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人和森林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的森林中進行採集或者打獵,“構木為巢”,因此森林是人類的發源地。人類開始進入文明階段後,沒有忘記曾經賴以生存的森林。其將森林、山水景觀當成心靈的休憩之地。在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會出現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旅遊家、軍事家、地理學家以及軍事家不惜辛苦跋涉觀賞森林景觀,雖然性質不同,但是和我們現在說的森林旅遊異曲同工。

他們之中有的是以欣賞風景名勝為主要目的,體會森林的魅力、體會山水之樂;有的人在旅遊中經過森林,感概大自然的魅力;有的仕途失力,對現實不滿,在山水中忘記現實的不如意。他們縱情于山水名勝之間、歌頌自然,收斂性情、創造了很多流傳千年的文學作品。他們在旅遊中創造了很多歌詠山水的遊記、詩詞歌賦與藝術,這些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幾千年以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將觀賞森林以及山水景觀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和其產生的很多有關的文化現象,組成了國內森林旅遊文化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森林旅遊的特色。

孔子是創造了儒家學說,其在周遊列國的時候,看到過很多的山水名勝,曾經做出過這樣的感慨:“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其名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直流傳到到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謝靈運非常喜歡通過詩歌描述自然景觀,其創作了很多歌頌山水、森林的著名詩歌,是山水詩派的鼻祖,受到之後各個朝代遊人的追捧。南朝北叫做“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在其作品《答謝中書書》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四時俱備。”還有同期的詩人吳均曾經這樣表述過浙江富陽到桐廬的森林景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猿則百叫無絕”。這些都成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森林旅遊的佳句。

一直到了唐宋時期,很多的文學家們都喜歡進行森林旅遊,李白的千古名句“一生好入名山遊”代表了那個時代文人的喜好。由王維、李白到蘇東坡、陸游等春工作了很多和森林旅遊相關的著名文學作品。例如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的《鳥鳴潤》、《桃源行》、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登高》、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宋朝歐陽修的《憶滁州幽谷》、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朱淼的《遊百丈山記》等。歷朝歷代都出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光彩奪目。唐宋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很多流傳至今的有關古代森林旅遊的文學作品,可見那時候的森林旅遊已經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

7
最新評論
  • 瑞典女王—月季界的顏值擔當,又美又仙,皮實好養活,值得擁有
  • 引入青年旅館將給在環貢嘎山地區生態旅遊帶來良性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