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款武器的研發要經過論證、研發和各種嚴酷環境的試驗才能裝備到部隊。但是武器的好壞和先程序度,如果沒有經過戰場環境的檢驗,很多因素可能處於不確定狀態。試驗資料和訓練資料只是理論上的,而複雜的戰場環境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以及戰場上敵人對這款武器的反制措施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和演習所不能做到的。只有透過實戰中發現弊端再加以改進。戰場上你的對手評價這款武器好才是真的好。

​我國主戰武器裝備,尤其是在2000年以後服役的新一代裝備嚴重缺乏實戰檢驗和經驗,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不足。而世界其他軍事大國,不僅僅是歐美國家,包括俄羅斯在內也儘量利用一切實戰機會來檢驗新型武器裝備。比如,在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的Kh-555、Kh-101以及俄羅斯海軍裝備的“口徑”巡航導彈都曾經用於打擊敵方目標。但實際上,這些目標真的值得動用這麼高階的制導彈藥麼?其實,這就是俄軍利用戰場環境來進行新裝備評估的手段之一,包括將尚未服役的兩架蘇-57原型機短暫部署在敘利亞戰場,這在以前都是很難想象的。

俄羅斯戰術導彈武器公司的總幹事鮑里斯-奧布諾索夫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我們的武器,首先,如果這種空對地武器是反艦,反雷達型號。那麼首先它必須具有低能見度,抗噪聲,鎖定目標高度準確。”他強調,俄軍對新型導彈的射程非常重視,這將使其能夠在防空區域範圍外使用。參與測試蘇-57戰鬥機的飛行員謝爾蓋·波格丹說:“蘇-57在敘利亞進行測試期間,主要任務就是展示飛機在行動中,戰鬥使用,新型武器以及使用它的新的作戰方式。結果這些新武器與蘇-57配合很成功,一切都得到了證實,這證明設計思路是合理的。”

中國電科14所所長、中國雷達掌門人胡明春在談到中國雷達技術可“領跑”世界的同時,直指面臨兩大不足:第一,基礎研究不足。國外在目標特性建模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國內近年來也加大了研究力度,但是由於前期積累少、資料少,研究還不夠深入;第二,精細程度不足。雷達作為一種裝備,有些效能在實驗室是琢磨不出來的,特別是人機互動之類的。需要在實戰或近實戰應用中,與使用者共同,不斷髮現問題、反過來迭代改進,如此迴圈反覆,這方面還要加強。

2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莫斯科戰役,軍神朱可夫的巔峰一役(下):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