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1年2月中旬,開國上將楊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奉命率領19兵團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

17日拂曉,遵照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指令,火車頭將兵團機關高層領導的第四節車廂拉到朝鮮定州的一個山洞裡,白天休息晚上繼續出發,但第一次出國,還是和第一強國美國作戰,機關領導同志們心情激動,根本靜不下心休息。

但楊得志和政委李志民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憂慮,現在天還沒黑,也沒有下達出發的命令,為何車廂就自己動了起來?而且感覺並不是在拉著向前走,而是在向後飛速倒退,出事了!這是楊得志腦海中劃過的第一個念頭。

楊得志

緊接著車廂突然向後傾斜,下滑速度越來越快,車上人員也被顛簸的東倒西歪,這時兵團作戰科長餘震突然艱難地跑來,通報了一個不幸的訊息:首長,我們的車廂前面沒有車頭了。

楊得志悚然一驚,連忙從窗戶探出身子向外望去,果然看到車廂的車頭不知何時已經離奇失蹤,整個車廂正在飛速向後跌落。

李志明趕緊喊道:快,快拉制動!

但因為車速太快,又失去了車頭牽引,緊急制動已經無濟於事,當時19兵團的所有軍政首長和負責人全在這節車廂裡,如果一旦發生意外,那19兵團必然出師未捷身先死,全軍覆沒,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這時,有一些領導驚慌失措地提議道:司令員、政委,我們乾脆跳車吧,不能等死啊!

楊得志雖然內心非常慌亂,但為了安撫同志們的情緒,表面上倒是不露半點聲色:不行,不能跳車,車廂速度太快,跳車太危險了。

而車廂如喝醉般向下瘋狂滑行了十分鐘後重新駛回定州車站,這裡地勢平坦,如果不出意外,車廂會慢慢停下來,那他們也就安全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車廂的必經之路上,不知何時竟然停下了一輛重型貨車,兩者一旦相撞,那必然車毀人亡,所以剛剛鎮靜下來的眾人,又忍不住懸起了心。

楊得志

楊得志和李志民相視苦笑,心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就在生死關鍵時刻,一個小男孩卻突然從月臺上一躍而下,他個子不高,但身手卻非常矯健,在千鈞一髮之際,非常熟練的將到道岔扳開,避免了車廂與貨車相撞的危險。

而風馳電掣的車廂速度驟減,慢慢停靠在了另一條鐵軌上,楊德志帶領驚魂未定的眾人趕緊下車,對救命恩人表示感謝,卻不料看到了一名十三四歲,衣著破爛,雙手被凍的通紅的小男孩。

這時,恰好有一位懂漢語的老人過來,面容複雜的說:首長,我們這裡的成年男人都到前線打仗去了,所以保衛車站的工作只能由婦女和兒童擔任,他和他哥哥是定州車站的扳道工和警衛員。

楊得志聽說後非常感動,這是他從軍多年,首次出國作戰接觸到的第一個朝鮮人,而且還是他們19兵團全體官兵的救命恩人,雖然只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但他在生死危機時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卻讓全體志願軍官兵肅然起敬。

火車

到了晚上八點左右,消失不見的火車頭才拉著幾節平板車追到了定州車站,楊得志這才知道,原來車廂在被拉進山洞後,並未及時掛上鉤,後來不知為何發生了側撞,車廂就順著斜坡一路向下,下落跌回了定州車站。

志願軍出國是為了幫助朝鮮人民共抗時艱保家衛國,而朝鮮人民卻在關鍵的生死一刻救了楊得志一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戰場同心協力再創奇功。

後來楊得志、李志民和兵團副司令鄭維山中將,還口述出了一首應時應景的打油詩來紀念那段中朝友誼的革命共榮歲月。

想起此事頭髮懵,無頭火車擅自行。

出師未捷先遇險,一險引得百人驚。

扳道工人好機警,指點列車定州停。

遇險非險兇化吉,戰場協力建奇功。

17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開國少將鍾偉,讓子孫在家當農民,家教嚴苛到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