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證監會“重組新規”落地後,監管層對創業板多年的“殼”打壓,終於鬆綁了。
本週一,創業板掀起了一波漲停潮,誰將成為“借殼第一股”也成為了熱議的話題。
此外,對於創業板那些潛在的“殼資源”(文末附名單)來說,一場狂歡或將上演。
重組新規放開創業板借殼
上週五,證監會發布《關於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進一步放寬了資產重組的條件。
《決定》的內容主要包括了5大方面:
1、簡化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取消“淨利潤”指標;
2、將“累計首次原則”計算期間進一步縮短至36個月;
3、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4、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
5、豐富重大資產重組業績補償協議和承諾監管措施,加大問責力度;
其中第3點對創業板借殼的放開,無疑是最為惹眼的政策。
在此訊息刺激下,今日創業板掀起一波漲停潮,截至收盤,22家公司漲停,其中大部分均為總市值低於20億元的小市值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20日重組新規的徵求意見稿釋出後,創業板也曾引起一波“高潮”,90多隻創業板股票在集合競價階段就被摁在了漲停板上。
不過隨後這些大漲的公司大部分都出現了回落,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更多是遊資參與的情緒炒作,散戶跟風入市的勝率很低風險較大。
誰將成為創業板“借殼第一股”?
在此次重組新規落地前,已有部分創業板公司在蠢蠢欲動,都想成為“吃螃蟹”的那個。
其中,動靜鬧的最大的公司有三家:
首先是吉藥控股,今年7月10日,這家總市值才30億出頭的上市公司,居然計劃拿下年產值超600億的修正藥業100%的股權。
當然,這筆“蛇吞象”到底誰才是被收購的那個,還真不好說,外界普遍認為修正藥業是想借著吉藥控股的殼完成上市。
其實從2004年開始,修正藥業就開始謀劃上市,但由於毒膠囊、網際網路借貸平臺暴雷等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直未能成行。
當然,此次也沒例外,7月24日,吉藥控股公告終止本次重組,但不排除繼續“手牽手”的可能。一天後,吉藥控股隨機改口,稱本次收購不會再重啟。
在這“分分合合”的鬧劇中,吉藥控股的股價倒是沒少漲,惹得深交所發來問詢函,質問此次重組的真實性,以及是否存在故意炒作股價的情形。
再來就是山鼎設計。
8月19日,山鼎設計釋出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車璐和袁歆擬向華圖巨集陽轉讓30%股權。
如若轉讓成功,華圖巨集陽將成為山鼎設計的控股股東,實現借殼上市。
雖然目前該方案還在等待深交所的合規性稽核,不過山鼎設計原本趴在底部的股價,已經大幅上漲至今,漲幅都超過100%了。
最後就是最近才加入“吃螃蟹”行列的達志科技了。
據9月16日的公告,公司實控人蔡志華夫婦擬將公司16.68%股份,轉讓給衡帕動力,並將公司41.2%股份表決權無條件且不可撤銷地永久授予衡帕動力行使。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8月達志科技上市剛滿三年,蔡志華夫婦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在同一時間解禁。
按照雙方此前協議的價格,交易完成後,蔡志華夫婦將成功套現5.13億元。
創業板中的那些潛在“殼資源”
從吉藥控股到山鼎設計再到達志科技,有關注投資者不難發現,這些被借殼的公司,大都有著以下特徵:市值比較小,業績不炸的,同時股價長期趴在底部。
對於借殼方來說,這種殼資源比較便宜,不用花太多錢就能進行收購併購;
而對於被借殼方來說,股價長期低迷,業績又不是很好,趁著還能賣點錢就早點套現。
總的來說,就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於是,小編便照著如下這些條件,為大家整理出了一份創業板潛在的殼資源:
市值低於30億、去年淨利潤在-2000萬與2000萬之間、負債低於5億等。
當然,借殼概念漲停是挺誘人的,但借殼並不意味著一定成功,一旦失敗便是大跌的風險,所以大家還是謹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