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編輯搜圖

▲志願軍入朝作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隨即宣佈將出兵干涉,還派出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為了最適合發揮中國陸戰優勢的戰場給予反擊,解放軍第38、39、40、42軍緊急在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集結,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這4個軍都是由東北野戰軍主力縱隊改編而成,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又南下兩湖、廣西追殲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久經戰火考驗,裝備也是全軍中最好的。

編輯搜圖

▲東北野戰軍

槍械子彈型號不一

但即便如此,這支部隊的武器型號也非常雜亂,除了繳獲接收的大批日式、美械裝備外,還從消滅的國民黨雜牌軍和地方武裝手中繳獲了其他從多個國家進口的武器,僅槍支就有十幾種型號,以至於各部隊於7月間到達鴨綠江邊時,不得不緊急“換槍”,讓每支部隊的槍械按照口徑、型號作了調配,如第38軍使用日製三八式步槍;第40軍使用美製M1903A和M1步槍。

編輯搜圖

▲繳獲的各式武器

因為當時的這些槍械,所需的子彈型號互不匹配,其中甚至還有不少已經停產。以當時部隊裝備最多的3類槍械為例,日械槍支普遍為6.5毫米口徑;美械槍支為7.62毫米口徑,而國民黨軍自己造的槍又大多仿造德國,都是7.9毫米,如此雜亂的彈藥型號,對於後勤補給運輸能力欠缺的中國軍隊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更何況要面對美軍這樣武裝到牙齒的強敵。

編輯搜圖

▲統一換裝的蘇式機槍

志願軍換裝波波沙和莫辛·納甘步槍

當朝鮮戰爭爆發時,全國上下不得不“打掃倉庫”,把以往歷次作戰中繳獲的槍炮彈藥全部進行整理,統一分類,送到前線支援。好歹讓出國部隊支撐到了1951年春天換裝蘇式裝備的時刻。不過,蘇聯提供的陸軍武器都是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過的舊貨,型號也略顯老舊。

編輯搜圖

▲換裝後的志願軍單兵裝備

如蘇軍提供給我國的衝鋒槍,基本都是波波沙-41型;步槍則是莫辛-納甘型,前者是1941年開始裝備蘇軍步兵及摩托化部隊的,總共生產了600萬支,成為二戰時期產量最大的一款衝鋒槍;後者則是1891年開始列裝的,那時還是沙俄時期,此刻在蘇聯已經停產,連裝置都賣給了波蘭。

編輯搜圖

▲“一代名槍”莫辛納甘步槍

這兩款槍要麼是二戰時期的應急之作,要麼是半個世紀前的古董,蘇軍自己從1947年就可是停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代名槍”AK-47自動步槍,卻把換下來的步槍衝鋒槍提供給了正與美軍浴血奮戰的志願軍。雖然槍械陳舊,但志願軍官兵不愧是久經戰火考驗的百戰餘生,即使沒有軍銜徽章,裝備落後到被敵人誤認為“朝鮮預備役部隊”,但依然展現出強大戰力,將16個國家精銳組成的“聯合國軍”趕到了數百里之外。

1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1949年他還是解放軍旅長,6年後超越所有師長,授予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