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貢嘎山地區,由於地處偏遠,受現代工業文明衝擊較小,社會經濟不夠發達,生態旅遊開發的理想狀況是,通過發展旅遊業,形成從旅遊——資金——促進保護——社區發展——環境魅力增加的良性循環。
然而,旅遊開發與自然保護之間並不總是相互促進的,旅遊業經濟利益與自然保護始終存在矛盾。主要表現在資金缺乏的自然保護區啟動生態旅遊,一般都需要外來資金的投入,而且由於其原有基礎差,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量大,需要投入資金量大,這勢必引起投資商為獲得投資回報,必定追求大規模、大眾化的旅遊活動。這與生態環境脆弱,有一定環境容量限制的自然保護區,要求控制進入人數,開展小規模、低密度的旅遊的目標相矛盾;外來資金若成為主要旅遊投入,則旅遊收益就主要為投資商所控制,當地社區群眾和保護區難以成為旅遊開發的主要受益者。青年旅館的設隨依經濟狀況和需求分各種檔次。但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崇尚自然與簡樸始終是其基本特色和風格。
在環貢嘎山地區的旅遊基礎建設中引入青年旅館建設模式,能保證在本地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對旅館檔次、交通方式等的控制,整體把握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和強度,以減少對外來資金投入的過度依賴,控制對保護區的土地利用規模。例如,可以按青年旅館模式對環貢嘎山地區範圍內的牧場、廢棄林場等單位的空餘房屋進行改建,由於在環貢嘎山區地處藏區,有許多具有民族特點的藏式民居,完全可以將其稍加改建後成為青年旅館,符合國際青年旅館聯盟要將青年旅館的設計融入到當地的風景中,與當地建築風格和諧的規定。
在改建過程中主要增加合符現代標準的衛生設施,配備清潔、舒適的宿舍用品,增加綠色教育中心等,突出其文化教育功能,從生態環境利益和環境教育目的出發,制定青年旅館的管理規則及住客守冊,安排兼職或專職管理員,可解決當地相當一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些藏式民居旅館納入青年旅館體系,便於保護區進行統一管理。
相對於建設新的較高等級的旅遊接待設施來說,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旅館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低,基本上可由保護區自己解決。因此引入青年旅館後能給當地帶來如下一些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許多社會效益:第一,旅遊啟動資金降低到最低限度,容易收回投資,也越容易獲取經濟效益;第二,旅遊可進入人數及其層次通過旅館的形式、內涵等也可得到一定控制,從而使旅遊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得到協調;第三,由於儘量利用了當地原有設施,從而減少了對外部資金的依賴程度,以及對保護區士地的徵用,保證在構成旅遊收益的六大要素中,在吃、住方面的主要受益者是保護區和當地社區群眾;第四,是青年旅館提倡徒步、騎自行車等環保型旅行方式,對道路及相關設施標準要求低,因而在環貢嘎山區可以採用大量的綠色設計,例如用人行道來代替公路、停車場等交通服務設施,不會造成大片原始自然景觀的破壞,減少了交通的擁擠和車源的喧囂,可避免生物棲居地的分割和破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