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國民黨中央軍第一王牌整編74師被全殲於孟良崮。但是全殲指的是敵人主要作戰兵力被我軍消滅,而不一定是全部兵力。孟良崮戰役華野五個縱隊一共殲敵、俘虜32000餘人,但其中包含了國民黨軍一部分支援74師的友鄰部隊,實際上74師真正被殲滅人數不足3萬人。
由於山地地形因素,47年張靈甫帶上孟良崮的部隊,不包括師屬榴炮營數百名官兵及大量火炮輜重,這部分官兵沒有被華野消滅,給這支國民黨王牌軍留下了一些火種。而除了74師炮兵這幾百人之外,另有一批未經戰陣的新兵逃過一劫:共約5000餘人,同樣與整編74師密切相關。
由於1946年整編74師猛攻漣水兩淮等地,雖然最終取勝,但在華野頑強抵抗下74師自身同樣損失嚴重,不得不進行大量兵員整補,並減緩進攻山東的速度。在1947年4月,整編74師擴為9團建制,新補充的3個團(51師153團、57師169團、58師173團)在後方緊急編練,還沒來得及形成戰鬥力,也就沒有趕赴山東戰場,因而逃過了在孟良崮全軍覆沒的命運,副師長邱維達當時也未前往戰場。
74師在孟良崮損失的2萬餘精銳,也並非全部被華野擊斃,而是有1萬餘人被俘,經過教育後轉化為華野各縱隊新兵。這部分兵員雖是國軍出身,但整74師大多由百戰老兵組成,在抗戰多場會戰中經過苦戰,平均服役年限近5年,軍事素質很高,對於提升我軍各縱隊實力有很大助益。
1948年濟南戰役時,華野東線集中了14萬人攻城,其中就有不少老74師轉化過來計程車兵。而有意思的是,濟南城守將正是74軍系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王耀武(第二任軍長,在歷任軍長中抗戰軍功最高),其地位比戰死孟良崮的張靈甫還要高出許多。
濟南戰役前夕,王耀武鑑於守城部隊兵力不足且缺少嫡系,特地向南京國防部要兵,提出調重建後的邱維達74軍到濟南,老蔣表示允准。此時的74軍,正是以缺席孟良崮的5000多補充團官兵、榴彈炮兵為基礎組建的,可以說尚存一部分老74師的骨血,雖然實力不如老部隊,但經過洗腦後,一直以向華東野戰軍“報仇雪恨”為目標。
邱維達本欲親自領兵赴濟南支援王耀武,但在運兵過程中華野以密集炮火封鎖濟南機場,導致國軍空運嚴重受阻,真正到達濟南的74軍官兵僅僅1100餘人。但就是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千多人,後來被王耀武當作尖刀使用,釀成了解放濟南戰場上十分不幸的一幕。
原來王耀武把自己嫡系的1100名74軍官兵,全部用在了濟南關鍵防禦工事郵電大樓,而這1100人中就包含了老74師中的精銳炮兵,在陣地防禦戰中作用十分突出。1948年9月21日,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8師師長王吉文,被74軍炮兵發射的榴彈炮彈片劃穿肺部,造成致命傷,不久後在戰地醫院壯烈犧牲。王吉文也是我軍在濟南戰役中陣亡的最高級別指揮員。
在王師長被敵人榴炮擊中後,華野戰士將滿腔怒火用於攻打郵電大樓等堅固工事,而74軍派來的這1000多人雖兵力有限,卻十分頑固死硬,愣是打到了最後一兵一卒,在樓內和我軍反覆爭奪,幾乎沒有留下俘虜。
值得一提的是,沒有被派到濟南前線的邱維達74軍大部,2個月後隨邱清泉第二兵團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於1949年1月被全部殲滅於河南永城一帶,其表現也十分頑強,不亞於兵團核心第5軍。尤其是在援救黃百韜兵團時的潘塘一戰,給華野造成過嚴重損失,邱維達被俘後經過改造,成為我軍高階戰術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