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為了預防不測,高瞻遠矚的毛澤東主席,建議中央軍委、總參謀部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以加強我東北地區與朝鮮接壤的千里邊防線,以防止朝鮮內戰擴大,戰火波及我東北地區。另外。偉人還建議:東北邊防軍的組成,應以我軍中的優秀部隊組成。毛主席的意思就是:東北邊防軍應由我軍最優秀、最王牌的部隊組成。
接到指示的周恩來總理及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迅速召集組建東北邊防軍。急令解放軍15兵團司令員鄧華與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對調,既以13兵團司令部為班底,組成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13兵團司令員鄧華為第一副司令員,全權負責“東北邊防軍”組建的具體工作。
1950年7月7日,在周總理聶榮臻的親自主導下,在鄧華的通力主辦下,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正式成立。下轄:原解放軍4野主力,13兵團的38、 39 、40三個軍及42軍,另原在東北地區駐防的炮兵1師、炮兵2師及部分高炮部隊組成,共計26萬餘人。東北邊防軍的駐防宗旨:加緊練兵、補齊人員與裝備,密切注視朝鮮方向,隨時為保衛國土而出戰!
1950年9月25日,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聯合國軍”突然在朝鮮人民軍背後的仁川登陸,立刻將朝鮮人民軍攔腰斬斷,戰局急轉直下,一時間人民軍潰不成軍、亂作一團。南進的人民軍13萬之眾,只有3萬餘人逃回三八線以北,其餘的全部被聯合國軍分割、包圍、殲滅、俘獲。聯合國軍迅速向北推進,戰火逼近三八線附近。狂妄的麥克阿瑟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警告,於1950年10月1日悍然越過三八線,正式拉開了侵略北朝鮮的序幕。
195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毛主席親自主持會議,會上通過了毛主席的提議: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更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迅速擴充至70萬人。隨時準備入朝作戰。
1950年10月8日,彭德懷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兼第一政委,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至此,志願軍司令部正式成立。
40軍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我王牌部隊,它也是唯一沒有經過休整,從國內戰場上直接被調往東北,並迅速入朝作戰的英雄部隊,40軍的118師是抗美援朝開第一槍的英雄部隊,這一天就是1950年的10月25日,後來,毛主席親自發了賀電,祝賀118師旗開得勝,並將這一天定為“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
40軍總編制人員5萬8千餘人,參加了全部入朝作戰的5次戰役,從1950年10月25日打響了入朝作戰的第一槍後,會戰溫井、回師楚山,基本上全殲了南朝鮮的第6師,又將第8師的兩個營殲滅,受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的嘉獎。而後,配合兄弟部隊重創美軍第24師及南朝鮮的第8師。
第二次戰役,與38軍通力合作,急行軍200餘公里,大迂迴穿插至敵人大後方,實施包圍,殲敵6000餘人,給美第2師於毀滅性打擊。
第三次戰役,40軍在西線中央突破臨津江,直插東豆川、議政府,逼近漢朝。先頭部隊甚至追擊至37度線附近。
第四次戰役,40軍參加了橫城保衛戰,並擔任中路主力突擊任務。與後續部隊一起全殲南朝鮮的第8師。
第五次戰役,40軍再次打過38線,勇猛穿插百餘里,一直到加平川和北漢江,成功的切斷了春川至漢城的公路,阻斷了東西兩線敵人的聯絡,為後續的部隊圍殲東線之敵,立了大功。
在三年左右的入朝作戰中,40軍共計擊斃、擊傷、俘獲敵人43365人,其中美軍2.5萬餘人。成為我志願軍入朝作戰戰績最為顯赫的英雄部隊。
40軍軍長溫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