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五十五歲,看孫子兩年多了,最近因為一件小事情,兒媳婦給婆婆發了兩條信息,婆婆打開一看,眼淚直流。
閨蜜的孫子兩歲多了,一直是由她看著的。前幾天,閨蜜的老公患了感冒,過了幾天,孫子就發燒了。燒得挺嚴重,去醫院太麻煩,就在家自己吃藥。兒媳婦立即請了假,把孩子帶回自己孃家,不讓婆婆看了。
兒媳婦還說,孩子如果上醫院,需要檢測抽血,要遭很多罪。所以這樣的事情以後要多加小心,孩子才能少遭罪。
兒媳婦的話直接扎痛了奶奶的心,奶奶自責不已。趕緊回覆:是,我們疏忽大意讓孩子遭罪了,下次注意。
雖然兒媳婦的科普沒問題,但方式讓人接受不了。她是孩子的奶奶,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孫子發燒,感冒的常識還是清楚的, 現在被兒媳一頓教育,心裡很不舒服,就和我們說了這件事,我們都覺得兒媳婦有點過分。
昨天和女兒聊到閨蜜被兒媳婦教育的事情,本來就是發個感慨,沒想到差點和女兒吵起來。
我給女兒看了聊天記錄,也說了事情的大致經過,我的想法就是想和她吐一個槽,就是閨蜜的兒媳婦是不是很多事,其實心裡想的就是希望她認同我的觀點。沒想到女兒邊看錶情就在不斷變化,她很快地閱讀了信息,馬上和我說:我覺得她(兒媳婦)沒有問題啊,說得很正確啊,現在看孩子都是這樣,大人感冒了,都不和孩子接觸了。
我一聽就愣了,因為我滿心等待她附和我的觀點,可沒想到她反而同情我的吐槽人,這讓我怎麼能接受?
我立即反駁她說:孩子哪有不感冒的,現在有yq了,人們才戴口罩,沒聽說在家看孩子還戴口罩的。
女兒立即迴應道:“我們同事都是這樣,他們的孩子病了,大人都不接觸。”這時她的目光轉向了女婿,女婿迴應道:“我們有個同事,前幾天下班沒回家,我問他為什麼不回家,他說自己感冒了,怕傳染給孩子,就在單位住了不回家。”我一聽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因為女婿說的也是事實。我不能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就罔顧事實。
我先生這時就發表了觀點,他說:其實這個辦法很好解決,就是自己不上班在家帶孩子最好,自己照顧最省心。
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正確,聽著很解氣,就好像給我撐腰了。這時我看到女兒女婿的臉色都暗了下來,沒有再說話。
我先生看到有點冷場,就趕緊打圓場說:咱們不說別人家的事情了,說他們幹什麼,和咱們有什麼關係。
我覺得他說得很正確,用別人家的事情讓自己的家人之間發生矛盾,這個做法得不償失啊。
因為女兒是兒媳,如果討論婆媳關係,女婿就會聽到女兒對這件事的觀點,女兒本身就是兒媳角色,很容易代入,就替兒媳婦說話,肯定就會說婆婆的不是。雖然說的是其他人的婆婆,但是自己的觀點就證明將來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她也是會這樣對待婆婆的,女婿肯定會不高興啊。
夫妻就會產生矛盾,用別人家的事情讓自己家人產生矛盾,是愚蠢的行為。
第三,我們家看孩子會有我們的處理方式,我們是女兒,和自己的親生父母說話不用斟酌,也很好溝通。和閨蜜家情況不一樣,所以沒有可比性,也就沒有議論的必要。總之,這件事在我們家目前這個階段不適合討論。
第一、 每個人都會在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中,找到自己支持的一方。那一方常常就是和自己最近的角色。每個人都會將自己自動代入角色中,感受著她的感受,用角色的思維考慮問題,尋找答案。
閨蜜和我傾吐,我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代入到她的角色中,而女兒和自然就會代入兒媳婦的角色,覺得她做得很對,是婆婆太事多了,婆婆不懂科學,不懂新式育兒,婆婆很討厭。
我們各自都向著自己的角色說話,雙方就很容易造成矛盾。
第二、 對立的雙方應該多去接觸對方這種年齡和身份的人,多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就會處理好家庭矛盾和糾紛。
閨蜜如果還在工作,就會從單位年輕人中尋到答案。現在年輕人就是這麼育兒的,相信她就不會對兒媳的話產生那麼大的反感,還可能積極主動地去配合兒媳婦的想法去做事。
兒媳婦和單位年齡大的同事多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對孫輩的養育是有自己的方法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只要好好溝通,從對孩子有利的方面去做事,父母這一輩人都是很通情達理的。
第三、 面對家庭問題,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所以爭對錯是愚蠢的做法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更不能爭對錯。因為大家都同時愛著家人,互相以愛為基礎,講道理會讓感情變得稀薄。一家人能夠共同面對困難,有事情一起商量,不互相埋怨,家庭的凝聚力才能夠越來越強。
閨蜜之所以心裡不舒服,主要就是她想要的尊重沒有得到。她辛苦看孫子,還花著錢,是因為愛孫子,做這麼多的事情,雖然不圖回報,但是也應該受到兒媳婦的尊重吧。
兒媳婦眼裡應該看到婆婆的付出和辛苦,心裡會有感激之心。但感激之心表現在哪裡?平常日子的禮物和話語固然很讓人歡喜,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關鍵時刻的互相理解吧。如果兒媳婦在孩子發燒時,不去給婆婆科普知識,而是選擇面對面的直接聊天,就會讓婆婆很好接受了。
因為作為奶奶肯定不願意孩子有病,孩子發燒她心裡不會舒服,兒媳婦應該理解,不能因為自己著急就去給婆婆上課,這樣看似沒有錯誤的事情,其實就是最大的錯誤。
看孩子不是她的本分,她已經很認真做了,但是發生了一點失誤,就被兒媳批評,平時的辛苦都白費了,是不是很傷心?這個誰會服氣呢?
再說發燒也不一定就是被傳染的,即使是傳染都已經發生了,說了也不管用了,著急說有什麼意義嗎?
因為這個時機不對,如果利用這個時機給婆婆上課,兒媳婦就相當有謀略,相當會抓機會。
只能說明這個兒媳婦平時就對婆婆的育兒方式有意見,遇到問題了,就是一個機會,趕緊抓住機會進行批評,讓婆婆啞口無言,用孩子發燒為武器,抓住婆婆的錯誤,讓婆婆沒有反抗之力。
一個家庭想要和諧,就需要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一切都是因為愛,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也沒有人是應該應份必須做某些事情的,要看到付出背後的辛苦,理解每個人的難處,以平常心對待,才能冷靜處理問題,才能在關鍵時刻建立起感情,家庭成員之間才能越出越和諧,感情越來越深厚,每個人在家庭中才能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