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三個年頭,抗日戰場進入到了相持的階段。淞滬會戰之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基本上都被被日軍所佔領,面對氣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原本應該是國共密切合作,一致對外。
然而,蔣介石卻頻繁的召開秘密會議,命令國民黨各個戰區嚴密監視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動向,一旦發現有異常舉動,就立即採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由陳毅和粟裕率領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主力部隊奉中共中央的命令:
“北上渡江,進入蘇北地區,準備在蘇北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策應華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
當時的蘇北地區除了日本的侵略軍以外,廣大的敵後地區幾乎都被國民黨武裝控制著,陳毅和粟裕領導的新四軍在這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刁難。
當新四軍的部隊達到了蘇北,被安排接管一個條件極其困難、且距離日軍最近的一個防區。給陳毅和粟裕安排接管防區命令的人是韓德勤,他是江蘇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黨魯蘇戰區副總司令,也就是蘇北地區新四軍的上級領導。
韓德勤從來不主張積極抗日,還不斷地從中製造摩擦,意圖摧毀非國民黨領導的其他抗日武裝力量。
由於粟裕帶領的這支北上的新四軍隊伍在鎮江附近進行了衛崗戰役,消滅掉了日軍的一個小隊,這次戰役在當地的影響力很大,更是引起了在蘇北地區的國民黨戰區將領的驚恐,他們非常擔心新四軍會在這個地方發展壯大起來。
粟裕大將
韓德勤當時指揮的國民黨軍總兵力有約16萬人,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他的嫡系部隊,將蘇北地區牢牢地控制著。
陳毅和粟裕帶領的新四軍來到蘇北,要在這裡開啟局面,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在韓德勤的眼裡看來,這就是來和他們爭搶地盤的,再加上有蔣介石授予的命令,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韓德勤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新四軍去和日軍硬拼,以此來消耗掉新四軍的力量,還要在暗地裡使絆子。”
有一次,韓德勤命令陳毅護送剛從軍校畢業的一批基層指揮官上前線的部隊中去,陳毅十分清楚:
“要護送這批基層指揮官到前線去,就必須要過江,半路上還要透過日軍的佔領區。”
韓德勤明擺著就是在故意刁難陳毅,若是接受了命令,就得冒著很大的風險經過日軍佔領區,說不定還會將部隊全軍覆沒。若是不接受命令,新四軍就會背上一個戰場抗命的罪名,韓德勤就擁有了一個更加合適的理由來擠壓新四軍的生存空間。
就在陳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時候,粟裕向他提出意見:
“接受護送任務”。
粟裕索性採取“將計就計”的策略,接受了韓德勤下達的“護送基層指揮官過江”的命令。
在護送過程當中,新四軍進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說服了這批剛從軍校畢業的青年軍官中的很多人加入了新四軍,惱羞成怒的韓德勤決定要給新四軍一點顏色看看。
韓德勤
此時的粟裕接到了中共中央下達的命令:
“率領部隊北上,向黃橋挺進”。
黃橋是蘇中、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之一,它處於靖江、如皋、泰州、泰興四縣之間,是連線四縣的中心戰略據點。粟裕帶領的新四軍若是能佔領了黃橋,就能與江南的新四軍遙相呼應,控制長江通道,從而威脅日軍,以及切斷韓德勤與國民黨其他部隊的聯絡。
1940年7月底,陳毅利用國民黨派系內部的矛盾,成功分化了韓德勤麾下非嫡系的部隊,打通了進軍黃橋的道路。
粟裕帶領新四軍部隊經過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順利的進駐了黃橋地區,他們準備以黃橋為中心,建立革命根據地。
新四軍戰士
陳毅和粟裕的這個舉動讓韓德勤也坐不住了,他感受到了來自新四軍的巨大威脅,開始調集各路人馬,準備從四周來夾擊新四軍,韓德勤不止一次的對部下說:
“要把新四軍趕到長江裡面去餵魚。”
韓德勤這次是鐵了心想要吃掉駐紮在黃橋附近的新四軍,但是他的嫡系主力部隊正在新化附近,距離黃橋還比較遙遠,需要一部分時間來進行兵力排程。
