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949年元旦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指出:“中國人民將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同時指出:“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並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提出了“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戰鬥任務。1月14日,毛主席代表黨中央發表了《關於時局的宣告》,進一步揭露了美蔣反動派的反動本質。並指示人民解放軍“絲毫也不應當鬆懈你們的戰鬥努力,對於任何敢於反抗的反動派,必須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之。
1947年5月我6縱翻山越嶺直奔垛莊,參加孟良崮戰役
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敵155萬多人之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主力已被殲滅,殘餘之敵,約有150萬人左右,散佈在 長江以南及邊遠地區。國民黨反動派的滅亡已成定局。可是,美蔣反動派卻不甘心自己的失敗,還做著保持江南半壁河山的迷夢。為此,蔣介石宣佈“下野”,把李宗仁推到前臺,他自己則在奉化老家遙控指揮,一面指派代表,玩弄“和談”陰謀;一面調兵遣將,佈署長江防禦,妄圖利用長江天塹阻止我軍打過長江去。
黨中央、毛主席為迅速摧毀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針對敵人的反革命兩手,一面透過和平談判進一步揭露敵人陰謀,一面指示人民解放軍加緊渡江準備。命令第2(原中原野戰軍)、第3(原華東野戰軍)野戰軍和第4(原東北)野戰軍一部,準備強渡長江,解放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及蘇南、皖南、浙江廣大地區。為加強渡江作戰的統一指揮,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在淮海戰役期間組成的總前委,在渡江作戰中“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
總前委依據中央指示,結合敵江防部署,擬製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決定由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指揮第2野戰軍9個軍組成西突擊集團,在棕陽鎮至望江段渡江;以粟裕、張震指揮第3野戰軍的8個軍及蘇北軍區3個獨立旅約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在三江營至張黃港段渡江;以譚震林指揮第3野戰軍的7個軍共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在裕溪口至棕陽段渡江。估計東突擊集團在渡江後可能遇有重大戰鬥,決定中突擊集團較東、西兩突擊集團提前1天渡江,以便能有力地支援東突擊集團作戰。
