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李三萬

摘要:火焰噴射器是德國在1901年發明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是否還在使用?在戰場效果如何?

1980年代,有部經典的法國二戰電影《老槍》,片中德軍士兵就是用火焰噴射器將女主,曾經飾演過希茜公主的奧地利著名女星羅密·施奈德,活活燒死。一個香豔玉軀瞬間就在烈焰中化為一具焦黑的骷髏,成為了我童年最恐怖的電影場面。

火焰噴射器是一種依靠加壓燃油燃燒,噴射出火焰用於進攻的武器裝備。在二戰時期、火焰噴射器是參戰國的主要作戰武器之一,在各戰場上都有廣泛使用。

火焰噴射器是人類戰爭中武器發展到“熱火兵器”時代一種極為“變態”武器,在二戰時期得到發揚光大、迄今為止仍然是各國軍隊重要的進攻性武器裝備。

火焰噴射器俗稱噴火器,1901年由德國人費德勒發明,德軍馬上就對火焰噴射器進行評估、測試後加以完善,然後開始批次生產。德軍在1911年組建了第一個以火焰噴射器為主要裝備的特別團,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將噴火器用於實戰,在1915年2月的凡爾登戰役中,法軍第一次嚐到了這種混合著汽油、硫磺和橡膠氣味的火攻武器,並心有餘悸地稱為“地獄之火”。

如果問起二戰德軍有沒有使用火焰噴射器,答案當然很明確——用!而且德國兵超愛火焰噴射器!想知道防凍液還沒發明的年代,尤其是像蘇聯這樣地處嚴寒地帶的國家的坦克,為什麼不像美國一樣用汽油發動機,而非要選擇了更不耐凍的柴油發動機嗎?大雪天他們在打仗前寧可先燒堆火把坦克烤熱乎了,然後再上前線。嗯,其實我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入了六、七萬具火焰噴射器,在和蘇軍交手的那些坦克大戰裡,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效果,可是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D日之後,又多出了西線這條戰線,德軍那些拼湊出來的部隊也在西線大量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將美軍的M4“謝爾曼”小饅頭坦克燒得被稱為“一點就著”的朗森打火機。

說起火焰噴射器,大家都認為是德國人費德勒發明的,不錯,費德勒確實是火焰噴射器的技術發明人,但請不要忘了他是應萊比錫消防主管雷德曼的要求和協助,才折騰出火焰噴射器的,所以記錄的發明人是他們兩個,而且火焰噴射器這東西的概念,還真是雷德曼提出的,只是他原本是要為消防隊打造一種在消防演習時方便好用的點(縱)火器材。德國向來是崇尚軍事的軍國主義國家,這東西一出來,就被德國軍方發現了其蘊含的軍用價值,當然軍方也覺得專業的事要讓專業的人幹,所以抽調了四十八位消防員,組成世界上第一支現代意義的噴火兵部隊。

其後,噴火兵一直隸屬於德軍戰鬥工兵部隊。二戰中德國以及別的國家也都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種類有單兵揹負的火焰噴射器,還有車載式和裝在坦克上的火焰噴射器。在戰場上火焰噴射器主要用來對付破敵方堅固工事,但是真要說戰績,怎麼說呢?火焰噴射器畢竟不是大規模縱火武器,真正需要到噴火車或噴火坦克的地方不多,反而是單兵揹負的罐式火焰噴射器更機動靈活,可是在世界大戰這種規模宏大的戰場上,單兵火焰噴射器除了造成的後果殘酷外,真正意義上的戰果也並不比別的單兵裝備強到哪裡去。

我們今天看到的噴射起來狂暴猛烈的火焰噴射器,是美國哈佛大學在1942年研發出凝膠汽油後的產物,而二戰時期的德國火焰噴射器,噴射距離理論上也才只有三十米,實戰中多是在二十米左右噴射。而在現代戰場上,二、三十米的距離,已經是近戰甚至是白刃戰的距離,士兵需要揹著二十多公斤的燃料罐,衝到機槍堡壘只有二十米的距離,我是覺得衝到這個距離,其實有沒有噴火兵,這個堡壘都差不多要完蛋了。這個時候堡壘被噴的一頭一臉的汽油燒起來固然很慘,可是那些沒到這距離,就被機槍擊中的噴火兵又是什麼下場?

