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二戰時期英國堅持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裝甲思路,儘管實戰已經證明了這種思路並不符合需求,應該以輕、中、重型坦克劃分,但是英國人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跟上,相反的是老舊思路直到二戰後仍然延續了一段時間。

維克斯MC77中型坦克,它也被稱為巡洋坦克,可能也是英國最後的巡洋坦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設計建造,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出口到法國,因為法國在二戰期間表現不佳,裝甲設計出現了斷層,導致復國後沒有合適的國產坦克,成為二戰結束時唯一有可能繼續對外購買坦克的大國,英國正是想分一杯羹。

MC77坦克由維克斯設計製造,人們認為它的設計受到了當時正在進行的FV300實驗平臺的影響,因為兩者底盤看起來確實很相似。

坦克的基本佈局為常規式,駕駛艙在前,戰鬥室在中,尾部為動力艙。引擎為一臺530馬力發動機,匹配V52型五進一倒變速箱,該變速箱在當時還是英國的高階機密,除了MC77之外,只在一些實驗坦克上使用過。發動機的排氣管、消音器等結構則借鑑了當時已經成熟的百夫長中型坦克。

坦克行走裝置採用扭杆懸掛,5對負重輪,在第1、2、5對負重輪上還有額外的輔助扭杆,以加強行走裝置的強度和越野能力。

坦克主炮為一門QF 17磅炮,口徑76.2毫米,這也是英國在二戰時期最好的反坦克炮,曾一直努力希望將它完整的安裝在坦克內。該炮穿甲能力在二戰結束的那幾年裡還算夠用,但口徑過小,榴彈威力稍顯不足,用於MC77中型坦克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了,因為如T-54這類中型坦克已經安裝100毫米口徑級別坦克炮。坦克還有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但沒有看到炮塔頂部機槍的設定。

坦克裝甲被簡單化,可能是出於快速生產和降低成本的考慮,全車使用厚度不高的焊接鋼裝甲,車體正面首上為55°傾斜的31.75毫米鋼裝甲,首下為36°傾斜的44.5毫米鋼裝甲,車體側後則為19毫米垂直鋼裝甲,頂部和底部為10毫米,另外在底部前方增加了額外的20毫米鋼板,用於削弱觸雷時造成的傷害;炮塔防禦相對要高一點,正面有51毫米,側面25.4毫米,後部25.4毫米,頂部12毫米。

嚴格來說,以二戰後的坦克水平來看,MC77的防護力確實不怎麼樣,甚至還不如二戰M4謝爾曼坦克的後續型號,但這種設計符合英國巡洋坦克的思想,寧可犧牲裝甲防護,也要將坦克速度提上去,這才是巡洋坦克。

MC77坦克重量約為32.8噸,長7.13米,寬2.97米,高2.6米,能跨越約0.8米的垂直牆,或1.98米的壕溝,最大公路速度大約在48千米每小時,因為車內空間比較擁擠,所以採用3人車組。

該坦克並沒有得到法國軍方的認可,因為法國當時的AMX 13輕型坦克研發已經取得進展,並且在作戰效能上強於MC77,哪怕它只是輕型坦克。另外在比利時、瑞士等國的推銷也沒有取得成功,瑞士希望購買法國的AMX 13,比利時等國則認為二戰遺留的很多M4系列坦克已經可以滿足使用,不打算花錢購買一款綜合性能一般的坦克。就這樣,維克斯公司默默地終止了MC77的研發工作,該坦克也沒有對後世坦克設計帶來某種影響。

17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沃克派出三路軍隊進行反攻,強大火力支援下,卻無法衝破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