我6縱於2月中旬奉命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4軍,軍長王必成,政治委員廖海光,副軍長皮定均,參謀長趙俊,政治部主任蘭榮玉(後彭冰山)。原轄第16、17、18師依次改稱為第70、71、72師,隸屬第8兵團。在渡江作戰中,臨時隸屬第7兵團,與第21軍、第22軍組成中集團,歸共團司令宋時輪指揮,在第1梯隊的主要方向銅陵至獲港(均不含)地段上突破敵江防。實破後,左與鳥沙、大通地段上突破的21軍,右與在獲港、魯港間突破的27軍,並肩向南陵、安吉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準備與東集團主力在廣德、長興間會師,截殲由南京向杭州逃跑之敵,切斷淞滬地區敵海上退路。
陳、粟首長親臨孟良崮前線勘查地形指揮戰鬥
挺進長江邊,進行渡江準備
淮海戰役結束後,我6縱奉命由鐵佛寺地區南下,一舉進佔懷遠,解放蚌埠。由蚌埠車運南下,於2月3日進抵合肥,移師撮鎮。爾後又橫渡及繞過巢湖,到達皖中無為地區,逐次展開各項渡江準備工作。
進行形勢教育
認真學習 毛主席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元旦獻辭等重要講話,以“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任務為中心,進行了為時兩週的形勢、任務與思想教育,並開展了評功創模和爭創“渡江英雄”、“渡江第一船”的殲敵競賽活動。透過學習教育,全縱指戰員進一步樹立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消除了和平幻想,打消了對渡江的各種顧慮,堅定了“打過長江去”的信心。
增補兵員,擴充編制
2月中旬,全軍統一 整編,我6縱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4軍後,以特務團山炮營為基礎,組建軍炮兵團,下轄兩個山炮營:特務團特務營改為軍警衛營。新組建工兵連。各師恢復偵察科,團配備專職偵察參謀。於此同時,將淮海戰役中俘獲的解放戰士補入連隊,蘇北軍區獨立第3團、第5團 約1800人及山東翻身農民2300人補入我24軍,使全軍各師、團、營,連均恢復三三制的編制,進一步提高了戰鬥力。
搞好後勤保障
在上級和地方黨政機關的領導、支援和協助下,多方徵集大小船隻1043只,其中載重2000斤以上船隻782只,同時,發動群眾,人人獻計獻策,研製多種個人和戰鬥小組簡易渡江器材,創制出個人浮游束柴,三角架,和由1名射手、1名彈藥手共用的可以邊浮游邊射擊的輕機槍渡江雙體浮游架等多種簡易渡江器材。為了消除船工怕敵機,怕敵艦的恐懼心理,各部隊對船工進行了耐心的宣傳教育,穩定船工的情緒。同時,幹部戰士拜船工為師,虛心學習駕船技術。
為保證部隊向前開進和車炮通行,還修築了長7至10公里的急造軍路4條,大小橋樑30餘座,構築可供騾馬輜重使用的各種碼頭43座,並修築了40多處船隻翻堤點。
為保證部隊橫渡長江、突破敵人江防和進行長距離追擊所需的彈藥、糧草、藥品,各級後勤機關和全體後勤工作人員積極負責,設法全力保障。除每人揹負3天糧食外,還要攜帶一部分子彈或手榴彈,一些機關工作人員除攜帶規定的糧食外,還主動攜帶一、兩發追擊炮彈,或幾個人共同攜帶1發山炮炮彈。各師、團、營以上指揮員的乘騎,全部集中前運糧食或彈藥。軍機關除留兩匹乘騎供體弱的軍首長乘坐外,其它乘騎均集中於管理科,駝運糧食。
不斷偵察,水上演練
部隊進抵沿江地帶後,除嚴密監視土橋、劉家渡兩地之敵外,軍、師、團和炮兵群,組織了20多個對敵觀察哨(站),隨時記錄和標繪政情動態。此外,還多次組織偵察小分隊,利用夜幕,乘坐小船,秘密接近政岸捕敵哨兵,深入政後與江 南遊擊隊取得聯絡,瞭解各地段敵人設防的第一手資料,摸清敵營團防禦結合部、炮兵陣地位置,掌握敵艦艇的活動規律。
同時,部隊在巢湖積極進行水上練兵和搶渡江湖演習,苦練水上射擊、救護、游泳、划船、登陸等技術,進行航渡組織、登陸突破、步炮協同等戰術訓練。
