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我們不能強迫心不往外跑,只是要看住它,如果說你強迫它,心就會變得緊緊的,沉沉的,僵硬的,昏昏沉沉的。

所以說,我們就是一定要讓它變得自然,自然地流動。它跑出去了,你就要知道,然後,再把它拉回來,這是個輕鬆的過程。

如果說你太過於強制它,它就變成一種不善心了。而善心又是什麼呢?它是輕鬆、柔軟、敏捷,如實地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心可以成為一個觀察者。

平時的時候,我們的心沒有做觀察者之前,它是造作者。

所謂的造作就是受習性的擺佈,之前你形成的那些壞習慣,你的思維定勢都在擺佈著你,一旦發生什麼事就會形成那樣的反應,就是我們指的不好的反應。

如果說你把心抽離出來,成為一個觀察者,習性它再也不敢猖狂了。

因為你看見它了,它就會逃跑,你看不見它,它就會來禍害你。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讓心成為觀察者,而不僅僅是表演者,造作者要想成為觀察者,必須通過多加訓練。

如果你不訓練它,它還是會習慣性地向外跑,走神,胡思亂想,不管你怎麼修也修不好的。

心向外跑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觀呼吸的時候也可以覺察到,呼吸時要覺知自己的心,心跑去哪了自己也能知道。

我們就要這樣反覆訓練,修行就在於不斷重複,不斷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是修不好的,肯定解決不了自己的煩惱。

忘了自己的心,怎麼可能知道身心的實相呢,這就是我們生命中的真實:無法瞭解身心實相就絕不可能解決實際問題。

從解決煩惱到悟道,這就是實際問題。

悟道是什麼意思?悟道就是你徹底解決煩惱,你的煩惱再也不會產生了。

世間人都很想悟道,可是對普通人來說,這並不能作為你的主要目標,也不能作為你一定要實現的目標,因為明知道你實現不了。

所以在世間生活,我們要解決這些煩惱跟痛苦,如果說你精進修行能夠悟道,那自然也是好的。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那不是悟道。

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身心,要持續地看見我們的身心在自行工作,心在自行工作,整個身心都在習性的主導下運行著自動模式。

在生活中一般情況下我們是看不到的,我們內部是一片純粹的黑暗,不管是誰,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內部發生了什麼。

所以說,我們要讓心成為觀察者,時刻注意自己的身心的運作,如實地知道是什麼讓你心裡起了什麼樣的煩惱;如實地知道自己的身心產生了什麼樣的痛苦或是快樂的感受;也要如實地知道自己起了貪嗔痴的念頭。

這些念頭都要通通被察覺出來。因為對於身心毫無所知是不行的。

那樣,我們的生命是在自動模式下運作的,它把我們引向何方是不確定的,受到習性的擺佈,習性一般都是不好的,你的人生就失去了把握,我們需要努力頻繁地去覺知自己。

要每天堅持訓練。心跑了,要及時地知道,心正在往外面跑,往外面送,心發生思考。

心有什麼感受能夠及時察覺到,不能去打壓它,不能去強制它,只能去觀察它,當你看到之後,它會自動消失。

這個自動消失的過程就是它的能量消失,因為它是一個情緒能量,它不是物質載體,它是無形的。

如果說沒有及時的能量補充,它會消失。它就好像一個火柴棍兒一樣,它正在燃燒,如果說你不再給它增加一個火柴棍兒,它馬上就會燒完,就會消失掉。

因此,要覺知自己,要去頻繁地觀察身體的工作,觀察心的工作。

這種觀察身與心的工作,我們可以稱之為開發智慧。

你僅僅覺知自己是不夠的,有些人就單單覺知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他不願意去觀察身的工作,觀察心的運作。這僅僅是覺知自己。

只能算是有定力,有決心,可是他並沒有開發智慧。

因此,一旦我們的心能夠鮮活地跟自己在一起,就像觀察別人一樣來觀察身心的工作。

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心相當於觀眾,比如說你呼吸,你看,這個心就是觀眾,你的身體的行住坐臥,心也是觀眾。

