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投資>

在中國股市中散戶的影響力要遠大於成熟國家的股市,在A股市場中散戶佔到了70%以上,而機構投資者肯定是30%佔比都不到。現在如果真的沒有了散戶投資者,就意味著券商業績大幅下滑,很多股票沒什麼成交量,大部分股票會出現一字走勢。

更可怕的是,如果市場裡面都是機構在博弈,主力的“提前佈局,放出利好,拉昇股價,散戶跟進,高位出貨”的賺錢模式就沒戲了。因為,其他機構也使用這些招數,用在同行身上,肯定不管用。如果散戶們都不交易了,主力機構韭菜也割不成了,所以,其他國家股市有沒有散戶咱不管,A股市場散戶越多越好,而且最好的一批批的進來,那對於主力來說才是有利的呢。

其實,在發達國家的成熟資本市場裡,也並非純粹一點股民也沒有,只是股民的佔比低於30%,其他70%是機構投資者。這倒不是那裡的投資者都離開了資本市場,而是很多人買了股票型基金做了基民,這樣就不必天天看著股市,陡耗精力,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同樣,美國股市的十年牛市,也讓基民們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而中國股市要說散戶都不交易這不現實,但是如果股民的佔比降到發達國家的30%以內,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一方面,對逐步推進的註冊制、退市制度等股市改革措施阻礙就小了很多。因為,如果市場裡多數都是機構投資者,再賦予其股指期貨的對衝工具,機構就會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對於多數股民來說,註冊制度的逐步推進,以及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就要求散戶學會鑑別上市公司股票質地的能力。同時,還要承擔萬一買錯股票,慘遭退市結局的承受力。所以,未來會有更多的散戶退出,他們主要是流向了公募基金市場。未來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實力會越來越強,

另一方面,不要說散戶都不交易,只要市場內有30%的散戶,無論是個股,還是股指的波動就會比較穩定(遏制了投機),整個A股將會由投機市變為價值投資市場。資料顯示,散戶通常持股最多一二週,而機構投資者持股要半年以上。所以,市場中若只有機構投資者在博弈,那麼無論是股價和股指都會比較穩定。

有人估計如果散戶都不交易,那麼股市成交會大幅下跌,但事實上,機構投資者需要散戶,而散戶也需要入市博弈,不會出現都不交易的情況。不過未來,散戶直接在資本市場上博弈的佔比會逐步下降,部分散戶由股民變成基民,當然,想做一輩子散戶也可以,只要能在註冊制下生存下來,那就沒有一點問題。

投資的道理很簡單,但實際實踐很難

其實投資的道理很簡單,沒法更簡單。巴菲特說過,投資所需的學問甚至不值得在商學院做一門課,但是做到很難。

黑格爾說過,方法是至高無上的。投資有很多種方式,有做一級市場的,也有做二級市場的;而二級市場中有做量化的也有做價值的。關鍵是怎麼做到?這麼多年下來,我們自己的投資策略也在不斷地優化和迭代,但你探索到最後會發現,本質和核心的東西沒那麼複雜,它是非常簡單、清晰的。這既是一個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的過程,也是一個用最高標準死磕、追求極致的過程。

資本市場上聰明的人不計其數,甚至不缺乏各種各樣的天才,但在我看來,投資最重要的還不是腦力,而是耐力和毅力。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最聰明最本質的投資策略,就是用股東的心態做投資,與優秀企業共同成長。我們應該儘可能隔絕外力,迴歸本質,堅持做符合邏輯的事。知易行難,貴在堅持,但其實只要真正想通了,你這條邏輯經過時間和事實的檢驗後,堅持下去是不難的,關鍵是要真想通。要想在這個行業真的做出一番成績沒有什麼捷徑,勤奮和邏輯缺一不可,要奮鬥,更要聰明地奮鬥。