1947年5月16日下午,我6縱特務團副團長何鳳山率領3連衝上孟良崮,擊斃敵中將師長張靈甫。當時,張靈甫左腕上的手錶指明5時零2分。
左圖為我機槍手掩護突擊隊衝擊。右圖為被我特務團3連擊斃的張靈甫屍體。
攻佔土橋、劉家渡,拔除江北“橋頭堡”
劉家渡、土橋兩據點,是敵劉汝明兵團第55軍及第7綏靖區張世希部第88軍主要江防陣地伸向江北的兩個橋頭堡。兩地緊挨長江,又都有內河出口和建有小型碼頭。
土橋是我渡江地段右翼沿江一個較大的市鎮,鎮周圍築有土圍子,守敵為第55軍第74師220團2營全部及1營2連,另附團屬82迫擊炮1個排,便衣隊30餘人,共計700餘人。鎮周及西郊均有日寇遺留下的鋼筋水泥地堡和地堡群,並增設佈雷場、鐵絲網、鹿砦等9道附防設施,工事較為堅固。江邊經常泊有小型軍艦1艘,夜間在附近江面巡邏。
劉家渡是我軍渡江地段左翼江北一個小型渡口集鎮,有居民50多戶。守敵為第88軍第149師第447團1個加強連(加強迫擊炮1門、重機槍2挺),分別駐守鎮子南北兩頭及鎮子中部。
我為便於展開渡江作戰的直接準備工作,和對敵施加政治壓力,奉命於4月1日同時攻擊這兩個江北敵橋頭堡。軍以72師、71師分別負責攻殲土橋、劉家渡之敵。
72師215團加強山炮、82迫擊炮各1個連、化學迫擊炮1個排(2門),從土橋北側實施主攻,以216團1、2營各兩個連分別 從西側配合攻擊,並插至土橋南側江邊,以火力封鎖江面,策應主力攻擊。
部隊受領任務後,經過深入動員,戰鬥情緒異常高漲,紛紛表示要為渡江作戰打好第1仗。師、團、營、連和突擊隊負責同志及爆破分隊小組長反覆偵察地形,現地確定各突破口與衝擊道路。鑑於敵附防設施多,工事較強,215團集中了全團60多名爆破員,分別加強1、2營。
3月31日20時,215團3、4連分別消滅鎮北敵警戒小組後,即進行近迫作業,至4月1日4時許,交通壕抵近敵前沿約80米處,加修蓋頂偽裝。216團1、2營參戰分隊,分別佔領了黃柏山、候家山、蘇家崗、梳裝臺,前出到土橋南側江邊。1日上午9時起,敵機3架,敵艦4艘,反覆掃射與轟擊我衝擊出發地。16時,師炮兵群集中火力擊傷敵艦1艘,餘艦施放煙幕,逃向荻港。17時,我進行炮火準備,以山炮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同時以迫擊炮送爆,摧毀了敵前沿大部分地堡、佈雷場及其縱深的集團堡。爆破隊連續送爆18次,在障礙物中開闢兩條通路。突擊隊立即發起衝擊。19時30分,215團2營首先突入土圍,佔領鐘樓並分割敵人;1營突入土圍後,2連與團特務連沿江邊直插碼頭,敵營長率一部分兵力企圖乘船逃跑,我即以炮火轟擊碼頭,216團1營同時以輕重機槍封鎖江面,擊毀大部船隻,企逃之敵被迫縮回水棚和地藏庵。21時許,我215團1、2營肅清鎮內之敵,敵1個多連退縮地藏庵。215團3營與216團2營將其四面包圍,展開政治攻勢,迫敵連長率部投降,戰鬥勝利結束,全殲守敵700餘人,其中活捉328人,繳炮9門、槍156支。戰鬥中,215團4連6班長蔣玉田連續送爆9次,炸 開敵人設定的8道障礙,為突擊隊開啟衝擊通路,戰後被評為軍戰鬥模範、華東二級人民英雄。
進攻劉家渡的任務由71師212團擔任。4月1日18時發起戰鬥,21時前該團2連、8連分別從東西兩側攻入街內,1營主力佔領了小碼頭。敵向中央堡群收縮。因通訊聯絡、步炮協同不密切,當夜沒有解決戰鬥。2日下午,經師、團共同研究,決定集中全團兵力和炮火,白天攻擊。14時發起戰鬥,在我炮火支援下,步兵展開攻擊。17時,困守核心陣地之敵全部繳械投降。
攻克土橋、劉家渡,拔除了敵人設在江北的兩個橋頭堡,使我軍能夠更有效地實施對敵觀察、監視,特別是使我軍船隻增加了兩條出江通道,對我軍奪取太陽洲,形成了鉗擊之勢。
戰役中我軍重機槍陣地