我們就這樣練習,你身體痛苦的時候,這個心也是觀眾。

我們的貪嗔痴,我們各種的胡思亂想的念頭,我們生氣的時候,這個心也是觀眾。

所以要想了解這個身心的現象,並非一個難事。

只要持續地覺知自己就能做到,一定可以做到。

比如說你身體在呼氣的時候要覺知的到,然後吸氣的時候也要覺知的到,身體在走路,躺著或者坐著,在各種的狀態下,都要持續的覺知到。

這樣智慧就會升起來,就會看見身體始終被痛苦逼迫著。

你還是會產生妄想,頭腦中充滿著妄想,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充滿快樂的。這就是沒有持續覺察,像這種情況,他的智慧就沒有生起來。

當我們的心成為觀察者,而且足夠細心,並且持續地覺知,我們就會看到身體始終被苦逼迫著。

這時候,我們就生起來智慧了,這樣的過程就是修行。

修行,不是讓心靜如止水的,不知東西南北,這是之前的人們修行的方式。

修行只是訓練這個心,如何覺知身心,之後就是開發智慧,以照見身心的實相。

其實,智慧就是照見實相。

你一旦知道了事物的真相,你自然就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所以說,智慧就是一種決策能力,抉擇必須以看到真相為基礎。

當我們修觀心的時候,要如實地觀察當下身心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干擾它,絕對不能強迫它。

只要是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產生這些念頭,這都是最正常的。

那什麼是觀呢?

觀就是指你的心是怎樣的,就如其本來知道它是怎樣的,我們都知道萬物都有其本性,這就是法界、法性、法住。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任何法、任何事物都有本性,牛有牛性,馬有馬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性質,我們的身也是一種事物,心也是一種事物,它也有自己的本性。

你非要去扭曲它,打壓它,不就是你非要讓一頭牛成為一匹馬,不就是你非要讓牛像馬一樣善跑,這樣顯然不可行。

身心也是一樣的,你非要去強迫它,按照你想象的樣子,它也是做不到的。

觀身就會照見苦,觀心就容易照見無常,因為心的本質就是無常。所以佛說“諸行無常”。

那麼身體呢,身體會痛苦,這主要是一種感受,比如說這疼那癢,都是痛苦。

觀身的無常是比較難的,因為身體老得比較慢,病得比較慢。

有時候甚至到了生病或衰老的時候才感知到老病死。我們觀身無常是比較難的,而觀心的這個瞬間變化,它是比較容易的。

就是說它是變化無常的,只要你心足夠細,看住它,就可以知道你的心,一分鐘變化了多少次。

你為什麼說你的心是永恆的,能永恆嗎?

這是做不到的,快樂是臨時的,痛苦也是臨時的。

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就是說我們不懂得觀,我們在生活中就是會去強迫,也就是扭曲它,對我們所攝入的信息進行扭曲,進行刪減,進行一系列的改造,我們看到的東西都不再是真實的。

所以說,我們只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觀眾就好了。

世間人容易走極端,他們要麼不修心,要麼放縱心,我們知道這樣是不好的。

一旦有人開始修心,那他就去幹擾心,那心的職責就是去思維和造作,而你訓練它不想、不思維,不造作,就只剩下覺知,這也是錯誤的,不是嗎?

所以說它有造作,有思維,有想的時候,看住它就行了,這就是覺知。

如果說它已經完全不再思維,不再造作,那你還有什麼好覺知的?那就是死了。

只要是一個活人,他的心總是在想的,總是在思維著,總是在造作著,這就是我們心的受想行的功能。

心不可能什麼內容都沒有,心一定要有內容,心就是意識,意識的內容就是外面那些法,必須有法。

所以,要去知道心快樂,知道心苦,也知道心好,心壞,如其本來地去觀察它,知道它,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其實修行並不難,難的是那些不修行的人。

不修行的人,會受到習性的擺佈,習性掌控著命運,它會把你推向一些困難,一些痛苦和絕境,這才是難的。

一旦你修行了,你看住自己的心了,你自己能夠做主了,有理性了,任何事情都可以恰到好處地處理得非常完美,那你還有什麼難的呢?

用心地在生活中實踐,那麼你一定會獲得修行的利益。

10
最新評論
  • 瑞典女王—月季界的顏值擔當,又美又仙,皮實好養活,值得擁有
  • 花色獨一無二的它吸引了很多花迷,夢幻奇特,花香四溢,價格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