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日本,大致上進入了昭和時代。在昭和時代,日本社會陷入了嚴重的內卷。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小國,因此,雖然日本發展資本主義制度,但是依舊存在嚴重的不足。比如日本的經濟結構設定上,當時以外貿型為主(日本本土消費能力較差)。但是,日本生產的產品,幾乎沒有任何銷路:歐美各國看不上日本生產的產品,而落後國家往往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地,人家購買商品,肯定首先購買宗主國的商品。這種內卷,導致日本底層社會戾氣十分嚴重。
戾氣嚴重意味著軍國主義有了市場。於是日本的擴張野心開始膨脹起來。就這樣,很多日本青少年積極參加日軍——原因無他,因為不當兵沒有別的出路可言。
明治維新的騙局幾乎傳統歷史教科書都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了,但其實是失敗的。因為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後,原本的小農經濟瓦解了,但是日本又不具備搞資本主義的條件——雖然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些勝利的背後,還真不都是日本人的功勞——當時世界霸主是英國。英國人在遠東勢力薄弱,唯恐中國強大以及無法牽制俄國,於是扶植先天不足的日本來消耗中俄。
可笑日本人居然把這兩場戰爭的勝利視為自己本事多大,於是,在昭和時代,日本開始不斷向世界各國挑釁。結果卻發現:即便是日本人眼裡積貧積弱的中國,也嚴重消耗了日軍的兵力。並且,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日本本土也被美軍飛機炸了個遍。這時候,少數腦子還算靈光的日本人算是明白過來:指望靠對外戰爭出人頭地,是一條邪路。
日本籍新四軍在此之前,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和日軍交戰中,也俘虜過不少日本士兵。話說我軍十分擅長做思想工作。我軍針對這些戰俘進行了耐心開導:比如,你們在日本也都是窮人,你們在前線侵略別人,但是,犧牲的是你們,坐享其成的還是日本貴族。在這樣的開導下,很多日本人痛改前非,甚至主動提出要參加我軍。
而三野炮兵營的營長林勝,本名叫日向勝,是日軍裡面的炮兵專家。被新四軍俘虜以後,在新四軍的教育和感化之下,改名為林勝,參加了新四軍。
其實,新四軍和八路軍,甚至老蔣的中央軍,都非常稀缺炮兵。原因很簡單,這炮兵和步兵可不一樣,炮兵得懂幾何知識。而舊中國教育落後,很多士兵私塾都沒讀過,又哪裡知道什麼是幾何?
但是,新四軍乃至人民軍隊必須有自己的炮兵和裝甲兵。因此,新四軍希望林勝能輔導、訓練一下我軍計程車兵學習炮兵知識。就這樣,林勝開始了自己的炮兵教練生涯,甚至還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了炮兵的營長。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運動爆發後,林勝想參加志願軍,不過上級認為:林勝參加志願軍有不妥之處。
因為此時,日本的軍國主義者還妄想還魂,並且還鼓吹在朝鮮戰場上,應該有日本的部隊。如果中方部隊裡出現日本人,很可能給日本軍國主義的餘孽口實。因此,林勝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
1958年,林勝返回日本,並致力於中日友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