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0運輸機和P-3C反潛機均由屏東空軍基地派出。事實上,這裡不僅是臺軍P-3C反潛機的唯一駐紮基地,而且是臺軍“預警電戰機隊”的駐紮基地。因此,本期我們就來揭秘屏東空軍基地。
C-130H運輸機
臺空軍第六混合聯隊基地屏東基地位於臺灣屏東縣屏東市,1920年修建完成,1927年日本陸軍飛行第8連隊從九州移防至屏東,為日軍運輸機所用,是臺灣地區最早的軍用機場。1945年日本戰敗後,屏東機場移交給國民黨部隊。
由於腹地充足,且戰後國民黨空降傘兵部隊撤退到臺灣後也曾駐紮,因此屏東機場一直以來是臺灣空軍運輸機的主要根據地。該機場2005年至2011年一度開放部份為民用。2011年8月11日民用航班停班,之後基地全面移交臺灣空軍使用。
臺灣空軍目前編制7個聯隊,其中包括4個戰術戰鬥機聯隊、1個戰術混合聯隊、1個混合聯隊與1個飛行訓練聯隊,分別為:使用“IDF經國號”戰機的第一、第三聯隊;使用“幻影2000”戰機的第二聯隊;使用F-16戰機的第四聯隊;第五聯隊則是F-16戰機和F-5戰機混編;第六聯隊則納編定翼機;志航基地第7聯隊為使用F-5戰機的訓練聯隊。
第六混合聯隊的駐紮基地就是屏東空軍基地,基地多為固定翼機,下轄第十空運大隊(配備19架C-130H運輸機)、第二十電戰大隊(配備6架E-2T/K和1架C-130HE)、空軍反潛作戰大隊(配備12架P-3C反潛機)、第六修護補給大隊、第六基地勤務大隊、“憲兵”第六中隊。
P-3C反潛機
12架P-3C反潛機唯一駐地屏東空軍基地目前是臺灣空軍12架P-3C反潛機唯一駐紮地。
臺灣方面相當重視反潛作戰。1966年11月,臺軍成立反潛中隊;1979年2月擴編為反潛機大隊;1999年7月1日反潛機大隊移編海軍,併成立“海軍航空指揮部”(後降格為“海軍反潛航空大隊”)執行反潛任務,駐地為花蓮神鷹基地。
2013年以前,反潛作戰任務是臺灣海軍唯一的“專有”作戰方式。除了飛機,臺灣海軍還擁有一批經過改造的反潛護衛艦。此外,還制定了長期計劃,打算組建一支新型柴油動力潛艇艦隊對抗解放軍。
自2013年7月1日起,臺灣空軍也組建反潛力量。當天,臺灣海軍11架S-2T以及用“神鷗專案”為代號向美國預購的12架P-3C等固定翼機全數移轉檯灣空軍,海軍僅保留旋翼機型的反潛機。12架P-3C反潛機全部到位後,臺灣空軍2017年12月成立“反潛大隊”。
12架P-3C反潛機如何部署?最初,“神鷗專案”由海軍建案,因此原本規劃全數部署在海軍桃園基地。但為避免被解放軍“第一擊即全殲”,移交空軍後又考慮改成“六三三”制分散在桃園、屏東、花蓮3個基地,但馬英九最終拍板,12架P-3C反潛機全數部署在屏東空軍基地。
除了降低被“第一擊即全殲”的風險外,12架P-3C全數部署在屏東還有何玄機?英國雜誌《戰場飛機》曾推測,美國意在構建貫連駐日美軍、日本海上自衛隊、韓國海軍以及臺灣空軍的“P-3”連線,構成圍堵中國大陸潛艇進出“第一島鏈”的“隱性屏障”。
P-3C反潛機執行海上偵搜任務時,可全天候監控海面船艦、偵測水下潛艦,最大滯空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機上共有12個武器掛點,可裝載魚叉、小牛等飛彈系統、MK-46型魚雷、各型主被動聲標、長短效煙彈等武器系統,並視任務需求調整掛載。
E-2K“鷹眼”空中預警機
還有6架E-2K“鷹眼”預警機駐紮於屏東空軍基地的第六聯隊,除了執行輸、空投、反潛偵巡任務外,其中還有一項重要使命——預警電戰任務。
臺軍最主要空防預警,除了以陸基為主的空軍“強網”、“天網”及陸軍的“長白”雷達系統外,第20電戰大隊更是一線主力。
第20電戰大隊,由1995年於屏東基地成立的預警電戰機隊擴編而來,實際由臺灣空軍總部情報署直接指揮。大隊現役關鍵裝備,除了一架C-130HE電偵機外,還有6架“鷹眼”(HawkEye)空中預警機,每架造價將近兩億美元,是臺軍最貴的“寶貝”。
1993年,美國宣佈出售4架E-2T“鷹眼”空中預警機給臺灣;1999年再度軍售2架新型E-2K型預警機,其主要改良在於USG-3天線組的改良。2008年10月,美國批准此前4架E-2T預警機升級為E-2K標準。臺灣空軍現役總共6架E-2K“鷹眼”空中預警機.
今年8月21日,臺灣“國防部”證實,明年(2021年)將花費約15億1116萬元新臺幣將現役6架E-2K空中預警機全部升級,與美軍現役的E-2D先進鷹眼等級,型號更改為E-2D AHE。目前此型預警機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主力機種。
臺灣軍方稱,E-2D AHE預警機換裝的機頂圓盤雷達為AN/APY-9型雷達。公開資料顯示,此種雷達對於RCS(雷達截面積)於3~5平方公尺物體的有效偵測距離高達500公里,可以對地面雜波與干擾進行抑制和過濾,提高偵測目標的獲取能力和識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