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許司令看上去不好接觸,實際上心很細,很有點所謂的“江湖義氣”。不少老同志,都受其恩惠。
打勝仗,靠的是團結
1935年6月12日12時,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和紅四方面軍前鋒隊伍成功會師於達維鎮。在成功會師後,大家便準備北上,當時的許世友為紅四軍軍長,陳錫聯為紅11師的政治委員。在進草地之前,陳錫聯便得了重病,經常是上吐下瀉。可儘管如此,陳錫聯在戰友的幫助下,8月31日成功的走出草地。
本以為能夠休整一段時間,結果沒想到遇到胡宗南部的圍追堵截。為能夠開啟局面,紅軍便準備發動包座戰役,打開向甘南進軍的門戶。在此次戰鬥中,第四軍十師師長不幸犧牲,為此便將陳錫聯調任為10師師長。
然而在部隊北上期間,卻突然收到來自紅四方面軍軍部訊息,讓部隊停止北上,回頭南下。就這樣徐向前、陳昌浩帶領的第四軍、第三十軍等人員,又得走進大草地。在返回的路上,紅軍自然是遭到敵人的進攻,許世友和陳錫聯在經過一個村莊時,便遭到敵人的襲擊。
戰鬥異常激烈,許世友便奪過一挺機槍,不顧一切向敵人猛射。陳錫聯看到後,便一把奪過機槍,說道:“許軍長,我來射擊,你指揮人員突圍。”恰巧這時,敵人的一發子彈飛了過來,陳錫聯身負重傷。
附近的紅軍隊伍聽到槍聲後,立刻趕過來支援,成功擊散敵人。許世友便緊張的看望著陳錫聯的傷口,在衛生員的包紮下繼續上路。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陳錫聯,是挺不過這次過草地的。許世友卻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將陳錫聯給抬出草地,為此他安排六個精壯的戰士,負責抬擔架。
一路上,許世友跟著師部走,經常去照看陳錫聯。在離開的時候,許世友還特意為陳錫聯留下一塊馬肉。事後,很多老同志感慨,如果沒有許世友,那麼陳錫聯可能活不下來。
晚年,許世友也談起這件事,他說道:“這類事情,戰爭年代多得很,你救我,我救你,基本大家都遇到過。我們過去打勝仗靠的是什麼?就是靠的團結,官兵團結,軍民團結,力量大得很。”
別人不要,我要
許世友作為領導,懂得團結,也願意為下屬出頭。周志堅作為的許世友的老部下,在戰爭年代也是一員虎將,曾擔任華野13縱隊司令員。在許世友的指揮下,打不過不少險戰和惡戰,在解放戰爭之後,便在武漢軍區工作。只不過後來因為生活問題,而長期靠邊站。
王近山同樣作為許世友的老戰友,也是因為生活問題,被免去要職,下放到河南省的一個農場當場長。對於兩位戰友的遭遇,許世友還是於心不忍。為此在中共第九大會議上,便向毛主席提議,現在要準備打仗了,是否讓他倆出來工作,如果別人不要,我全要。
對於許世友的提議,毛主席同意了。為此在197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便任命周志堅、王近山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在南京軍區的機關幹部大會上,許世友親自安排他倆的“亮相”,向別人介紹他們在戰爭年代的戰功。
在他們的工作分配上,許世友直接插手,讓他倆有權有職,方便開展工作。周志堅和王近山感恩圖報,盡心盡職。在之後故事大家都知曉,王近山病逝後,是許世友等人奔波,使得他的喪事按照大軍區領導待遇辦理。
同樣,1980年3月24日,已經退居二線的周志堅,同樣是被任命為南京軍區顧問,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在當時中央有明確的規定,退居二線的幹部,只能下,不能上。周志堅的這次任命,同樣屬於一次“特殊”,辦理這件事的是許世友的摯友聶鳳智。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將軍,許世友還有許許多多稱得上肝膽相照的好戰友!
聶鳳智:許司令重感情
比如說聶鳳智,許世友和聶鳳智,在山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場上,他們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許世友將軍在回憶錄《我在山東十六年》中,詳細的記載了,他所指揮的每一場戰鬥中,聶鳳智所帶領的部隊,都發揮極大的作用。
比如說,在河源西溝戰役中,是聶鳳智所率的十三團擔任主攻。周、張戰役中,同樣是聶鳳智指揮九縱,成功穿插敵人核心,一舉攻克敵人指揮樞紐。可以這麼說,一有什麼硬仗,許世友想到的絕對是聶鳳智所在的部隊。
許世友不僅對聶鳳智器重,而且對他的家人也十分照顧。當初聶鳳智遭到不公正待遇,是許世友出面請聶鳳智夫人何鳴吃了一頓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不僅是感情上的慰藉,更是政治上的信任。就是這樣一件事,讓何鳴非常感動,銘記在心二十多年。
聶鳳智之女,也曾說道:“許伯伯當時將落難老戰友的孩子都集中在一起,安排大家去當兵!”
對於自己的老首長,聶鳳智曾回憶道:“許司令平時連個笑臉都難得見到,讓人感到不好接近。其實,他的心很細,很有點“江湖義氣”,對於不喜歡的人,他從來都不去應酬。但是他認定一個人好,說什麼都聽,幹什麼都依。”
許世友的這種“江湖義氣”,讓很多人都打心底敬佩他。當初許世友準備撰寫回憶錄,不少老戰友都出了力、盡了心。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趙俊,主管司令部多年,在擔任南京軍區顧問後。他所召開的第一個會議,便是召集軍區司政後有關領導開心,要求各部門通力合作,要切實做到“一路綠燈”。
對於許世友將軍,趙俊內心很是敬佩。隨後他還親自帶人,前往大別山,幾乎將沿線所有縣市黨史辦公室的資料都要了回來。對於回憶錄的資料準備工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許世友在南京撰寫回憶錄時,聶鳳智時常會陪許世友聊聊天,釣釣魚。兩人會因為一件往事,而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