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隨著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尼米茲擊落,日本人心目的英雄就此隕滅,也預示著日本聯合艦隊從此在太平洋地區採取全面的守勢。為此,日軍大本營提出了“絕對國防圈”的指導意見,也就是如何防守的問題。
然而,“絕對國防圈”全部防線長達6400公里,憑日本人的人力和物力,在無數的島嶼上進行防守,顯然是不現實的。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規模和反擊速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想來想去只能保住重點,忽略其他。
“越島進攻”戰術。以阿留申群島為例,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為了能夠牽制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日本發動阿留申——中途島戰役。可是,掌握山本所有計劃的尼米茲根本不上當,在他看來,那個終年寒風刺骨、“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本無利可守。
於是,1100名日軍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阿留申群島,該群島屬於美國的阿拉斯加,尤其是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更是進攻美國北部的跳板。但它氣候惡劣,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日本人只好選擇自然條件稍好的基斯卡島建立了軍事基地。
而更靠近北極的阿圖島上的軍事設施只建了1/3,更談不上防禦能力。作為二戰期間日本佔領美國的唯一領土,太平洋戰場反攻的第一戰就是阿留申群島。並不是說它有多少戰略價值,關鍵在於美國領土被日本佔領近一年,這是美國人心中的“梗”。
1943年5月12日,尼米茲的北太平洋艦隊決定先拿阿圖島“開刀”,一是相對防守薄弱,二是可以切斷基斯卡島日軍的補給。戰役進行得很順利,阿圖島上2500名工兵沒有什麼戰鬥力,很快就被消滅乾淨。
基斯卡島上的日軍如臨大敵、嚴陣以待,準備與上島的美軍決一死戰。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美軍包圍小島後,每天大炮、飛機炮轟和轟炸,就是不派一兵一卒。這下,日本人急了。在荒無人煙的北極,又沒有補給,根本無法堅持。
美軍進攻的第10天,基斯卡島上的日軍在大霧的掩護下,趁美軍編隊返航補充燃料的機會,主動撤離。此戰真實反映了“越島進攻”的意義,繞過防守嚴密的島嶼,攻佔薄弱的島嶼並加以封鎖,既減少傷亡,又打擊對方士氣,一舉兩得。
血戰貝蒂歐島。美軍在太平洋各島嶼採取“越島進攻”戰術,屢試不爽。再加上發達的美國工業將各種裝備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美軍在太平洋的日子愈發好過,反攻的規模越來越大,攻擊的節奏也越來越快。海軍部金上將對早日結束戰爭充滿了樂觀。
瓜島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兩人,雖然對進攻日本在南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拉包爾沒有異議,但在其進攻方向上各持己見,華盛頓方面乾脆“和稀泥”,准許兩邊同時進攻。金上將看不去了,乾脆自己也制定一個反攻路線。
他的計劃是,繞過日軍實力較弱的吉爾伯特群島,直攻馬紹爾群島。在他看來,美軍的實力不可同日而語,現在是“要槍有槍、要人有人”,完全可以“步子再大一點”,進攻重點的馬紹爾群島,加快攻擊節奏,儘快結束戰爭。
沒有料到的是,尼米茲第一個反對。他認為,繞過吉爾伯特群島,勢必將美軍置於日軍的夾攻之下,腹背受敵,十分被動。更何況,“越島進攻”不是越過群島進攻,日軍實力再弱,也不能一蹴而就,還是要謹慎一些。
金上將作為尼米茲的支持者、上級, 被一口否決,很沒有面子,但他還是選擇同意尼米茲的作戰計劃。出乎他意料的是,吉爾伯特群島的日軍實力根本不弱,甚至可以說是“強悍”,美軍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1943年8月戰役開始,美軍進展順利,只剩下最後的塔瓦拉環礁。尼米茲決定依舊按照“越島進攻”的戰術,先拿下“防禦薄弱”的貝蒂歐島,剩下的島嶼將不攻自破。美軍第53特混艦隊搭載海軍陸戰隊第2師,藉著夜色逼近貝蒂歐。
戰列艦上的巨炮和航母的轟炸機對小島狂轟濫炸,共計使用了4000噸炮彈和炸彈,每平方米落下超過一噸的炸藥。整個小島炮火連天,火光熊熊,戰艦上的官兵歡呼一片,似乎勝利就在眼前。
陸戰2師剛踏上海島,就遭到地下工事中日軍的猛烈還擊,這些地下工事都用混凝土和鋼板澆築,十分堅固又十分隱蔽,艦炮、炸彈根本傷不到它。登陸的美軍被暗處的日本人當成活靶子,第一天的進攻,5000人的登陸部隊就陣亡1500人。
儘管美軍用推土機、火焰噴射器佔領了全島,但3天傷亡3100人的代價讓尼米茲大為震驚。更讓他覺得後怕的是,4600名守軍只有14人因傷被俘。從作戰的情形看,越是靠近日本本土,日軍的反抗更加頑強。他要重新審視這場戰爭。
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穿一條褲子”。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討論如何聯手打擊日本。羅斯福希望南京方面死死拖住日本陸軍,不要到太平洋上搗亂;丘吉爾則希望由自己收復緬甸;而南京方面也趁機獅子大開口,要了10億美元貸款和大量物資。
訊息傳來,金上將又來勁了。他提議,首先攻佔馬紹爾群島,越過加羅林群島,直接攻擊馬里亞納群島。這樣既可以封鎖日軍向南方運輸物資的航線,又可以用陸基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
麥克阿瑟堅決反對金上將的計劃,在他看來,沒有陸基航空兵的掩護,艦隊將會遭受損失。海、陸兩軍種向來不合,金上將對麥克阿瑟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當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尼米茲也不同意他的計劃,血戰貝蒂歐的教訓讓他記憶猶新。
更讓金上將接受不了的是,尼米茲居然同意麥克阿瑟的計劃,進攻菲律賓,充分發揮岸基航空兵的作用。這兩人破天荒的“穿一條褲子”,讓金上將勃然大怒,立刻寫信堅持自己的計劃,並對尼米茲的“窩裡反”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1944年2月,馬紹爾戰役中,美國海軍充分總結了塔拉瓦戰役的教訓,以很少的代價取得戰役勝利,打破了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尼米茲此時,轉而又支援金上將的計劃。倒不是他“牆頭草”,而是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法。
他堅持金上將以中太平洋為軸線的進攻計劃,但不想立刻進攻千里之外的馬里亞納群島,因為日本聯合艦隊的大本營——特魯克港,是他的下一步目標。作為日本的“珍珠港”,他要讓日本人嚐嚐被“偷襲”的滋味。
戰術要服從戰略的需要,但戰略也要考慮到戰術的實際。金上將的戰略要求和尼米茲的實際情況出現了牴觸,但最終都能相互理解對方,才是保證戰役勝利的根本。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