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印度國產預警機

印度國防工業現狀

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在引進和仿製結合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規模龐大、門類比較齊全的國防工業體系。目前,印度工坊工業擁有9家大型國營軍工公司、40家兵工廠、大量的私營軍工企業以及30萬員工,具備自主生產飛機、大炮、坦克、艦船、衛星、核武器、導彈等高精尖裝備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實力。

從紙面資料上來看,印度的國防工業體量確實很大,但是“虛胖”的體態並非是真實的“大力士”。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武器進口大國,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在2015年-2019年,印度佔到了全球武器進口總額的9.2%,排名第二。要不是近年來沙特斥巨資採購歐美國家先進的武器裝備,印度第一的地位肯定是無可撼動的。

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正在簡陋的

雖然我國也在改革開放後大量引進了先進武器裝備,但是我們逐步消化吸收了這些武器裝備的先進技術,直接推動了我國國防工業的現代化。與我國不同的是,大量武器裝備的引進,並沒有帶動印度國防工業的進步,相反卻嚴重拖延了印度自主研發武器的進度。印度國產武器系統一直以來都是帶著“萬國造”的帽子,如印度引以為傲的“阿瓊”主戰坦克和“光輝”戰機60%的零部件來自歐美國家,“加爾各答”級驅逐艦融合了8個國家的子系統,“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進口零部件比例甚至高達70%。

印度國產武器裝備進口零件佔比圖

華而不實的阿瓊主戰坦克

三十年磨一機的“光輝”戰機,創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蹟”

拼湊起來的國產武器裝備不但給印度的後勤補給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且還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以印度空軍戰機為例,印度每年大約有20架左右軍機墜毀,其中大多數是印度國產的產品。蘇-30MKI戰機作為印度空軍的主力,經過國產化之後故障率不斷攀升,究其原因,一是落後的組裝工藝以及後勤保障,二是在製造過程中偷工減料(之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被爆出為蘇-30MKI戰機使用一新一舊發動機)。

雖然目前印度在拉達克地區部署了近20萬的軍隊,並且打算長期與解放軍對峙下去,但是印度軍工無法生產物美價廉的防寒裝備。冬天來臨,即使沒有跟我軍發生正面衝突,印度也會被極端低溫及暴風雪的天氣打得七葷八素。

印度國產化的蘇-30MKI故障率遠高於原裝進口貨

印度在為美製M777榴彈炮使用國產炮彈時發生炸膛事故

軍方好高騖遠與軍工消化不良

印度軍工的現狀與軍方好高騖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印度透過不斷的引進西方與俄羅斯的先進武器裝備,短時間之內提升了印度的軍隊實力,但印度軍並沒有消化這些先進的技術,無法真正的提升本國的軍工實力。

印度自古以來就有極強的等級及天定命運意識。印度人始終認為印度應該居於世界等級結構的最高層。印度用這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婆羅門”式的世界觀來評估世界,不可避免地帶來某種虛幻的優越感。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印度領導階級天然地認為自己在世界上應當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對於在現實中落後於亞洲鄰國的境況是無法接受的。從尼赫魯時代開始,印度就憧憬著未來能主宰世界。莫迪上臺後,更是提出成為“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的戰略願景。受此長期影響,印度軍方一直以來都是提出超出本國實際能力的設計指標,不斷的給印度軍工挖坑。

由於起初的設計指標脫離實際,印度國產武器研製週期普遍偏長。印度的“光輝”戰機研製了30年才勉強服役;本來進口俄羅斯T-90坦克是為了彌補“阿瓊”坦克研製期間的空當,但是研製週期過長,T-90坦克反而成了印度陸軍的主力坦克,錯失了發展機遇期;“阿卡什”防空導彈起初實際指標非常先進,但是30年過去了,服役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歷經數次下水,依然只能停在簡陋的船廠等待國外的配件。

印度軍方和軍工部門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要求高-造不出-進口好-要求更高”的死迴圈。

“阿卡什”防空導彈

多次下水的“維克蘭特”號依然在等待著國外的零配件

既缺錢,也缺技術

一方面印度工業化程度較低,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印度自1954年服務業產值超過了工業產值之後,印度就沒有真正發展本國的製造業。在小學階段沒有學好基本知識,怎能考上名牌大學?在印度製造業產業鏈中,有很多關鍵的環節缺失,如微電子技術、尖端材料技術、特種鋼技術等,而這些都是印度軍工發展的攔路虎。

另一方面印度國防預算投入有限,無法支撐起龐大的國防力量。印度在2020-2021年,用於武器裝備採購的資金僅為154億美元,根本無法滿足海、陸、空三軍的胃口,更何況在對外軍購中,印度大都被大國敲竹槓。這154億美元只有一少部分用來採購國產的武器裝備,印度軍工始終面對沒錢的局面。另外,印度國防科研的投入不到整體軍費的6%,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此外,印度軍方採購中存在大量的腐敗案件,幾乎每個採購案都存在回扣問題。2007年,中間人在印法“鮋魚”級潛艇採購專案中收受了1億美元賄賂,而合同金額才30億美元;2010年,包括印度空軍參謀長在內的多名政府官員在印度空軍直升機採購專案中接受了義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的賄賂,導致競標方之一的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在出價比前者低40%的情況都未中標。近年來,參與印度軍購投標的國際廠商逐漸增多,而回扣的比例也從3%一路飆升至10%,使得原本拮据的資金雪上加雪。

陣風戰機採購單價超過了2億美元

性賄賂案在印度軍購中也不乏案例

大國阻礙

多年以來,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都從印度對外軍購中撈到了不少好處,都想著印度這塊“肥肉”。而印度一直想透過技術轉讓的方式來進行軍購談判,但似乎乙方都不配合印度的提議。西方大國都在想方設法的阻礙印度軍工的自主性,破壞印度軍工的完整性。

國產軍工的不給力讓印度軍方不斷的進行大規模的對外軍購,而對外軍購又繼續打壓本國的軍工進步,造成軍工嚴重落後的局面,已經形成了惡性迴圈。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不斷的向拉達克地區增兵,很多軍事專家都指出高原山地作戰考驗的是後勤保障能力,而後勤保障能力很大程度上由軍工實力決定。我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軍事裝備和物資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這是印度不可比的。例如,損壞的重型裝備我們可以快速地更換配件,快速投入戰鬥;而印度只能等著國外的配件,等配件到了,戰爭早就結束了。

所以,印度的國防工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藏軍區利用無人機群向前線官兵投放熱騰騰的飯菜

我軍主戰裝備均已實現國產化

13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他是華野“第一將”,淮海戰役去後方錯失戰役,回來任兵團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