攻佔太陽洲,奪取渡江“跳板”
我24軍準備強渡長江的地段由土橋向東北至劉家渡後折向東南,形成一個約180度的弧形,弧背朝北,弧內有面積不等的聞新洲、紫沙洲、陳德洲、太陽洲等洲島。其中太陽洲位於長江主航道的北側,它是我軍強渡長江的一塊天然“跳板”。洲上村莊稀少,洲內有3條呈東西走向的小河,環洲和沿小河兩側築有高出地面約5米的堤岸,所有村落均在岸堤上。其東、北兩面有寬約400至600米的夾江與長江相連,使太陽洲形成環水的洲島。守敵為第88軍第149師447團第1營(欠第3連及機槍連1個排)及2營6連。各連主陣地依託村落設在環洲堤岸上,構成以地堡為骨幹的野戰工事進行防禦,在洲的東側、北側和西南側江堤上,每隔150米左右構築地堡1個,各地堡與主陣地間還以塹壕、交通壕相連線,並 設有鹿砦和佈雷場。
為奪取這塊渡江“跳板”,軍奉命於4月11日夜,攻佔太陽洲。軍將任務交給71師。該師以211團第1營及2營5連、6連加強山炮3門、82迫擊炮6門,從太陽洲東側先行偷渡。1營從陳家、閔家拐起渡,預定在老王四家南北地區登陸;2營第5、6連則從悶湖窯起渡,預定在太白廟東側登陸。各連登陸後向太白廟、永固廟、大新圩子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以兩個連殲滅洲的東南部周家、仙姑廟、王紀根家地區之敵;以213團2營及3.營8連加強山炮、重迫擊炮各3門、82迫擊炮6門,於太白洲(太陽洲北側1個小洲)東端實施強渡,在六沙包中段登陸,突破敵人防禦後,向七段、五段、洲頭(太陽洲西部)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以1個連沿江堤向東攻擊,首先殲滅窯基之敵,然後向小河以南發展進攻。
4月11日21時15分,東路211團5個連起渡,由於動作隱蔽迅速,擔任突擊的1、2連先頭船隻駛近敵岸約200米時,敵才發覺,待敵組織火力阻我前進時,各船均已先後靠岸。21時20分,1連順利登陸,以勇猛動作攻殲王老四家守敵,繼向太白廟、永固廟方向猛插。此時,後續梯隊相繼登陸。5、6連登陸後,即在1連後面跟進,並協同1連攻佔太白廟,繼向永固廟發展進攻。2連登陸後迅速向南進攻,在王紀根家北側,遇敵頑抗,前進受阻。營令3連兵分兩路,一路攻殲仙姑廟之敵,一路從側後配合2連攻殲王紀根家之敵。戰至12日3時許,王紀根家守敵1個排被我全殲。這時,營從審俘中得悉,敵447團3營於11日拂曉前進至太白洲接防,入夜進行交接,交接之敵仍在各個陣地上,守敵已增至6個連。我1營一面繼續積極進攻,一面直接向師報告。師得悉,決定貫徹既定決心,並令師主力一部進入太陽洲,隨時準備加入戰鬥。
213團4個連於21時22分在太陽洲北側強渡成功。登陸後,5、6連緊密配合,連續攻佔六沙包、七段兩個支撐點。4連由六沙包江堤向東攻擊,攻佔窯基,殲敵1個排後,繼續向太白廟方向進攻,與211團會合。6連攻殲七段守敵後,直接向西南大新圩子敵營指揮所進攻。8連隨5連之後跟進,12日零時,協同5連攻殲洋燈、洲頭之敵。防守小河北岸和東岸之敵遭我猛烈攻擊,一部被殲,餘敵紛紛向大新圩子收縮,企圖負隅頑抗或準備乘船南逃。12日1時許,213團2營即以5連、6連沿江堤南北兩側由西向東攻殲守敵。2時許,敵在我三面圍攻下,步步退守,經約20分鐘激戰,敵大亂,紛紛向我投降,我乘勢猛攻,於12日4時許全殲守敵。當211團5、6連到達大新圩子時,天近拂曉,戰鬥已勝利結束。戰後清查,除敵副團長率約40人在我圍攻大新圩子前潛逃江南外,其餘全部被殲,我俘敵500餘人,斃傷敵350餘人。
6縱首長合影:左起皮定均、陳時夫、謝勝坤、王必成、郭化若
勝利渡江,突破江防
