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僵局 1951年7月——1953年7月

四、重返戰場:夏/秋季戰役 1952年5至11月

由於雙方在談判桌上的立場都很強硬,那麼,隨著春季到來,氣候變暖,繼續展開軍事行動就成了一種可能。不過,雙方似乎都對這樣的行動沒有表現出太高的熱情。由於在1951年7月首開停火談判之後,戰爭的節奏也第一次開始出現放緩的跡象,雙方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強化和鞏固各自前線的陣地上。聯合國軍的主戰線由一系列幾乎無法被突破的堡壘、戰壕和炮兵陣地組成,綿延150多英里,從朝鮮半島的西海岸直達東海岸。共產黨軍隊的防禦甚至更加堅固。由於他們在火力上總體處於劣勢,北朝鮮和中國軍隊在強化自己的陣地上進行了非凡的努力。他們在山坡上挖掘了很深的坑洞,形成了猶如兔子洞一般由坑道和洞穴組成的異常複雜的陣地,可以容納下整整一個步兵營。共產黨部隊的地堡往往比聯合國軍的陣地修築得更加牢固,除非被炸彈和炮彈直接命中,否則這些堡壘幾乎不受任何影響。與聯合國軍的堡壘比起來,他們的地堡通常所選的位置要更好,更加隱蔽,以避免被敵人的偵察飛機給發現。這一點聯合國軍計程車兵們倒是沒有必要擔心。最後,與他們的對手相比,共產黨軍隊的堡壘不僅在地面以下挖得更深,就是在地面上,他們的陣地縱深也更大。通常情況下,他們的防禦工事會從前線向後延伸到20英里以外。這些陣地由多達超過900,000計程車兵防守,他們的兵力比聯合國軍在朝鮮境內從事作戰的人員多了將近200,000。在整個冬天,共產黨軍隊還將部署在前線的火炮數量增加了1倍還多,與此同時,儘管聯合國軍的空軍部隊盡了最大努力來切斷他們的後勤補給線,但是戰場上的穩定形勢最終使他們的後勤補給狀況得到了整體改善。因而,到了1952年春天,聯合國軍面臨的對手,是一支訓練有素,歷經戰火考驗的強大的敵人,想要戰勝他們並不是那麼容易。

由於雙方都已經表示出,願意大體上沿著目前的戰線來結束衝突,因而雙方都沒有冒險發動大規模進攻行動的強烈動機。這一點對於聯合國軍的指揮官們來說,尤其如此。他們那些極權主義的對手則不同,總是在頭腦裡把公眾輿論擺在首要的位置。盟友遭遇過多傷亡的話,可能會削弱國內支援這場戰爭的民意基礎,這就迫使聯合國軍在談判桌上對共產黨方面的要求採取了預設的態度。因而,在1952年年中,馬克W.克拉克將軍接替李奇威將軍,擔任聯合國軍的總司令,將進攻行動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對於共產黨方面來說,人員傷亡不會產生那麼嚴重的影響,但他們也同樣避免發動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因為他們認為,透過日復一日的塹壕戰消耗,就可以輕易地逐漸削弱聯合國軍繼續戰鬥下去的意願。因而,偷襲、巡邏、炮擊以及有限的目標攻擊就成了前線的日常,雙方都滿足於給對手猛然一擊,而不是試圖發動能夠徹底擊敗對手的致命一擊。

雖然沒有大規模的進攻行動或者是橫掃一切的大縱深機動,1952年的時候,士兵在前線服役和以前戰線迅速移動的時候一樣危險。截止到6月份之前,共產黨軍隊每天向聯合國軍的陣地上發射的炮彈超過了6,800枚。在特別激烈的戰鬥中,共產黨軍隊每天發射的炮彈偶爾超過了24,000枚。聯合國軍的炮兵部隊則以5倍、10倍甚至有時候是20倍的數量予以回敬。而且,沒有一天,聯合國軍計程車兵和共產黨軍隊計程車兵沒有在前線發生衝突。

