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蕭克

1955年,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共計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在這其中,關於蕭克的軍銜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以蕭克的資歷和軍功,至少也評得上大將,最終卻只評得一個上將,雖然他的名字排在上將的第一位。

在抗戰時期,八路軍三個師六位正副師長中,只有蕭克被評為上將,其餘五人均為元帥,但蕭克本人並未將這名譽看得很重,他曾說:"在革命和抗戰過程中,不知有多少戰友犧牲,我能活下來本就是萬幸,至於評不評軍銜,評什麼級別,都無所謂。"

蕭克的軍旅生涯,經歷了我軍的建立、發展壯大和浴血奮戰,而這段人生的起點,是1926年的北伐戰爭,這期間,蕭克隨隊征戰江西、浙江等地,半年後,在第十一軍葉挺麾下擔任政治指導員。

四一二政變發生後,蕭克跟隨葉挺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正式揭開了他作為革命工作者的序幕。這年10月,南昌起義軍主力部隊在潮汕地區失利,蕭克長途跋涉回到湘南,在臨武縣終於和黨組織取得了聯絡,三個月後,時值朱德率領南昌起義殘餘部隊挺近湘南,與當地軍事力量一起發動了湘南暴動。

紅軍時期的青年蕭克

蕭克聽聞,當即趕往宜章,被委任副營長的職務,帶領一隊武裝力量迎敵。經過三個月的奮戰,湘南農軍在強敵的合攻下,被迫撤退,蕭克奉命率先帶領獨立營翻過山峰向東轉移,目的地正是井岡山。

在轉移途中,蕭克提前與毛澤東帶領的井岡山紅軍相遇,後朱毛井岡山會師後,蕭克率領的獨立營被編入了新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9團,蕭克在一營內任三連連長,29團也是紅四軍的主力團之一。

紅四軍成立後的首次勝利,便是在蕭克的帶領下完成的。1928年5月,楊如軒麾下兩個團的兵力兵分兩路向紅四軍夾攻,毛澤東和朱德經過商議,決定集中28、29團精銳力量先殲滅敵軍一路。

翌日,29團作為先鋒走在最前,蕭克所在的一營三連,是整個團中戰力最強的連隊。當尖兵班回報在前方發現三三兩兩的敵人時,蕭克敏銳地做出判斷,當即作為先鋒連出擊,打了敵人一個猝不及防。待29團後續力量趕到,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擊潰閒散的楊如軒麾下的81團先遣營,殲敵上百,俘虜數十人。

蕭克與妻子蹇先佛、兒子蕭星華

當朱德率28團趕到,得知蕭克已經破敵,對這個不曾在意的小夥多看了幾眼,隨即一頓誇讚。81團先遣營被擊潰後,朱德從俘虜口中得知另有兩個營的兵力正在向這裡開進,便決定帶領部隊前往前方的五斗江伏擊。朱德下令釋放所有俘虜,後率軍朝其他方向進發,以此迷惑敵軍。

5月12日,紅四軍在五斗江設伏,成功狙擊了敵軍部隊,大勝敵軍,81團團長周體仁帶著兩百餘名殘兵將士逃走,紅軍乘勝追擊,順利佔領了永新縣城,這是紅四軍成立以來的首戰,打了個漂亮的開門紅。紅四軍的這次勝利,也是蕭克的人生跳板,經過這次戰事,蕭克的名字在朱德的腦海裡便揮之不去,為他後續的軍途埋下伏筆

不久後,蕭克便升任29團一營營長。在隨後的敵軍對朱毛紅軍的第一次圍剿中,蕭克帶領一營堅守泰山亭陣地,先後打退了敵人的三次強攻。敵軍的第四次進攻增添了兩個營的兵力和數挺機槍,打出的子彈如雨點般密集,給一營造成了空前的壓力。

總指揮朱德考慮到蕭克部已經堅守泰山亭許久,雖然數次擊退強攻,但自身也付出了血的代價,傷亡慘重,便命蕭克退守第二道防線。這次戰役,紅四軍最終取得了建軍以來最大的勝利,全殲一團,擊潰兩團,繳獲槍支2000餘支,極大地增強了武器裝備力量。

1935年,蕭克(右二)與朱德、彭德懷等人在山西

這次戰役,讓蕭克在朱德心中的地位上升了幾個臺階,認定他是一個可堪重任的優秀指揮官。除了朱德,時任紅四軍黨代表的毛澤東也對蕭克稱讚有加,紅軍取勝回井岡山時,28團團長王爾琢因追擊叛徒不幸犧牲,在商議接替人選時,毛澤東便提議由蕭克接任。

後朱德以"蕭克向來在29團,對28團不熟悉"為由,出於大局考慮,讓28團一營營長林彪接任,而蕭克則到28團任二營營長。其實,28團對於蕭克來說,並不陌生,因為28團的前身就是他的老部隊,葉挺第24師,二營更是蕭克此前所在的71團改制而來。