我71師攻佔太陽洲後,軍黨委最後確定:70師在胡家溝至六壩頭(劉家渡西南)地區,按預定計劃積極完成渡江一切準備工作;71師迅速在太陽洲上完成一切進攻準備;72師集結於土橋以北、胡家溝西南、胡池東南地域,渡江時,以一部兵力攻擊陳德洲,保障70師右翼安全,主力準備隨70師之後渡江。兵團加強我軍的炮兵第2團(兩個營,配榴彈炮、野炮15門)和本軍山炮團(兩個營,配山炮18門)及團屬82迫擊炮共計77門火炮和迫擊炮,組成東西兩個炮兵群。東炮兵群以軍山炮團為主,配火炮、迫擊炮38門,位 於太陽洲南端西側之下拐沿江地區,支援左翼71師渡江突擊。西地群以兵團地兵第2團為主,配火炮、迫擊炮39門,位於江北岸胡家溝、古家研以東沿江地區,支援右翼70師渡江突擊。
18日,我24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打過長江去。
20日,由於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談判協定上簽字,總前委命令中突擊集團於4月20日晚首先實施渡江。
20日18時,我24軍與中集團其它各軍同時開始炮火準備,摧毀敵沿江工事,壓制敵縱深內要點,掩護船隻由內河翻堤入江。這時,敵炮兵向我岸射擊,我炮兵立即實施壓制射擊,掩護船隻入江和各師第1梯隊團按戰鬥編組上船。炮兵還擊傷由銅陵方向駛來的“英豪”號軍艦1艘,該艦拖著濃煙向銅陵逃去。20時,突擊部隊開始登船。20時40分,第1梯隊各團登船完畢,只等開船號令。
21時15分,軍發出開船命令,我強大的炮火同時向江南敵陣地猛烈轟擊。70師第1梯隊209團、210團各成兩個梯隊,第1梯隊4個營,以船為單位(每船1個班至1個排)在登(龍)地、仙姑廟地段寬大正面上同時橫渡長江,向新江口、凸凹溝方向前進。71師第1梯隊211團、213團第1梯隊4個營分別在大陽洲東側南端小李凸、仙姑廟之間及大陽洲南部大垮、周家口間向姚墩、王家拐方向急進。當我各第1梯隊營距敵岸約300米左右時,敵前沿火力點及其邊擊炮向我船隊射擊。我炮兵當即予以壓制,掩護船隻前進。當最前面的船隻接近敵岸80至10米時,各船上的輕重機槍、60炮 一齊向敵前沿還擊,併發出施火延伸訊號。
21時35分前後兩個月的先頭部隊,或下能沙水成慄船各岸登陸,價給攻佔數富.70210團日連這3020圖5連8班首先堡陸(成後分別獲得“渡江第一船”和“渡江突擊模範班”光榮稱號),70師209團2曹攻佔新江口至白鹿段江堤後,以一部向兩翼擴大登陸場,主力遷回王家旭、擺江口,殲政第447團兩個連,在扁魚肚與71師213團1營勝利會師。210團3營佔領白鹿至凸凹溝段江堤後,以一部兵力向新江口攻擊前進,與209團打通聯絡,主力圍攻凸凹溝,殲敵447團2營1個連,餘敵南逃,我跟蹤向李倉房、章圩頭追殲。接著各團第2梯隊相繼登陸。209 團1、3營分東西兩路迂迴觀音閣敵447團團部,敵聞風潰逃,被我追殲於紅廟以北地區,俘敵團長以下200餘人,乘勝攻佔紅廟。210團1、2營登陸後,分兩路直插縱深,迂迴攻擊葉家村、關帝廟,殲敵1個營,俘敵第149師副師長宋式上以下100餘人。23時,70師首長率208團渡江,在觀音閣開設前方指揮所。至21日1時,我70師相繼攻佔紅廟、葉家村、章圩頭等要點,在71師配合下全殲聞新洲守敵,繼以209團於老觀嘴渡口、210團於餘家圩蒐集船隻和準備簡易器材,準備強渡夾江。
71師211團2、3營於姚墩以東和垮口西側登陸後,互相配合,於21時50分攻佔垮口、姚墩,控制沿江大堤,佔領了前沿陣地,殲敵446團第2營(欠第4連)及第88軍直屬炮營。213團1、2曹於王家拐西北登陸後,以迅速動作攻佔了王家拐、扁魚肚,繼向大拐攻擊,殲敵1個排,佔領了東風泡、上擺江口段敵前沿陣地,共計殲敵160餘人。該師第1梯隊在聞新洲登陸後,師指率第2梯隊212團直接在紫沙洲登陸,並於陳家拐設定師前指。213團亦渡過聞沙洲、紫沙洲間夾江進至許家壩,迅速利用第2梯隊船隻強渡紫沙洲南端夾江,在煙囪溝殲敵250餘人,接著又於泥壩橋以北之黃金山高地俘敵160餘人。21日晨全師渡過夾江,並於17時進至江南順安、萬村一線與左鄰第27軍勝利會師。