聯合國軍的步兵部隊所執行的最常見的任務就是小規模偷襲,其目的是抓獲敵人的俘虜來加以審訊。這些行動通常都是在夜間進行——實際上也都非常的危險,相對來說,抓捕戰俘的行動鮮有成功。在這個層面上來說,這場戰爭演變成了非常類似於人身攻擊的行動——它通常是人與人的對抗,或者說步槍與手榴彈,或者拳頭與匕首的較量。小部隊戰鬥通常需要極大的勇氣,有時候,最勇敢的人壓根兒就不是那些手拿步槍的人,他們可能就是衛生員。大衛B.布里克中士就是這樣一位非常勇敢的人。他是第40步兵師223團的一名醫療救助人員。

1952年6月14日,布里克中士自願跟隨一個巡邏隊,前往臨近的一個山頭抓捕俘虜。當巡邏隊接近目標的時候,敵人發現了他們。敵人用自動武器和輕武器對他們進行了猛烈的襲擊。在敵人第一輪猛烈射擊的槍林彈雨中他救助了幾位受傷計程車兵。然後,他跟隨剩下的巡邏隊員繼續向山頭攻擊前進。當他接近山頭的時候,戰壕裡一群固守陣地的敵人士兵向他猛烈開火。沒有絲毫猶豫,他奮身躍入戰壕,與敵人展開了搏鬥。他赤手空拳殺死了2名敵人,並用匕首刺殺了第3名敵人。當他從戰壕中爬出來的時候,他看見一枚嘶嘶冒煙的手榴彈落在了一名同伴的身前,他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這名同伴。接著,他又開始忙著救助那些受傷計程車兵,甚至在他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以後,他依然堅持戰鬥。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後,布里克中士不顧自己的傷情,救起了一名已喪失行動能力的戰友。當他揹著受傷的戰友向山下撤退的時候,兩名敵人手持帶有刺刀的步槍向它發起了襲擊。布里克中士毫無畏懼,他抓住兩名敵人狠狠地把他們的腦袋撞擊在一起,然後,揹著受傷的戰友繼續向山下撤退。

6月的那一天,布里克中士的表現特別突出,為他贏得了1枚榮譽勳章。要知道,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總計頒發了131枚榮譽勳章,其中1枚就屬於布里克中士。然而,在前線沒有一天不是這樣。在朝鮮的無名小山頭上,美軍士兵每天都在為了戰友而冒著生命的危險。對於那些分配到前哨線上計程車兵來說,情況尤其如此。前哨線由一系列的戰略要點組成,它們距離聯合國軍的主陣地尚有幾千碼的距離。最典型的前哨陣地,往往都位於光禿禿的石山頂上,周圍被一圈精心佈置的、數量可觀的地堡、帶有鐵絲網的、相互連通的戰壕以及雷場所環繞。作為聯合國軍最前置部署的陣地,前哨線充當了巡邏隊的基地和早期預警陣地。前哨線陣地還充當了聯合國軍得到強化的外層堡壘,它們控制了能夠俯瞰聯合國軍戰線的所有關鍵的地理位置。正如其名,前哨陣地構成了聯合國軍的第1道防線。聯合國軍和共產黨軍隊的指揮官都對這條前哨線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毫不奇怪,朝鮮戰爭中,一些最為兇猛的戰鬥都發生在前哨線上。儘管絕大多數這樣的戰鬥規模都很小,但是1952年規模最大的戰鬥,其目標通常都是以建立、防守以及重新奪取這些前哨陣地為核心。