蕭克在井岡山時期所表現出的軍事才幹,在他日後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得以更好的體現,紅四軍進入贛南一帶後,蕭克被任命為第三縱隊司令。這期間,他的部下有很多都成為了後來的開國將軍,如楊成武、劉亞樓等人。

正是在江西境內,紅四軍遭遇了下山以來最強勁的一仗,這便是寧都攻城戰,而蕭克在此戰中再次體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1929年4月,紅四軍集中第一、第二縱隊攻打寧都,但寧都易守難攻,讓紅四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守城的敵軍將領是賴世琮,此外還有6個連的兵力,武器裝備也大幅領先紅四軍,且寧都城牆高達數丈,牆外還有戰壕。

蕭克(左一)

面對固若金湯的寧都城,蕭克帶隊從西城門強攻,但敵人居高臨下,縱使紅軍將城圍的水洩不通,前後強攻了六天,也沒能攻下寧都城。眼看戰況陷入僵局,若還不攻下寧都城,會極大地影響士氣。

頭腦伶俐的蕭克再次站了出來,經過仔細勘察,蕭克利用周邊建築,提出了一個將"曹劌論戰"與"四面楚歌"相結合的計謀。在西城門外,有一幢兩層的磚砌建築和幾排住房,蕭克讓士兵在第一層鑿出槍眼用於觀察敵軍動向,二層開窗便於射擊。

隨後猶如"曹劌論戰"裡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蕭克命士兵連續幾日在二樓對著城牆射擊,吸引敵軍火力和注意力,但並不強攻,一直到一週後,敵人都被麻痺了。這時,蕭克下令停止射擊,又令江西籍計程車兵上演"四面楚歌",對著敵軍喊話,嘮家常。

城內士兵多為江西本地人,發覺紅四軍停火,又跟他們拉家常,很多士兵不由地站起來張望,蕭克抓住機遇,讓早已準備好的士兵架著梯子,迅速靠近城牆,同時下令射擊。敵人受到襲擊頓時驚慌失措,還沒反應過來我軍便已登上城牆,頃刻間敵軍內部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蕭克(左六)與王震、羅榮桓等人

久攻不下的寧都城,在蕭克的計謀下被我軍成功佔領,這是紅四軍下山以來,第一次攻下的有敵人鎮守的城池,其意義不言而喻。此次寧都攻城戰,也讓林彪對蕭克刮目相看,不久後,蕭克便來到第一縱隊擔任參謀長,成為隊長林彪的左膀右臂。

1932年9月,鑑於蕭克的優異表現和出眾的指揮才能,組織決定讓蕭克前往湘贛軍區任紅八軍軍長,這是蕭克從軍以來,第一次坐上軍長的位置。蕭克對這一任命倍感壓力,因為彼時的紅八軍,是作為獨立戰略區的湘贛軍區的紅軍主力,擔任這個軍的軍長,就意味著要擔負起一個戰略區域的主要軍事領導責任,要獨立自主地支撐起一個局面。

蕭克上任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整合紅八軍的三個師。當時的紅八軍三個師,總人數還不到3000人,而且編制混亂,有的師甚至不設團部,直接由師長指揮各個連隊,且大多數士兵沒有經過嚴格的正規訓練,和游擊隊一般。蕭克到任後,立即著手進行強軍訓練,從編制到軍風都進行了大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紅八軍三個師面貌煥然一新。

蕭克任軍長後的大捷,是在1933年5月。時值敵軍集結,向湘贛腹地進攻,蕭克指揮紅八軍在九渡衝地區設伏,打了個敵人措手不及,此戰戰果相當豐盛,共繳獲重機槍26挺、步槍1000多支,俘敵600多人,甚至中央軍委都發來賀電嘉獎蕭克。

30年代時期的蕭克

在蕭克參與的諸多戰役中,將軍山戰役是令蕭克記憶最深的戰役之一。1936年2月,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完成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的任務後,擊潰敵人的圍追堵截,強勢挺進貴州西部地區,在今大方縣地區創立了革命根據地。蔣介石得知後驚慌失措,派遣萬耀煌、郝夢齡等五個縱隊奔赴該地區,意圖趁著根據地尚未鞏固之時,一舉消滅紅軍。

為了迎擊,時任紅六軍軍團長的蕭克接到賀龍的指使,計劃於翌日在大方縣城西北部選擇有利地形狙擊敵人,經過偵查,蕭克選定了將軍山作為戰役地點。19日清晨,紅六軍團趕赴將軍山,與紅十八師五十三團等其他紅軍力量會合,形成狙擊敵人的主力。紅軍根據地形,迅速部署兵力埋伏。