21日4時,我70師各團以小木船和三角架等就便器材渡過夾江,守敵南逃,全師展開追擊。5時30分,209團、210團分別攻佔太平街、汀家洲。然後以210團為主,209團相助,分兩路會攻銅陵,敵見狀紛紛向東南逃竄,上午8時我順利佔領銅陵(這是我24軍,也是全軍渡江後攻佔的第1個江南縣城),並與江南遊擊隊取得聯絡。師以208團由大平街、關帝廟,進逼大通,接應第21軍渡江,在木鎮殲滅銅陵逃敵保安團兩個營,並在朱家山殲敵1個連,22時與21軍在大通勝利會師。
72師於當晚即隨70師後尾渡江,於章倉房以西沙灘上殲敵1個加強連。至此,我24軍勝利渡過長江,粉碎了敵長江防禦。
72師勇士乘木船向長山島出擊,開創木船渡海作戰範例
挺進郎(溪)廣(德),堵殲逃敵
4月21日夜,東西兩個集團也分別在預定地段橫渡長江,全面突破了敵長江防線。敵見我中集團和東集團有在郎溪、溧陽間會師,形成對南京地區合圍的意圖,於22日下令實施總退卻。23日,東集團第35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一南京。馬鞍山、南京、鎮江、常州等地守敵6個軍及總統府、憲兵團、衛戍部隊等10萬餘人,向溧陽、杭州方向狼狽潰逃。
我24軍於22日奉命迅速東進,追殲逃敵,直取杭州。全軍指戰員在勝利形勢的鼓舞和江南人民群眾及地方游擊隊支援下,不顧疲勞,冒而頂風,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克服重重困難,每日以40至50公里的速度,以疾風掃落葉之勢,向杭州奮勇前進。28日軍部進抵廣德時,接上級通報:南京、鎮江地區逃敵6個軍已到廣德 東北磚橋、獨山地區,令我24軍協同友鄰堵開逃敵。軍即令抵達安吉地區的70師迅速轉兵北上,向獨山鎮、杭村方向前進;71師由廣德以北向門口塘、流洞橋方向攻擊;72師在71師左翼加入戰鬥,協同友鄰堅決堵殲逃敵。各師受命後,按指定方向、區域攻擊前進。70師209團5連副排長唐洪生同志率領1個戰鬥組,以機智靈活的動作摸進敵人駐地,俘敵第4軍副軍長李子亮及其指揮所全體人員300餘人,打亂了指揮,並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戰後榮獲華東一級戰鬥英雄稱號。210團俘敵第4軍參謀長羅平野以下2800餘人。該師殲俘敵4000餘人。71師殲俘敵2000餘人。戰至29日黃昏,敵6個軍,在我人民解放軍四面圍攻下悉數就殲於獨山至溧陽地區。5月3日,友鄰部隊解放杭州,渡江戰役宣告結束。
是役,我24軍共殲敵20761人,其中俘虜11930人,繳獲各種炮117門,槍5600餘支,圓滿地完成了強渡長江追殲逃敵的作戰任務。
淮海戰役前我6縱王必成司令員、江渭清政委同各師部分領導合影
光榮受命 衛戍南京
南京地區逃敵就殲後,上級命令我24軍就地休整,於5月1日啟程進駐南京,擔任南京市的警衛和對空防禦。這是上級對我24軍的信任,也是我24軍的光榮。
軍受命後,一面令各師及直屬隊迅速整頓軍容,處理戰俘和繳獲的物資,並令後勤部將隨隊傷員、民工安排好,準備移駐江寧,其他各師分別進駐句容、湯山、棲霞、龍潭及雨花臺、孝陵衛等地。軍警衛營隨軍部進駐南京市內,並隨即釋出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全軍各級指戰員嚴格遵守城市政策和群眾紀律。
5月4日下午,軍前指進入南京市,其餘部隊於5、6兩日分別到達指定地點,軍奉命成立了警備司令部和防空指揮部,負責城市的警衛和防空工作,協助進駐南京的黨政機關接管南京市,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