幾乎每天都有股票漲停板,所以二級市場從不缺少看似快速致富的機會,所以二級市場容易迷惑人、也很容易讓人“墮落”。因為你在二級市場,用小聰明、小技巧能賺到錢,但大智慧、大戰略才能賺到大錢。二級市場能容天下難容之人、難容之事。而真正做到堅持長期集中投資,看淡波動,看穿牛熊,只在市場極端情況下做增持減持操作,是要擋住許多誘惑的。

長期來看,拿住好企業跟做波段是不同數量級的投資策略

我很喜歡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中的一句話: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我生於1966年,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算財富自由了,我可以選擇退休,也可以在五十多歲的年紀重新出發。但我選擇重新出發,助人助己。其實不管是做人還是做投資,都是一場長跑,要學會把目光放長遠。再優秀的企業,也是需要時間來成長的,所以真正的價值投資要做時間的朋友。用馬拉松精神,追求超長期價值,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

把時間跨度拉長來看,現在看似很大的事情不過是在大江裡翻騰的幾朵浪花,牛市、熊市都不是什麼大事。不要太擔心犯錯。蘋果的喬布斯說過,智慧來自精準的判斷力、判斷力來自於經驗的積累、經驗又來自於無數錯誤的判斷。所以投資是越老越值錢的,你交過的學費、吃過的虧、經歷過的教訓,最終都會成為你的知識、經驗,甚至是敏銳的商業直覺,所以我們很信奉一句話,叫“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黑石集團的創始人彼得·彼得森說過:“回望過去,我遇到的機會最後都成了二選一的題目,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幸好我的選擇多是長遠利益。”但問題在於,很少人能夠擁有這樣的心性和耐力。我一個朋友說,因為我沒有能力與時間去研究,漲高了心裡反而沒底啊,這些地球上的樹是想長到月亮上去嗎?我的回答是,因為你的內心還是想賺差價。真正的好企業拿住了,其實沒事的,但首先你要看透。

這句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最關鍵的一句話——拿住好企業跟做波段是不同數量級的。在這裡,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投資的本質其實就是做企業的股東,投資的是企業的未來和成長。投資的關鍵在於,要發現優秀的企業,還要看透企業的價值。難也難在判斷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那它的內在價值怎麼算?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之和,這個實操公式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我想強調的是,你真算清楚了,就不慌了,因為長期來看,價格一定會圍繞價值波動。概而言之,堅持以長期和集中投資為主要戰略,輔以必要的基於估值水平的交易策略,有利於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當然這些都是理論,接下來關鍵講怎麼做。

如何將投資做到極致?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真正的聰敏是我知道我的無知”。但無知為有知,知道自己哪裡不行,可能是行的開始。我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和認知邊界在哪。

真正的理性意味著選擇性放棄,所以我們在投資上有個【三不原則】:

第一,我們不擅長預測巨集觀經濟和股市大盤,但會研究市場所處狀態,市場的兩端我們猜不到,但特別高和特別低我們是知道的。比如現在2700點左右,上證指數12倍市盈率,至少不貴。我們無法預測風暴,但要建造方舟;

第二,我們不擅長做上市公司波段。市場波動會導致短期估值的高低,但長期而言,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定可以超越波段、超越牛熊;

第三,我們選擇上市企業時不會全對,但隨著經驗教訓積累,有希望提高準確率,靠科學組合取勝。

長期投資傑出企業與波段操作是不同數量級的投資策略。美國100多年的資料已驗證了,企業的分紅跟企業利潤增長帶來的對投資的貢獻是94%,只有6%是估值帶來的變化,這是西瓜與芝麻的關係。

我們的主要策略是長期集中投資。之前我接受過央視的一個採訪,提到一個觀點:“人的一輩子,一個老婆、兩個孩子、三個股票”。你堅持這樣的策略,錢少的時候先做三個股票的小股東,慢慢增持,持續聚焦,等你老的時候就可能控股三家上市公司,而且還是不同行業的。所以選標的真的不需要多,你敢於做減法非常難。少勝多,慢勝快。

我們天天在想,哪些公司是最好的公司?我們希望追求極致,所謂極致,就是找到最優、做到最好。一支股票要進入我們的股票池是很難很難的。我們有十幾個投研人員,一個人每年只能給投資經理推薦一個股票,因為一個股票是最小單位,強迫自己優中選優,這樣去找出最好的那個。