韓德勤也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他對於陳毅和粟裕帶領的新四軍的整體情況並不是很瞭解。於是,韓德勤使了一招障眼法,派出作戰處長王久新為代表前往位於黃橋的新四軍駐地,一探虛實。
一方面,義正言辭地向新四軍問罪:“你們為什麼擅自率部北進?”另一方面,又假惺惺的以高姿態與新四軍達成協議,劃定防區。從表面上來看,是韓德勤主動做出了讓步,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粟裕大將
在當時,陳毅和粟裕帶領的新四軍在名義上還是歸韓德勤領導的,所以當王久新來到黃橋視察時,粟裕還是認真地接待了他們。
王久新首先提出了要看新四軍部隊的訓練,他在訓練場看到了新四軍戰士們一個個士氣高漲,積極備戰,心裡開始打起了鼓。
粟裕內心深知王久新此行的目的,便刻意對他說:
“我們的部隊已經做好了各種各樣的作戰準備,並且要在國恥日(8月13日)的時候,搞一次閱兵。”
事實上,陳毅、粟裕帶領的新四軍兵力不超過7000人,駐紮在黃橋周邊的新四軍僅僅只有2000多人,而韓德勤當時的兵力足有3萬人,對於新四軍來說,也需要時間去準備應對韓德勤即將發動的進攻。
黃橋戰役經要圖
粟裕就想出了一個對策:在閱兵的時候,讓新四軍部佇列成方隊走過去後,然後繞過來變換一個隊形,再接著接受檢閱,依次往復,讓王久新誤以為新四軍的部隊人數非常多。
不過,王久新還是對新四軍的閱兵產生了一點懷疑,根據事先接收到的情報顯示:“在黃橋附近駐紮的新四軍只有兩千多人”。閱兵的時候一下子卻多出來這麼多人,他決定深夜單獨去新四軍的軍營探一下虛實。
到了晚上,王久新藉著夜色溜達到了新四軍軍營,突然就被幾個戰士抓住了,戰士們就押著王久新到了粟裕面前。
這就樣,王久新此行的目的並未完成,帶著滿腦子的疑惑返回。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全部告訴了韓德勤,韓德勤有些心虛的說:
“還是準備充分了再打黃橋吧!”
8月30日,韓德勤集結了三萬兵力,分為左、右兩翼分別向黃橋地區的新四軍靠攏。粟裕緊急召集團級以上的幹部開會,研究這個仗應該怎麼打,粟裕提出了一個作戰方案:“用陶勇率領的1000多人來守黃橋”。
從地圖上看,黃橋的北面、東面是通揚運河,南邊是長江,從泰州到口岸的通江運河,周圍有如皋、泰興、靖江等日軍佔領的據點。對於新四軍來說的優勢是,黃橋一帶運河眾多,不利於國民黨軍隊使用重武器。
但是,韓德勤部下足足擁有三萬人的兵力,粟裕僅僅用1000多人的新四軍部隊來守黃橋,真是兵行險招。
事實上,粟裕考慮的是:
“韓德勤部駐地離黃橋比較遠,敵人來進攻黃橋需要長途跋涉,新四軍部隊可以在半路上選擇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同時以黃橋為誘餌,誘敵深入,然後再利用黃橋周邊多水網的地形,最後分割敵人,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同時保住黃橋。”
粟裕、陳毅
面對敵我雙方懸殊的兵力對比,不得不說,粟裕這個戰略構想是非常大膽的,一旦失敗,這支新四軍將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然而,先打敵人的哪支部隊,在新四軍的指揮員之間又產生了分歧。最終粟裕拍板決定:
“就打韓德勤的王牌部隊,被稱作“梅蘭芳”部隊的翁達旅。”
翁達旅在韓德勤的戰區裡面是一支作戰裝備最好的部隊,粟裕認為:
“如果能先吃掉翁達旅,將會狠狠地打擊敵人計程車氣,敵人沒了士氣,我軍就能勢如破竹。”
10月4日下午15時,翁達率領他的3000多人開始向黃橋進軍,當敵軍全部進入新四軍的伏擊圈後,粟裕下令出擊。
埋伏在道路兩旁的新四軍如神兵天降,將翁達旅分割成了五段,逐一殲滅。
由於翁達旅在水網地帶前進,部隊只能是一個一個地排列前進,粟裕認真地計算翁達旅3000多人行進的速度,每個人之間的距離,出發的時間以及到達的時間,幾乎是精確到了米。
在打掉了韓德勤的翁達旅之後,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向新四軍傾斜,粟裕根據戰場形勢,果斷派出部隊,對東面的敵人進行攻擊。
4日午夜,粟裕又派出王必成率領的二縱部隊,截斷了敵軍的退路。5日下午,粟裕發出總攻命令。
黃橋戰役烈士紀念碑
10月10日,新四軍與八路軍在東臺縣白駒鎮勝利會師,黃橋戰役取得勝利,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黃橋戰役失敗後,讓韓德勤異常沮喪,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位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粟裕,是怎麼指揮新四軍打贏這場戰鬥的。
在黃橋戰役中,粟裕精彩絕倫的指揮,不僅讓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指戰員們拍案叫好,也讓敵人聞風喪膽。粟裕能夠精確到分鐘的戰鬥指揮藝術,也成為了他傳奇革命生涯中的一個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