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高度重視政治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其在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黨和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毛澤東曾說:“紅軍的宣傳工作,是紅軍第一個重大工作”“共產黨是要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

按照“紅軍第一個重大工作”這一要求,開國少將李兆炳創造性地開展各種卓有成效的宣傳工作,在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支援、增強部隊的戰鬥力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李兆炳,福建省漳州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後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長期負責政治宣傳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編譯處處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中國革命博物館館長,國家文物局顧問等。

靈活多樣、因地制宜

爭取一切可爭取的力量

1932年4月20日,毛澤東率領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五軍團組成的東路軍,一舉攻克福建漳州。當時紅一、五軍團的戰士大部分是江西、湖南、閩西人,不會說閩南話,語言不通成為紅軍與民眾溝通的最大障礙。同時,由於此前敵人大肆歪曲醜化,部分民眾對紅軍還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敵對的情緒,給紅軍的軍需籌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擺在我黨面前的一大問題就是必須大力開展革命宣傳,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初入紅軍隊伍的李兆炳當即自告奮勇當起紅軍的“傳話筒”。他利用自己熟知當地風土人情、與群眾語言無障礙的優勢,積極充當紅軍與民眾溝通的橋樑。李兆炳別出心裁,帶領宣傳隊教戰士們和老百姓唱歌、寫標語,畫宣傳漫畫,用美術字寫革命口號,召開群眾大會,利用“列寧室”開展活動,排練演出……這些宣傳手段的運用,使得紅軍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援。東路軍在漳州49天,籌集了大量的軍需物資,順利籌款100多萬元銀元,近千名群眾參加了紅軍。

李兆炳在作戰之餘堅持學習

第五次反“圍剿”時,敵人到處派兵修築碉堡,步步為營。面對這種情況,李兆炳沒有急著寫標語、喊口號,他首先詳細了解了敵軍官兵的日常生活,站在基層戰士的角度認真思考,潛心創作出活報劇《血汗為誰流》,再現了白軍士兵修築碉堡、飢寒勞累甚至挨打受罵的境況,成功實現了對敵人官兵的瓦解和爭取。有一次,《血汗為誰流》在一群四五百名的俘虜兵中上演。這些俘虜曾是敵軍的主力部隊。他們一開始還仰在草坪上傲慢不遜,可是過了一會兒就被劇情吸引著坐了起來。隨著劇情發展,不少俘虜開始落淚。劇情演繹到高潮時,臺上臺下相互呼應,俘虜兵們振臂齊呼:“打倒軍閥!”“紅軍萬歲!”“我們要參加紅軍!” 此後,《血汗為誰流》成為戰士劇社的一個保留節目,從中央蘇區一直演到陝北。

搭好平臺、鼓足士氣

激發將士革命鬥志

1933年紅軍揮師返回中央蘇區。李兆炳跟隨紅四軍轉戰贛南,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幹事,不久就接到了編輯出版《戰士報》的任務。

由於敵人的封鎖,根據地不具備完善的出版報紙的條件,同時宣傳隊建制不全,宣傳人員知識水平普遍較低、沒有經受專業訓練……在大力培養其他宣傳人員的同時,李兆炳自己既當編輯又當記者,承擔了徵稿、修改、編排、刻印的一系列工作,一步步把《戰士報》辦起來。

基層戰士文化低,李兆炳鼓勵他們多看多寫,一次次同他們交談自己的寫作心得。李兆炳的妻子張韻之在《深切懷念你,兆炳同志》一文中回憶說:“他不厭其煩地同我們談了又談,把我們寫的東西改了又改,鼓勵我們寫了又寫。就這樣有的稿子登了出來,而我們的政治覺悟也隨之提高了,學習文化的勁頭被鼓動起來了。”藉助《戰士報》這個平臺,紅軍及時表揚部隊先進事蹟、英雄人物,及時報道了紅軍取得的戰績,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和鼓舞士氣的作用。

不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行軍途中,或是在宿營休息時,李兆炳總是善於抓住一切時機,把戰士們的革命鬥志激發起來。有一次行軍,部隊在翻越一座山頭時,李兆炳看見一個挑擔子的戰士在山腳下流淚,上前詢問,他說實在走不動了。其他戰士也說腿痠背痛爬不了山。李兆炳當即向宣傳隊長反映這個情況,建議在部隊出發前,由宣傳隊先打聽山有多高、路有多遠,並計劃設定幾處“宣傳鼓動棚”,由年輕活潑、口才流利、嗓音清脆的隊員在路旁敲竹板唱《前進曲》《紅軍行軍歌》,中間再插一些鼓勁加油的口號。這一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鼓舞人心的宣傳氛圍中,行軍隊伍群情高漲,跋山涉水奮勇爭先。此後,李兆炳這一“宣傳鼓動棚”推廣到全軍,成了紅軍將士以雙腿同敵人汽車輪子賽跑的“加速器”。

開闢陣地傳承薪火

為黨傳承寶貴革命文化

1961年,李兆炳出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館長。正值革命博物館竣工不久,百業待舉,館裡的同志都抱著觀望的態度。

如何把革命博物館建設成為新的宣傳陣地,教育全黨全民珍惜革命果實,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這是件十分重要的任務。

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李兆炳始終堅持身先士卒,與同志們保持密切的聯絡。每當館裡同志有不同意見,李兆炳就到現場去辦公,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與他們共同研究問題、商量對策;有人遇到思想上、工作上的困難,只要李兆炳知道了,就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用熱情提高大家的革命覺悟,激發他們的工作才能和積極性。日復一日,李兆炳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獲得館裡同志的支援和擁護,聚合了全館的力量投入到革命博物館的建設中。

1963年,周恩來指示中國革命博物館要全力收集孫中山、廖仲愷、朱執信、何香凝、柳亞子等人的文物,李兆炳主持完成了這些任務,並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辦文物徵集展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1961年,胡志明(右)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時與李兆炳(中)親切交談

因長期的過度勞累,李兆炳的身體每況愈下,終至殘疾,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但他還一直在考慮著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徵集、整理、保管、陳列和宣傳中國的革命史料,以及如何加速培養一批對黨忠誠、敢於擔當的幹部。

他決定以自己和戰友們的親身經歷,寫一本關於黨史的書,這就是《往事瑣記》。

從設計《往事瑣記》的結構篇章、各篇章的題目,到逐字逐句講述詳細內容,李兆炳都親力親為。為了讓“其文直,其事核”,真實地反映當時波瀾壯闊的革命畫面和文化藝術活動的戰鬥場面,展示出革命者的鬥爭生活和精神風貌,李兆炳想盡一切方法調查研究手中的資料,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力求做到準確、翔實。最終,《往事瑣記》帶著生動豐富的史料、質樸充盈的情感面世,不僅給後代廣大文藝工作者、史志人員、研究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也成為青年同志從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的良好讀物。

宣傳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以史為鑑,更需要不斷地研究和改進。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宣傳工作面臨著新情況、新挑戰。重溫李兆炳的宣傳藝術,對於我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重大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漳州市紀委監委 供稿)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70年,我對中國說#看,大閱兵女兵方隊中有一個來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