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2月17日訊】對於印度北部邊境列城地區牧民茨林託·布蓋來說,今年這個冬天很可能是他有生以來經歷過的最寒冷的一個。現年30歲的布蓋居住在列城東部的楚舒爾村,他今年至今的收入大概是1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8900元),僅有其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不到。為了能讓自己一家子熬過今年的寒冬,如今蓋布不得不將他僅有的、最寶貴的資產——20頭帕什米納山羊,拖到市鎮上去售賣。
而致使蓋布一家,乃至成千上萬像他這種牧民家庭陷入這般困苦境地的,不是別人,正是打著“保衛邊境”的旗號、口口聲聲說要來幫助他們的印度軍隊。自今年6月份以來,印度曾先後多次向列城地區派遣過大批軍隊,儘管尚沒有可信的資料能夠說明,現在駐守在列城地區的印度軍隊具體人數,但有分析認為,這一數目少說也在5萬以上。
在環境如此複雜、氣候如此惡劣的山地高原上,想要為其數以萬計的戍邊士兵提供支援保障,印度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不可謂不艱難。為此,印度幾大軍種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空軍派出了其現役最先進的美製C-17戰略運輸機和“支奴幹”運輸直升機,陸軍則是將能夠調動的幾乎全部運輸工具都趕出去“拉貨”,甚至就連騾子也不能倖免。
然而,即便如此,印度邊境部隊的後勤補給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缺口。迫於無奈,印度軍隊終於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最傳統、最原始的運輸方式——畜力運輸。而承擔這項重任的主力不是別人,正是蓋布為代表的邊境牧民。
按照蓋布等人的說法,他們這些邊境牧民已經是“盡一切可能”為印度軍隊提供了幫助,從食物到飲水,從槍支到彈藥,除了重型武器實在愛莫能助之外,印軍士兵的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他們幾乎都有幫著用犛牛等牲畜馱運。
然而,令蓋布這些牧民寒心的是,儘管他們已經為印軍付出了這麼多,可到頭來不僅沒能得到一分錢回報,而且現在就連傳統的冬季牧場都不允許他們踏入了,理由是:牧場及其周邊地區現已被印軍徵用做臨時駐地,外人無權進入。
歷經千辛萬苦幫助印度軍隊站穩腳跟,到頭來自己反倒成了“外人”,這是蓋布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預料到的。即便是在印度軍隊還沒有大規模進駐的去年,當地牲畜的越冬死亡率也已經達到了85%,而今年的情況勢必還將更加艱難。
如果有得選擇,蓋布也不會在這時候把他寶貴的20頭山羊賣出去,而如他一般處境艱難的牧民還不知道有多少個。印度總理莫迪在今年年中視察印軍駐列城部隊時曾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印度的利益”,如今看來,像蓋布這樣的普通平民並不是“利益”,而只是“代價”。
校對:符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