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很早之前和大家說過我不炒股,但持有了幾隻,平時不太看。最近A股頻頻下跌,上午開啟賬戶一看,正巧趕上其中一隻跌停。

跌停主要是因為限售股解禁——如果我有多留意下市場資訊,可以提早避開。股票顯然不適合我這種懶人,今天索性把其他兩隻也清掉了。

幸好最近港股打新賺錢了,中和了下A股的損失。

再看看基金賬戶,個股這幾天雖然跌成了鬼,但指數扛跌,仍然有在幫我賺錢。

支付寶裡持有的短債基金和活期理財更沒啥擔心的,每天穩賺一個便當錢:

所以,“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不用擔心所有的“蛋”都摔碎.......

之前有人調侃——“沒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卻把所有籃子都放在了一張桌子上”——小丫覺得,說這句話的人把“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理解得過於狹隘。

這句話本質上說的就是投資中應該遵循風險分散的原則。

不同的投資品具有不同的風險水平:

風險分散,就是要把風險水平不同的投資品進行組合配置,使得資產的總體風險控制在一個符合個人風險偏好的水平,並以此來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率。

優秀的投資組合,能夠在收益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資產風險。

做投資組合前我們可以先確認自己的風險偏好程度:

風險厭惡者——特別注重資產安全,會盡可能規避風險,哪怕資產無法獲得什麼增值。

風險平衡者——希望資產保持一定的安全性,同時能承擔部分風險去博取相應的收益。

風險偏好者——為了獲取超額收益,願意承擔與超額收益相匹配的風險,即便可能會損失較多本金。

明確了自己的風險偏好,接下來再了解不同投資品的風險程度和流動性,

然後構建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要怎麼做?

如果“籃子”太少,只有一兩個,顯然無法有效對衝風險;如果“籃子”太多,不但耗費管理精力,而且由於產品主次不清晰,很有可能導致收益或風險的主要驅動因素也不明顯,使得投資組合的回報變得平庸,相當於在做“無用功”。

而且,組合中的產品相關性要低——也就是說,如果你把籃子都放在一張桌子上,也是不行的。

就好比買股票,買1只股票風險太高了,那乾脆分散買10只股票?看似分散了,但股票本身就屬於高風險投資,這種操作並不能有效分散風險。

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非常看重資產的安全性,那麼貨幣基金、國債、銀行或券商的定期理財、保險公司的年金類產品更適合,這些產品能讓本金獲得高安全性,順便能賺一些收益抵消部分通脹。至於權益類資產,可以少量配置,比如20%。

如果你是風險平衡者,那麼低風險產品可以配置一半,有機會拿到超額收益的權益類資產也可以配置一半。

風險偏好者,可以押注更多資金在權益類產品上,搭配部分低風險產品,比如70%的權益。

不同的資產大類也可以進一步分散配置,比如基金投資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組合:除了股票型、指數型基金,還能再搭配債券型基金。

當然,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且小心翼翼地看好籃子”——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等投資高手都認為長期、專注地持有幾隻股票更好。但集中投資是有前提的——你能判斷出公司的投資價值。

這就涉及到個人投資能力圈的問題了。

作為普通的投資者,我們的投資經驗並不豐富,對投資標的的認識也並不深入,自然沒有辦法精確地計算和預估企業的投資價值和對應風險。

而投資高手有長年累積下的經驗,懂得識別什麼樣的企業才是好企業,集中投資對他們來說顯然更有利。

所以,普通投資者採用“分散投資”的方式更匹配自己的能力圈和風險偏好。當然,我們無法保證選取的投資品全部穩賺,但只要不盲目去選,用相關性低的產品構建好組合,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把資產的整體風險降低,從而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

最後,資產組合並非一成不變的,隨著收益漲跌,每項資產的比例會發生變化,而我們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和風險偏好或許也會發生改變,這就要求我們定期做好資產檢查和再平衡。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通達信指標要用就用最新版,老舊指標準確性根本不行,附原始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