反擊作戰行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前哨線上較大規模戰鬥的經典案例。在反擊作戰行動中,第45步兵師試圖在一個高地上建立12個新的前哨,因為從這個高地上可以俯瞰該師位於鐵原郊外的主戰線。在6月6日夜間發起的攻擊行動中,該師很容易就攻佔了12個目標中的11個。6天之後,在第2階段進攻行動中,第12個目標也落入美國人的手中。然而,如果說攻佔新的前哨陣地還相對容易的話,想要守住它們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中國部隊對美軍的主動進攻反應特別激烈,截止到6月底,第45師在新建立的陣地上打退了中國軍隊超過20次的反擊。敵人依然前來攻擊,而且到了7月中旬的時候,他們的堅持終於獲得了成功。中國軍隊將第2步兵師的部隊從其中一個陣地上趕跑了。這就是位於鐵原以西9英里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山頭,名字叫做老禿山。8月1日,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短兵相接的戰鬥之後,第23步兵團的兩個連重新佔領了這座山頭。但是,到了9月中旬,敵人再次佔領了這座山頭。幾天之後,直到第38步兵團和1個坦克排下定決心發起反擊,美軍才又重新佔領了這個陣地。

1952年,在雙方戰線之間的崎嶇而荒無人煙的山地地帶,雙方都在奮力爭奪優勢地位,在無數個山頂和山脊上,像老禿山山頂上這樣殘酷的拉鋸戰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一再重複上演。這種前哨線上的殘酷戰鬥導致了嚴重的人員傷亡,促使克拉克將軍在反擊作戰行動之後失去了發動新的進攻作戰行動的勇氣。範弗利特將軍對這種防禦性理念心生怨恨,他認為,聯合國軍正在遭受重大人員傷亡,部分原因是由於聯合國軍使得敵人能夠在他們想要的時間和地點發起進攻行動。因此範弗利特將軍給克拉克將軍施加壓力,要求他下令發動更多的規模有限的進攻行動,這將使聯合國軍從敵人手中重新奪得主動權,並迫使他們按照美國人的方式進行戰鬥。

美軍進攻行動的一個潛在的候選目標是三角高地。這座山位於金化以北,距離約3公里。在這一地區,雙方之間的戰線過於接近,有的地方甚至間隔只有200碼,聯合國軍也正因此遭受著嚴重的人員傷亡。佔領三角高地和與之相鄰的狙擊兵嶺,將會迫使敵人向後撤退至下一個可行的防禦陣地,後退距離超過了1,200碼。這樣的話,既可以強化聯合國軍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又可以減少友軍的傷亡。最後,一場進攻行動還可以達成政治上的目的。10月8日,由於不能和敵人就戰俘問題達成諒解,聯合國軍的談判人員萬分沮喪,退出了停戰談判。由於此時和談已暫時正式中止,也看不見解決衝突的任何希望,展示一下聯合國軍的決心似乎也合乎程式。範弗利特將軍非常有信心,只要有充足的支援,兩個步兵營只需要付出傷亡200人的代價,僅5天的時間就可以佔領三角高地及周邊地區。在範弗利特將軍的據理力爭下,克拉克將軍同意發動此次進攻。

10月14日,聯合國軍開始對三角高地進行猛烈轟炸,動用火炮280門,戰鬥轟炸機出動了200多架次。非常不幸的是,事實證明共產黨軍隊的防禦要比預料的頑強的多。聯合國軍被迫投入更多的支援力量——先是1個營,接著再是1個營,然後又1個營。幾個周之後,當戰場硝煙最終散盡的時候,聯合國軍的2個步兵師(美軍第7師和韓國第2師)已經有超過9,000人傷亡,而佔領三角高地的企圖最終還是落了一場空。據估計,中國軍隊的傷亡超過了19,000人,但是共產黨軍隊擁有充足的兵員來進行這樣的戰鬥,把大量的兵力投入戰壕,堅守關鍵地帶,他們也毫不畏懼。聯合國軍並沒有這樣的資源。

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瞭解美國人對朝鮮戰爭的看法,在根據美國陸軍部的有關資料進行編譯和整理時,儘可能地保留了原文內容。美軍的錯誤觀點以及文過飾非的狡黠做法,並不代表作者觀點。相信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明辨是非,不受矇蔽。

1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57護衛坦克,早期的火力支援車,理念過於先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