上午,萬耀煌麾下先鋒尖兵營進入埋伏圈,在蕭克的指揮下,我軍從正面率先開火,另一隊人員阻斷後路。起初,萬耀煌部隊仗著武器裝備精良的優勢與紅軍展開激戰,但由於深陷包圍圈,遲早會被消滅,敵軍向西突圍,意欲佔領高地有利地形,又遭遇紅軍阻擊,傷亡慘重。

經過近兩小時的激戰,尖兵營被全殲,營長武宗琦自殺。後萬耀煌率軍向將軍山大舉進攻,紅軍背靠有利地形,多次擊退敵人進攻,堅守陣地7日不退。直至26日,按照預定方案,蕭克率軍向畢節邊打邊撤,途中多次擊退敵軍,順利開進畢節地區。這次將軍山的勝利,成功形成了我軍在畢節、大方地區開展遊擊根據地活動的屏障。

將軍山戰役紀念碑

自2月5日進入大方縣,到26日挺近畢節,紅軍在22天的時間裡不間斷進行了十餘次戰鬥,且在大方畢節吸收了5000餘名新兵,將部隊壯大至兩萬餘人,蕭克曾言:"這是突破長征史上最高紀錄的數字"。在近50年後的1984年,蕭克重返將軍山,親筆題寫了"將軍山戰役紀念碑"的碑文,十年後,90高齡的蕭克再次回到將軍山,看望昔年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

將軍山戰役結束沒多久後,蕭克便當選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帶領部隊跨越草地、翻越雪山,在最大程度儲存紅軍力量的同時,為紅軍會師做出了重大貢獻。

蕭克軍旅生涯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紅軍時期,但抗戰全面爆發後,蕭克依舊是我軍抗戰的核心人員。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蕭克擔任八路軍一二O師副師長,揮戈北上,奔赴前線抗日戰場,先後參加了忻口戰役,並且組織部隊完成了收復河曲、偏關等數座縣城的戰役。

1940年初,蕭克帶領部隊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激戰,擊潰日軍的"十字圍攻",殲敵800餘人,後又在粉碎日軍的掃蕩戰役中累計殲敵5500餘人。此次反掃蕩戰役,蕭克不僅為我軍鞏固了平西根據地,並發展了冀北根據地,向遼寧一帶發展,日後東北的勝利解放,正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時的蕭克

日寇投降前夕的1943年,蕭克成為晉察冀軍區司令,這是他軍旅生涯的頂峰。在整個抗戰時期,蕭克的成就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仍然是我軍抗日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解放戰爭末期,蕭克帶領第四野戰軍在中南、西南地區開展了6次大規模戰役,殲滅了白崇禧和餘漢謀部43萬餘人,湖南湖北、江西廣西等省份相繼解放,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殘存主力軍被蕭克消除殆盡。

以蕭克的這般資歷和軍功,是可以評得上大將,甚至是元帥,並且在1955年授銜前夕,在擬定大將人選時,原本計劃的是15人左右,蕭克也在其中,但當大將名額確定為十個後,蕭克只能屈居上將,但又因為他的資歷軍功,蕭克的名字,便位居上將第一個。

其實,在授銜時,雖然標準是按照資歷軍功,但還有一個重要的評定因素,這便是政治表現。而蕭克正是因為政治表現上有瑕疵,才影響了評銜,而影響蕭克的人,主要有三個。

蕭(肖)克本在大將的擬定名單中

第一個人是元帥賀龍,蕭克與賀龍的不合,是影響他評銜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戰時期,蕭克任120師的副師長,賀龍是師長,在此期間,蕭克曾和王震向中央"告狀",稱賀龍在120師搞土匪作風,提拔鄉族親信。這件事這事報到毛主席處中央又給打回到賀龍手裡了,王震馬上做檢查寫檢討,而蕭克則不然,這也致使賀龍日後對蕭克沒什麼好感,雖然二人的妻子是親姐妹。

此外,在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蕭克受命擔任紅六軍團的軍團長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西征尋求和賀龍部會師。在西征會師後,蕭克賀龍聯軍所部一路損失巨大,僅蕭克一部就從出發時的近萬人減員到了不足四千,而這時蕭克所部真正的救命草,不是賀龍,而是當時在川康黔大出風頭的張國燾。

張國燾當年手下全勝時有八萬之眾,1935年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的日益膨脹的野心終於顯現出來,企圖透過武力獲取黨政大權。這是嚴重分裂黨和紅軍的行為,此外,張國燾大力反對中央的北上抗日策略,力主南下,這年10月,張國燾率軍南下,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對黨和紅軍造成了惡劣影響。

而彼時的蕭克,對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很有好感,對張國燾本人的看法,也不像朱德等人那般,而且還在張國燾手下擔任軍長,與他交好。雖然日後張國燾的企圖破滅了,蕭克也回到了延安,但這段經歷,卻使得朱毛對蕭克頗有微詞。

