,多年來形成了經濟互補的格局,美國輸出技術,中國升級高階製造,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但美國以貿易逆差為由不斷加稅,必然會影響貿易總量的增長,對雙方都是負面的。

同時,日韓之間也爆發貿易戰,日本限制了重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向南韓出口,而南韓又嚴重依賴半導體行業,進而引發連鎖影響,對全球的科技產業都會形成負面影響。

而在10月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一份詳細的徵稅清單,其中美國將對歐盟的大型民用飛機徵收10%關稅,對歐盟農產品、工業品徵收25%關稅。USTR指出,美國將從10月18日開始對歐盟產品徵稅。

中美、日韓、美歐的貿易關係,對全球經濟增長,都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

(三)債券收益率倒掛

自3月份美債長短期收益率出現倒掛後((10年-3個月)),市場悲觀情緒上升,而這又進一步讓投資者因避險心理而買入長期國債,推升長債價格,從而壓制長端收益率,在8月份的時候再次形成長期和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10年-2年)。

截至9月26日,各期限的美債收益率都不斷走低,3個月美債收益率下降62BP,1年以上各期限美債收益率的降幅均超過80BP,10年期美債降幅達到99BP。從美債收益率下降趨勢來看,除了降息的預期,還有經濟增長預期的影響。

歐洲同樣出現了債券收益率倒掛的問題,收益率倒掛,一方面反應了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擔憂上升,另一方面也會扭曲金融市場,形成金融資源的錯配,從而反過來制約經濟的增長。美歐國債反覆出現倒掛,使得未來經濟衰退的風險進一步上升。

二、各國央行採取措施

從年初以來,已有多國央行相繼降息,在5月份時,馬來西亞降息25個基點,紐西蘭降息25個基點,菲律賓降息25個基點。在6月份時,澳洲降息25個基點,印度降息25個基點。在7月份時,南韓、印尼、烏克蘭、南非在同一天降息,南韓降息25個基點,印尼降息25個基點,南非降息25個基點,之後土耳其降息425個基點。

重頭戲在美國,7月31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25個基點降至2.25%,這也是美國十年來首次降息。進入8月份後,印度、紐西蘭、泰國,其中印度已經是年內第四次降息。

在9月12日晚,歐洲央行宣佈,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5%,這是歐洲央行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降息。歐洲央行還宣佈自11月1日起重啟資產購買計劃,每月購買額為200億歐元,這意味著歐洲央行重啟QE。

從5月份時,全球各國央行進入了密集的降息週期,不光是新興國家在降息,發達國家也在降息,目前已有14個國家進入了零利率及以下的水平。目前市場對美聯儲10月降息25個基點至1.5%-1.75%的概率預測為83.9%。各國央行不斷降息也是無奈之舉,經濟增長力,如果不降息釋放流動性支撐,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行必然會引發新的危機。

三、降息能否解決衰退問題?

(一)降息帶來的正面拉動

通過降息,可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對巨集觀經濟帶來支撐。經濟下行,投資乏力,製造業等實體經濟出現下滑,就會帶來失業率的上升,同時民眾經濟下滑,購買力下降,進一步抑制消費,而消費不振又反過來制約生產端,從而形成經濟衰退的迴圈。

降息可以降低生產企業的成本,從而提升利潤空間應對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同時可以釋放出新增資金拉動投資,推動新的經濟擴張,將通脹保持在一個相對較溫和的區域,避免因持續的低通脹制約生產端的惡化。

(二)降息帶來的負面影響

降息是明顯的貨幣寬鬆下策,如果持續的降息,會釋放較多流動性,但這些資金很可能並未進入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行業,而是進入資本市場空轉,從而推高資產風險,帶來快速通脹的風險,快速通脹又將降低消費者的購買力。

持續降息可能進入流動性陷阱,使得流動性對經濟拉動的效應遞減,並可能形成資金外流(資金流向高息資產),而很多企業利用低息環境大量發債,將債務不斷累積,如果融資未來投入到高效率的專案,未來如果發生現金流赤字,極易引發債務危機。

(三)衰退難以通過降息解決

經濟衰退存在一定的週期性,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受到投資週期的影響,經濟擴張和收縮均有一定的週期性,一般每十年會形成一次較為完整的經濟波動週期,而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現在處於新一輪衰退的時間節點。從歷史上來看,經濟週期很難完全避險,只能儘可能熨平週期波動帶來的影響。

歐美經濟上一輪經濟擴張,主要是藉助於美國的頁岩油革命的成功,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帶動了無數產業鏈的同步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現在僅依賴於降息釋放流動性,如果缺乏新的產業革命拉動,經濟衰退是無法避險的。

同時,過度降息,會扭曲金融市場,當利率降至負利率後,降息的邊際效應減少,就只能開動印鈔機進行超級量化,在這樣扭曲的金融環境之下,大家在比誰降息更猛,印鈔更多,演變變成了競爭式寬鬆,最後必然是把風險堆到極致,而一旦風險引爆,已經窮盡的貨幣政策就會變得束無無策。

總結:

當前全球經濟放緩,衰退風險上升,從週期規律來講,缺乏新一輪產業革命支撐,再疊加貿易保護主義,不確定性上升,衰退可能很難避險。降息只能延緩衰退發生的節點,爭取找到經濟擴張動力,如果採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扭曲金融市場,一旦衰退真正發生,備用手段不足,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更嚴重的打擊。

最新評論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外資尾盤大幅買入,明天反彈行情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