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國家崛起最依靠的就是"硬實力",其中軍事力量更是重中之重。

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軍事實力的發展也飛速進展,從無人作戰到超距導彈,這些軍武重器是國家底氣、人民信心的根本,也是國際話語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現在我國的軍事實力已是世界前列,但在五十年前,我輩先人還只能仰望美蘇兩大超級大國。

為了擺脫這種居於人下的屈辱,無數科學家、軍事家前赴後繼,為"國之重器"的建設投入了一切。在這些人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劉華清將軍,他為中國航母建設付出的努力無人不嘆。

半生戎馬,海軍效力

劉華清於1916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劉華清的父親勤於務農,攢下了一些小錢,這才讓劉華清避免了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得以進入私塾。

到劉華清十歲時,村裡新辦了學堂,劉華清便轉學過去,接觸到了進步思想,新學堂的教育對劉華清影響很大。

1927年黃麻起義後,劉華清就自告奮勇做了村裡的兒童團長。為了更好地進行革命工作,劉華清在1929年加入了共青團。

由於在私塾學習過,劉華清能夠識文斷字,便兼任村團支部書記。1931年,抗日戰爭正式爆發,劉華清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後又成為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科長。

這是一隻沒什麼像樣裝備的隊伍,但在劉華清的帶領下,紅軍戰士們卻有了鐵一般的紀律、精神和思想。劉華清之後帶領著這支隊伍來到陝北。

在這裡,劉華清第一次正面感受到了堅甲利炮的衝擊。坦克從戰友的屍首上碾過,戰鬥機投下的炮彈讓人絕望,一門又一門重炮轟開了防線的缺口。

當時的中日戰士傷亡比超過了三比一,意味著三名中國抗日戰士都未必能殺掉一名日寇。與此同時,日寇還在航空母艦的掩護下,肆意踐踏我國領土。

這就是現代科技的力量,面對著如同鋼鐵巨獸一樣的航空母艦,劉華清頭一次感受如此清晰。將這份屈辱化作建設的豪情,劉華清與千千萬萬的國人一同,在抗戰勝利後拉開了中國工業化的序幕。

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我國海軍實力,劉華清先是於1954年前往蘇聯,花費四年時間系統學習了海軍專業理論。

回國後,劉華清成為了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不僅組織了多場海岸防禦戰演習,還根據我國實際軍事表現編寫了獨屬於中國海軍的訓練大綱和教材,組建了一支核心戰鬥部隊。

基於在海軍基地的經驗,劉華清終於在1961年進入了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開始了一直埋藏在劉華清心中的新型艦艇自主研究設計。

在他的努力下,我國於1965年初步建成了艦艇科研設計體系,為之後的航母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可惜好景不長,劉華清滿腔建設祖國的熱血成了林等人在特別時期中的攻擊物件。面對迫害,劉華清沒有屈服,而是堅持自己的建設夢。

他頂著壓力,在艱苦的科研環境下促成了導彈驅逐艦和新型常規動力潛艇的設計落水,還組織展開了核潛艇的研製。正是劉華清抗爭到底、堅持科研的精神才讓我國海軍沒有沒落。

特別時期結束後,劉華清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最終於2011年逝世。

為何執著於航母建設

劉華清作為中國海軍的中堅力量,一直執著於讓中國海軍軍事實力更加強盛,甚至到了不建設航母死不瞑目的程度。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劉華清誕生了對航母建設的強烈執念。

對這種執念催化最大的,便是中美建交後的第一次軍事交流合作。中美建交後的第二年,劉華清作為領隊,帶領了新中國第一個軍事技術代表團前往美國參觀。

這場考察足有十一天,但直到最後一天中國代表團才有機會一窺美軍軍艦的真容,得到了三艘軍艦的參觀許可。

這三艘軍艦分別是"福克斯"號導彈巡洋艦、"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和"小鷹"號航空母艦。其中對劉華清震撼最大的就是"小鷹"號航空母艦。

在劉華清的眼中,"小鷹"號航母足有數十層樓高,沿著舷梯行走帶來的震撼難以言表。

對空搜尋、火控、導航三大雷達組成的巨型雷達網路屹立其中,後方則是起重機和近程防禦系統,碩大的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分別樹立在左右兩舷對稱位置,是真正的"軍工藝術"。

當時站在這一航母上的劉華清已年近花甲,參觀一整艘航母對他而言並不輕鬆。但面對這樣難得的機會,劉華清還是堅持了下來,想要把航母上的每一處細節都印刻到自己的腦中。

越是觀察得仔細,劉華清心中的震撼就越大,心中也就誕生了對祖國航母建設的無限豪情和渴望。

在當時的參觀過程中,中國代表團處處受到限制,不僅不允許觸碰各類設施,還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進行觀看。

在劉華清提出想要觀看航母艦載直升機時,更是被一口回絕,只能遠遠地看上幾眼。

這一次訪問意義十分深刻,對代表團的其他人員而言,航母是一項可望不可即的夢想,但卻成了劉華清心中最深的執念。

他認識到航母代表的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才是未來海戰的真正目標,能夠跨越重重海洋的阻隔實現真正的立體戰鬥、超視距戰鬥。

直到死亡為止,劉華清都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祖國的航母建設,甚至到了中國不建航母就死不瞑目的程度。

終於,在劉華清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遼寧"號完成改裝並於2012年9月正式服役,終於實現了劉華清遺願。

航母是軍事武器,是軍事力量的象徵,更是無數像劉華清一樣的熱血男兒傾注一生所建設的"終極藝術"。當我國航母駛上遼闊海面的那一刻,我們才有了與海面另一端抗衡的真正力量。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對越反擊戰:我軍攻克越南陣地,發現一女屍身旁竟然有七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