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時代後,各種機械大規模發展,同樣的也帶動了戰爭的升級,從前冷兵器的淘汰,到現在的重火力比拼,讓戰場上傷亡的數字直線上升,這是為何呢?以前的冷兵器殺傷力只能一對一,個別武器能對多人造成傷害,現在的武器不說穿透力,就一個小榴彈的殺傷範圍都有幾十米。如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索姆河戰役,英國在此一天內損失6萬人,實打實的全軍覆沒,而這第一天就造成如此傷亡的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存在。
之所以說這場戰役是前所未有的,是因為現在都講究一個傷亡率,在軍隊傷亡到一定程度後就開始降低戰鬥力,失去士氣,士氣低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潰敗,因此士氣低迷的時候長官也會下令撤退,這樣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所以這個傷亡率到底是多少呢?一般的軍隊傷亡到20%的時候就會產生潰敗的風險,30%則是全世界公認的傷亡率界限,超過這個比例軍隊就沒法打仗了。
為什麼說沒法打仗了呢?上面也提到了傷亡率影響著士氣,打仗計程車氣都沒有,肯定就演變成潰逃,而一方潰逃的情況下,就會變成單方面的屠殺,相信大家都看過類似的戰爭片,不管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失敗方丟盔棄甲的大有人在。不說撤退部隊,若是前線部隊傷亡率很大的話那麼戰士就會對前線產生畏戰情緒,畢竟明知道是死亡,也沒有人會往前衝。
為什麼說世界公認的傷亡率是30%呢,二戰時期德軍步兵師的編制是17000人左右,共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除此之外還有偵察,反坦克,工兵,汽車隊,通訊隊還有指揮部的警衛隊。按照一個營850人來算,一個團大概2500人,按照上面所說的編制來看,大概7000人,在17000的總人數中,步兵佔比40%,如果一線作戰部隊死亡30%的話,那就說明能打仗的還有不到一千多人,這還不算傷亡人員需要撤離的幫助的,按照一個傷員兩個人幫忙的話,能拿槍的還有多少呢?所以這個比例完全不高。
但有個國家例外,整個編制全軍覆沒也有可能看不見投降的,這個國家就是日本,相信很多人看過關於日本戰爭的電影,美國人就評價道,日本人就是一群不怕死的瘋子。讓小編印象最深的就是《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裡面的日本人就算是死也要和敵人同歸於盡,當然不排除這是因為被攻打到本土的原因,而且日本軍隊中講究著效忠天皇,辜負天皇需要切腹自盡,所以基本上只有長官都死光了日本軍人才有可能投降,不然基本上都是死戰到底的存在。這可能就是洗腦的威力吧。
另外,日軍的編制也和其他國家不一樣,日軍是以師團,旅團,大隊,中隊,小隊的形式存在的,編制大概比西方的編制人數多10000人左右,甲種師團大概27000人,乙種師團大概有25000人。雖然編制中很多人都是後勤單位,但日本最後的保衛戰真是戰鬥到一兵一卒,這種瘋狂的精神實在是讓人聞風喪膽。
不知道各位讀者認為,各國軍隊相碰,哪個國家能堅持最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