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各大帝國主義都虎視眈眈地緊盯著新中國這塊肥肉,東北邊境地區戰火交接不斷,為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危,許多年輕人紛紛加入中國志願軍的行列,遠赴朝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其中湧現出不少英勇無畏的感人英雄事蹟,陳仁華就是其中一位,立下赫赫戰功之後的他,卻忽然消失,各大軍錄英模的榜單上都顯示出:查無此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陳仁華出生於四川萬縣,五零年的戰火燒到了東北邊境,在此刻邊境人民的危難存亡之際,陳仁華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經短暫訓練後很快投入真槍實彈生死無常的戰場之中。但陳仁華絲毫不見新兵的青澀膽怯,在第一次戰鬥中,他就手刃三名敵軍捕獲一名俘虜還繳獲了一挺機關槍,他出色的戰鬥能力讓上級注意到他,很快便授予了他二等功的榮譽。
不久之後,萬分兇險的十字架山戰鬥拉開帷幕,也是這場戰役,即成就了他,也隱沒了他。十字架山,是敵軍依靠十多座山包搭建的充滿戰壕地堡等軍事設施的防禦陣地。防禦陣地地勢複雜,防禦堅固,火力點大,我軍若要強攻,難度極高,稍有不慎便會損失慘重。而作為突擊隊員的陳仁華,任務是奪取主峰突擊點。
依靠濃郁的夜色和地堡射擊死角,陳仁華憑藉著自身熟練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匍匐前進的途中不斷變換身法姿勢和走位,憑一己之力攻破了敵軍四個火力點。在我軍接近最後一個主峰突擊點時,敵軍依託著高地的地形優勢和自身火力負隅頑抗,雙方戰鬥開始了漫長的拉鋸戰環節,誰都多趁不讓。
就在這激烈戰鬥的關鍵時刻,一名身手敏捷的戰士抱著炸藥包在一片戰火交錯的狼藉中靈活走位-排長很快認出這是陳仁華,只能部署戰士以轉移火力的方式為他打掩護,但這時的陳仁華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向黃繼光同志學習!就算丟掉性命,也要炸燬敵人的火力點!
陳仁華一路披荊斬棘,終於攀上巖壁,他迅速將炸藥包和手雷丟進地堡之中,一時間濃煙四起,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和爆破聲,陳仁華消失在一片硝煙之中。主峰突擊點爆破成功!就在眾戰士以為陳仁華已經犧牲了的時候,在一片濃煙之中,忽然清晰地勾勒出一個戰士的輪廓,是陳仁華!他竟奇蹟般地重新站了起來,將五星紅旗插在了巍巍山巔...
此次戰役過後,陳仁華被授予特等功臣的榮譽,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軍中的大江南北。然而,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使陳仁華重傷累累,因為持續的爆破轟炸遺留下來了劇烈的腦震盪,還有不幸被彈片削掉的指頭,接近炸爛的左腿,一系列傷痕和戰爭留下來的後遺症,使他再不能重歸戰場上陣殺敵了。
同年秋天,他與眾多英雄戰士一起見到了彭老總和賀老總,賀老總見到陳仁華很高興,送給他一封筆記本,並與之合影留戀:我能跟志願軍英雄在一起,真是榮幸。次年秋天,就在陳仁華要作為六七軍倖存的唯一代表,前往北京受到偉人接見的時候,忽然腦部舊疾復發,昏死過去,經全力救治,還是被評為三等乙級殘廢,只能退伍返鄉。不久之後,陳仁華便銷聲匿跡了,在許多檔案和軍史著作之中都找不到他的英雄事蹟。
直到三十多年過去,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得兩名記者在途經陳仁華家鄉之時,才聽說有這麼一位特等功臣陳仁華,於是他們前往採訪,這才揭開了這麼一段英雄事蹟。原來當年一心歸鄉的陳仁華忘記辦理相關手續便離開了,考慮到國家目前形勢艱難,於是將殘疾證捐贈出去,不想再拖累祖國,只留下了與賀老總的合影留念和筆記本,之後就一直任勞任怨地做著一些基層的普通工作,為社會主義基礎建設作出一份自己的貢獻,從未主動向國家提過任何要求。
記者問他這麼多年是否後悔自己是殘軍,陳仁華卻神情毅然道:"軍人,當以國家人民為主,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參軍打仗從不後悔,我相比那些犧牲的戰友,不知幸運了多少。"這麼多年過去了,陳仁華一直低調行事,助人為樂,走在黨員先鋒。就連他的子女也才得知他的英雄事蹟。這等為國為民甘願付出犧牲一切的英雄氣節和堅定品格,著實令人動容。
結語當地政府領導在得知陳仁華的英雄事蹟後,特地看望了這位遲暮英雄,這位英雄家中卻十分清貧節儉,環境陰暗潮溼。於是政府特地為他添置的用品,還為他修建了新屋。陳仁華為保衛國家和人民作出的犧牲,國家和人民不會忘卻,他該有的榮譽和光輝,一個不落地永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