我很奇怪怎麼那麼多人熱衷於證明噴火罐被子彈擊中後會不會爆炸,我承認你把一鋼瓶汽油掛在某個地方,即使開槍把它打漏也未必爆燃起火,可是戰場是什麼地方?壓力鋼瓶被子彈擊中,可以把汽油濺到多大範圍?擊中鋼瓶的子彈本身是未必引燃這些汽油,可是到戰場上,哪裡不是火和血?還擔心一罐汽油會不會爆燃?要知道,噴火兵上場,掩護他的步兵下來就是三等功。打仗時按散兵線原則,掩護噴火兵的步兵,可以離他七、八米遠呢,那麼能夠給予三等功,就充分說明了這是個多麼危險的任務啊。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是裝備噴火器型號最多、數量最大的國家。德國先後設計生產了35型、40型、41型、46型多種型號的噴火器。美國、英國、蘇聯的火焰噴射器大都是效仿德國的火焰噴射器,再加以高進。例如美國的M2火焰噴射器就是參照德國的35型改進生產的。

二戰中,德軍廣泛使用噴火了火焰噴射器,主要裝備於德軍各步兵師所屬的戰鬥工兵營。早期步兵師中,師屬工兵營編制人員就多達843人,裝備34挺機槍和20具火焰噴射器,是名副其實的“戰鬥工兵”。

火焰噴射器可以分為“行動式”和“車載式”兩種,行動式自然是便於攜帶的單兵裝備,一般由2到3人組成戰鬥小組,其中一個為射手,其他人則是觀測手以及攜帶備用燃料。單兵行動式噴火器由揹負燃料罐和噴射槍兩大部分組成,我們在影視劇經常看到德國兵背的是三個罐子,納就是35型,兩罐燃料和一罐壓縮氣體(一般為氮氣),因為壓縮氣體才能提供燃料噴射的動力,至於噴射槍就是一個有點火裝置類似槍械的發射管。

行動式單兵噴火器的優點是機動兩夥,使用方便,缺點是射程太近並且燃料有限,比如二戰初期德軍裝備的35型火焰噴射器,最大噴射距離僅有30米,全部燃料加上壓縮氣體共11.8升,最多可以進行15次短點射,如果是長點射,那麼一傢伙就噴完了,然後就得回去更換燃料罐了。

至於“車載式”因為燃料罐更大、發射壓力更大,當然射程也就更遠些,如果安裝到坦克上,那就成為了噴火坦克,二戰期間德軍、美軍、英軍和蘇軍都研製了噴火坦克,在戰場上還有發揮了一定作用。

火焰噴射器也是德軍在戰爭中施暴的罪惡武器,德軍經常在巷戰中使用,會給城鎮建築造成嚴重損毀。而德軍在戰爭後期,撤退時又奉行“焦土政策”,對民房、農場以及所有帶不走的糧食和物資,進行破壞時使用最多的,除了炸藥就是火焰噴射器了。在不少二戰題材電影,如《華沙起義》以及《鋼琴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德國黨衛軍士兵用噴火器焚燒樓房和街道,很快一整片街區都化為一片廢墟。

東線德軍在戰場上還有一項發明,就是用火焰噴射器做欸反坦克武器,來對付蘇軍坦克。因為火焰噴射器噴射出的火焰燃燒時會產生高溫,對坦克的油箱和引擎都會造成致命的破壞效果,甚至對在坦克裡的乘員造成燒傷甚至燒死。德軍作戰報告顯示,火焰噴射器對汽油作為燃料的車輛以及美軍M4“謝爾曼”坦克的破壞效果非常明顯,不過對蘇軍使用柴油的坦克效果就一般了。

當然,對使用噴火器的噴火兵來說,自己也都會感到恐懼,因為在戰場上,對手都會將身背燃料罐的噴火兵作為“重點照顧目標”,一旦被發現,無數子彈會朝著噴火兵“招呼”,普通士兵中彈未必一定會陣亡,但噴火兵的燃料罐被打爆,瞬間就會成為一個火球,要多慘就有多慘。所以,在戰場上噴火兵的傷亡率相當高,別說敵人了,就是自己人,看到噴火兵都趕緊離得遠遠的,生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所以要是問二戰德軍還有沒有使用噴火器?這還用問,噴火器這玩意,德國人那是祖師爺,二戰時全世界就屬德國人玩的最溜。別的國家噴火器的型號更新很快,為什麼?就是效能不穩定,只好不斷改進。別的不說,就說蘇聯,1933年就換了四個型號,這才把噴火器的效能穩定下來。

就是工業基礎雄厚的大老美,他們也一樣一樣的。不過,美國很快就研製出了效能可靠的M2型火焰噴射器,在整個戰爭中總共生產了4萬具,在太平洋戰場上對付日軍堅固的坑道防禦工事,效果非常好。同時,也援助給了中國,在印度受訓的駐印軍就首先裝備了,在滇西緬北的反攻作戰中,噴火器成為攻擊日軍陣地和碉堡的利器,看到日軍士兵滿身是火鬼哭狼嚎著從地堡裡逃出來的樣子,中國士兵給噴火器起了個極具中國式的外號“孟二爺”。

2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假如你去參軍,以下槍支你選擇哪個?選第四證明你非常有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