但極致肯定不等同於什麼都要。取捨有道、理性放棄,其實更重要。芒格說過:“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在於不追逐平庸的機會”。人之所以糾結,很多時候就是想要的太多,不願意取捨。比如當規模和業績有衝突的時候,你取規模還是業績?比如長期業績和短期業績有衝突的時候,你取長期還是短期?取捨其實是需要深度思考,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而非簡單粗暴地做減法。

另一個投資的關鍵是,誰來做?這是一個關於人的話題。鄧普頓說過,對人的研究再多也不過分。首先,這個人要對投資有強烈的興趣和足夠的熱愛,能做到 “折磨你千萬遍,愛你還像初戀”;第二是要很堅強,有鋼鐵般的意志,正確的事情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第三是要講邏輯。

欲在任何行業成功,請記住“追求卓越”這四個字是不二法門。如何追求卓越?回答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還記得“110%地活著”那種說法嗎?所謂“100%地活著”,就是全力以赴的意思;那另外10%的付出是幹什麼的?回答是強迫自己。對,成功就是100%地付出加上10%的強迫,就是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再忍一下;就是隻要你確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哪怕遭遇許多人的反對與不解也仍然努力堅持。

交易市場永遠是老手賺新手的錢、內行賺外行的錢、專家賺福斯的錢。福斯之所以被稱之為福斯,就是因為其無知和無主見。而金融交易市場,恰恰就是絞殺那個叫做“福斯”的群體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想不受損失,退出是唯一途徑;想踏入贏家行列,成為專家是唯一出路。麥可·史坦哈德說過:“股市中最邪門的事是,有時候最差勁的預測,也可能會成為最高明的決策依據。但是這種情況卻是一個邪惡的陷阱,會使人相信無需專業知識就可以縱橫股市。因此,我的忠告是:要認清股市的競爭非常激烈。當買進或賣出股票時,你都是與專業的對手在競爭,往往這些專業的對手會給予你迎頭痛擊。

1、交易是個大氣活

我不知道別的交易者是如何賺錢的。我自己在徹底讀懂月線圖(即月K線圖的簡稱,下同)、周線圖和日線圖之前,從來沒有真正賺到過哪怕一分錢。只有到了我能夠輕而易舉地看懂月線圖、周線圖和日線圖的時候,我對這個無限複雜的交易市場才算是找到了頭緒。我認為,月線圖足以指示最為巨集觀的走勢,而根本無需季線圖、45日K線圖或年線圖的幫助。

換言之,我認為季線圖、45日K線圖或年線圖是無用的、是根本無需看的。我不知道有些人為什麼要看這些圖,我自己就從來不看。就是說,對於指示最為巨集觀的走勢和長期趨勢的方向而言,月線圖就足夠了。月線圖對於大級別的牛市或熊市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讀懂月線圖是每一個交易者必備的基本功。日線圖是做交易用的三張核心圖表之一,每一根日K線其實就是所謂的“日間雜波”。但多根日K線組合,配合它們與日均線族(即日線圖上的移動平均線系統)的位置關係一起研究,則通常都能發現它們往往具備特定含義即指示日線級別的趨勢(就是日線圖上的趨勢,下同)或繼續、或轉折、或根本無趨勢的事實,這對於指導交易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日線圖通常被認為是指示短期趨勢的最佳圖表。周線圖介於月線圖和日線圖之間,起到聯結二者的作用。

某個交易品種在一段時間內的走勢都可以分別體現在月線圖、周線圖和日線圖上,這些圖表必然是嚴格對應的。所不同的是月線圖每月才有一根月K線、周線圖每週才有一根周K線,日線圖每個交易日都產生一根日K線。K線數量的不同導致日線圖適合指示和跟蹤短期趨勢,周線圖適合指示和跟蹤中期趨勢,月線圖適合指示和跟蹤長期趨勢。月線圖、周線圖和日線圖聯合研判,就好比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將會使專業交易者具備常人所不具備的大局觀。