張國燾與毛澤東

除了張國燾外,任弼時也是影響蕭克在毛心中形象的人之一,在蕭克擔任紅六軍軍團長時,後臺老闆任弼時當年在蘇區,曾激烈反對過毛澤東,因此,毛澤東對這支由弼時、蕭克統帶的隊伍有所偏見也就在所難免了。

建國後,蕭克這個土地革命時期的軍團長,抗日戰爭時期的副師長,因為政治因素僅被評為上將,而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師長都是元帥,旅長裡當大將的有兩個,副師長裡聶榮臻是元帥,紅一方面軍其它的幾個軍團長級的幹部除了犧牲的和轉民職的,剩下的則都是元帥。蕭克這個叱吒風雲曾和賀龍、聶榮臻平起平坐的老革命同志,僅落得一個上將軍銜,確實有些令人惋惜。

好在蕭克本人並不在意,把持著一種看淡自然的態度,這種態度或許也是蕭克能夠長命百歲的原因之一。除了軍事上的成就,蕭克還是一位儒將,他所著的《浴血羅霄》曾經獲得1991年的茅盾文學獎榮譽獎,並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可謂是文武全才

蕭克所著的《浴血羅霄》

蕭克自幼喜愛讀書,他本就出身在書香門第,經常去熱愛藏書的伯父家裡看書,即使後來參軍後,對文學的愛好也未曾減弱。在湘贛根據地時,蕭克經常在《湘贛紅旗》、《紅色湘贛》等報刊上發表散文、小故事,長征途中也常常即興作詩,為艱苦的長征增添了不少色彩。

但是真正讓蕭克萌發創作文學作品念頭的,是在1937年的5月,當時參加完黨代表會議返回途中,一行人在談論當下中華民族面臨的磨難時,認為需要有能夠振奮國人的藝術作品,此時的蕭克才真正產生創作的念頭,如果說此前的寫作,只是他個人的愛好,那麼這之後的蕭克,便是懷著一種家國情懷去創作。

此後的蕭克在綏拉菲摩維支的小說《鐵流》影響下,開始了創作小說的道路,他曾稱讚《鐵流》是"無產階級鬥爭的史詩"。但是作為紅軍的領導人,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留給蕭克進行創作,他只能利用戰時稀少的空暇,今天寫一點,明天寫一點。

就這樣,從1937年5月到1939年,蕭克用兩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第一部小說的初稿。說來也稀奇,帶兵打仗的大將軍在這時表現的卻很"小氣",初稿完成後,蕭克從不讓人看,就連妻子都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因為在他看來,作品雖然已經完成,但是仍然有待改善,這是蕭克在藝術上的精益求精,也是一個將軍的執拗。

60年代,毛主席與蕭克

但接下來的戰事,沒有給蕭克完善作品的機會,直到1958年,軍隊批判所謂的"教條主義",蕭克成了批鬥的主要物件,而那些批鬥者聽說蕭克曾有一本小說作品,便意欲從中找出他"反叛革命"的根據。

就這樣,那本擱置了二十年的小說初稿,被翻出,打印出來並被印上了"批判專用"的字樣,激進分子過度解讀書中的內容,堪比文字獄。但是好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這場鬧劇沒有被放大,但是文革的到來,再次讓這本小說蒙難。

在那場浩劫中,不知多少人被批鬥至死,蕭克也被下放至江西進行勞動改造,但在這般逆境中,蕭克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具備的優良作風,堅定信念。直到1972年,重新回到領導崗位,才使得蕭克擺脫磨難。

後來直到1985年底,78歲的蕭克退休,而浩劫也早已結束,讓他終於有機會完善這部小說。在動筆前,蕭克這樣寫到:"雕蟲半世紀,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馬60年,樂得解甲,賦閒更難閒。"

《浴血羅霄》

此後一年,蕭克閉門謝客,專心於小說的完善中,由於時隔四十餘年,當年很多細節之處都已忘卻,他便翻閱相關資料、底稿,查漏補缺,甚至為了回憶當年的奮戰,80多歲的蕭克還曾回到當年的戰場,體會昔年的熱血和悲愴。

經過一年的校隊審閱,這部25萬餘字的小說終於完成,定名《浴血羅霄》,該書出版後,備受好評,特別是那些老革命同志,更是潸然淚下,動容不已,該書也於1991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榮譽獎。

2008年,102歲的蕭克在北京去世,是倒數第二位去世的開國上將,蕭克的一生,見證了我黨和軍隊的建立、發展壯大和輝煌,不僅作為一名將軍,也作為一名文學從業者,是我黨歷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

19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日軍投降回國之前,如果發現攜帶這3樣東西的,可直接當場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