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雨後春筍般陸續服役。
其中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完備的海上打擊力量,就要看它們有沒有獨立建造航空母艦的能力。
中國航母的歷史,遠比大家想的要久遠。20世紀20年代,張作霖便另闢蹊徑,透過引進加改裝方式,得到了一艘類似於航空母艦的裝備。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專列行駛到皇姑屯時,被日寇埋伏炸死。那麼,“皇姑屯事件”之後,這艘“航空母艦”的結局如何了呢?
上世紀20年代,張作霖曾經將一個絕密任務,交給他的知己摯友沈鴻烈。沈鴻烈最終也不負重託,幫助張作霖弄來了個“大傢伙”。
這個“大傢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鎮海號”,堪稱中國最早的一艘“航空母艦”。
不過,“鎮海號”雖隸屬於東北海軍,但真正將它建造的人,還是張作霖的好友沈鴻烈。
沈鴻烈是湖北天門人,青年時期受到新潮思想衝擊。彼時的中國,雖已擺脫了幾千年封建桎梏,可是華夏大地戰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沈鴻烈十分渴求西洋先進武器裝備,也無時無刻不想著“師夷長技以制夷”。
最終沈鴻烈選擇留學日本,順利的從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畢業。
1911年,沈鴻烈從日本回國。回國後,沈鴻烈先後找到多位大人物,暢談了自己設想。
按照沈鴻烈的論調,他希望利用自己學到的海軍知識,在中國大地上也建造出無堅不摧的“戰列艦”。
可當時的軍閥們都想著多爭地盤,沈鴻烈的設想雖大有可取之處,但是需要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實在不划算。
兜兜轉轉之後,沈鴻烈來到東北遇見張作霖。張作霖一眼便看中沈鴻烈過人的才華,將他封為奉系海軍司令(也就是東北海軍的前身)。
張作霖與沈鴻烈一相遇,這二人就有著說不完的話。當沈鴻烈和張作霖說起了,他想建造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設想時,立馬得到張作霖支援。
大約是1923年,張作霖希望沈鴻烈能學以致用,讓他為東北海軍添置兩艘“大殺器”。
接到張作霖的委任,沈鴻烈立馬開始制定詳細的建造計劃。
可當時中國機械加工和金屬處理等技術非常落後,想在中國本土建造如此複雜的機械裝置,幾乎是不可能。
於是沈鴻烈決定用大噸位的商船,改造出一艘“非正規航母”。
沈鴻烈先是透過其人脈和關係,購入兩艘“祥利”和“廣利”號德國貨輪。(後沈鴻烈將這兩艘船分別改名為“鎮海”和“威海”)
接著將這兩艘貨輪,配置兩門4.7英寸口徑阿姆斯壯海軍炮,四門三英寸口徑陸軍炮,裝上才1200匹馬力蒸汽鍋爐機。
經過改造之後,“鎮海號”、“威海號”其航速最快能達到13節(13節相當於時速24千米)。
改造完成後,雖不及當時其他西洋軍艦,但放眼中國,應該也是無人可敵。
1924年,張作霖又找法國訂購了一批水上飛機(Schreck——FBA-19型水上飛機)。
1926年,首批4架飛機加入奉軍後,被專門調給沈鴻烈,讓他來進行艦載機的訓練。
沈鴻烈將這兩艘水上飛機,放在剛剛改裝好的“鎮海號”上。
“鎮海號”雖然經過幾次改裝,但畢竟其前身只是貨輪,想順利起降大型水上飛機,還是非常困難。
沈鴻烈於是又想了個鬼點子,他在“鎮海號”上加裝了一臺大吊機,起吊重量能達到一噸左右。
有了吊機之後,那兩艘法國飛機平時可以放在甲板上。遇到打仗時,用吊機將飛機吊起來放入水中,再讓飛機在水中直接滑翔起飛。這樣,“鎮海號”也有了起降飛機的能力。
由於改造費用超過預算,只有“鎮海號”完成了所有改造專案,並形成戰力,而“威海號”並不具備起降飛機的功能。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張作霖當時已經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他必須要和國民革命軍作戰。
不過張作霖並不希望掏空自己老底,於是他讓沈鴻烈駕駛著“鎮海號”南下,幫助北洋軍攻打上海吳淞口。
當“鎮海號”漸漸駛入上海吳淞口時,船上兩艘法國飛機迅速起飛。
由於吳淞口並沒有任何防空裝備,這兩艘飛機能輕而易舉穿過防線,駛入上海市區,對重點地區實施轟炸。
“鎮海號”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給國民革命軍造成極大恐慌。
此外,“鎮海號”還參加過好幾次戰爭,皆以勝利告終。
說到這裡,相信不少同學會很好奇:實力如此強悍的“鎮海號”,在張作霖死後,淪落到了何處?
1928年6月4日之後,奉系內部混亂不堪,張學良沒有其父親張作霖那般有威望和鐵腕,只得不斷依附他人麾下。
沒有了張作霖的支援,“鎮海號”連日常維護、訓練、保養都成問題。
沈鴻烈在1929年,率領東北海軍駐紮青島,“鎮海號”也一直留在青島港口。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海軍派遣大量軍艦,企圖登陸上海吳淞口要塞,呈南北合圍之勢,迅速完成對中國南方的吞併。
1937年12月26日,第三艦隊司令謝剛哲,將“鎮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艦沉於青島小港碼頭,限制日軍航道路線。
因為“鎮海號”自1928年之後,已經得不到正常維護和保養,船身鏽跡斑斑。蒸汽輪機也因缺少日常維護,使得航速大減。幾架法國飛機更是缺少零件,甚至無法起飛。
九一八事變後,此時的“鎮海號”已經幾乎喪失了戰鬥力。因此,國民政府決定把“鎮海號”沉沒在長江口的位置,也算讓其物盡其用。
總而言之,雖說“鎮海號”年代久遠,戰績記載的也比較少,可“鎮海號”應該是中國真正的“第一艘航母”。
當然,“鎮海號”無法稱得上是真正的航空母艦,頂多只能算是“水上飛機母艦”。和現代航母相比,無疑是老掉牙的裝備。
但不可否認,它也是中國航母事業的起點,且當年國際上也將“鎮海號”歸類為水上飛機母艦,是擁有一定戰力的軍事裝備。
但失去了張作霖這個伯樂後,“鎮海號”也漸漸失去用武之地,最後被當成暗礁沉沒於長江之下。
只可惜,隨著軍閥連年混戰,以及日寇的入侵,當時的大部分國人還沒有意識到,諸如“鎮海號”這樣的水上母艦,會對提升國力有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