2、交易是個精細活

我把月線圖、周線圖和日線圖這三張圖統稱為“大週期K線圖”,把1/15/30/60分鐘K線圖共計四張圖統稱為“小週期K線圖”。

常規的短線交易持倉時間通常為幾分鐘到幾個交易日之間,而日內交易者持倉時間更短,他們一天之內可以買賣許多次,並在收盤前平掉所有倉位,保持空倉狀態)。我總是找不到好的進場點和出場點,我總是剛買進就被套,或剛賣出價格就大幅上漲。對於中長線頭寸而言雖然短暫的損失並不影響最終的交易績效,但這種情形多了,難免讓人氣餒。且對於存在槓桿效應的保證金交易例如國內的期貨交易而言,這種情況導致的損失會大到足以導致交易失敗。

經過這麼多年的打拼,我終於深刻地認識到,交易既是個大氣活,也是個精細活。大局觀和細節觀同等重要。研判巨集觀大趨勢或曰中長期趨勢的能力和研判微觀小趨勢的能力一樣有價值。可以說,對於股票交易而言,細節決定成敗。

死在黎明前的黑暗裡!一個不會看“大週期K線圖”的日內交易員不可能盈利,而一個不會看“小週期K線圖”的交易者同樣不能夠在交易市場盈利!長期趨勢、中期趨勢、短期趨勢和微觀趨勢四者之間的關係是:它們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當微觀趨勢、短期趨勢和中長期趨勢方向相反的時候,只要不是中長期趨勢的末尾階段,一般情況下微觀趨勢、短期趨勢將會結束,轉向為服從於中長期趨勢。這就叫“胳膊擰不過大腿”。關鍵時刻,還是大腿決定胳膊。

3、交易是個熟練活

當交易者熟練地掌握了交易技術,具備成熟的交易系統與交易理念,能夠毫無困難地執行交易決策、貫徹交易法則的時候,交易就變成了一樁熟練活,交易者就成為一個爐火純青的熟練工。成熟的交易者不再試圖“創新”或尋求例外,不再試圖“超越”交易系統或“推翻”交易法則,而只是例行公事地按照交易系統發出的買賣訊號熟練地處理每一筆交易。這是多次失敗積累起來的經驗教訓,或許每一個經驗教訓都對應著一次或多次的切膚之痛。

拿我來說,我在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之前,已經在交易上花費了12年寶貴的光陰、超過30萬元的學費再到現在可以穩定盈利!一整套過硬的交易技術、成型的交易系統和數條不容違背的交易法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經驗的積累,我對自己所創立的交易系統和交易法則的好感與依賴日深。我會毫不猶豫地按照交易系統發出的訊號下單,買或賣、開倉或平倉。無論盈虧,我都能始終保持平靜,因為我知道自己進退有據,我深信自己的交易系統的威力,也絲毫不懷疑我所總結的一整套交易法則的價值和正確性,我唯一需要擔心的只是能否切實做到而已。

我對“先鋒部隊”所投注的兵力也越來越少。如果“先鋒部隊”受挫,我不會加碼攤平,我直接止損砍倉,從而使這筆交易根本沒有機會給我造成哪怕一絲一毫的煩惱。如果預期落空,無論盈虧,我立即退出交易。如果不小心陷入處境艱困的交易中,只要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會立即舉手投降、認輸出局,而不是苦苦堅持下去。我不再試圖維持一個對我不利的頭寸,我不想為此耗費哪怕一丁點精力,甚至不想多看它一眼,就直接砍倉了事。這樣,當別人來向我討教交易經驗的時候,我希望我也能夠象那位賣油翁一樣,可以瀟灑飄逸地說一聲:“我亦無它,唯手熟耳!”

若是感覺筆者文采尚可,可以關注筆者的公眾號:股道老蔡(ch224299),隨時為你解答,也有免費課件資料相送,助你在股市有所收穫!

  • 交易者的交易(一)
  • 萬億級利好!證監會再出招引資金入市 今日3股望衝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