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昕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健在的志願軍老兵頒發紀念章。
志願軍戰士與和平鴿,是紀念章最醒目的元素。戰士與和平,戰爭與和平,是軍人與祖國之間永恆的主題。
主章通徑50mm,材質為紫銅胎體鍍金、銀,每枚紀念章均有編號。
母親遲慧彬,1949年5月參軍,參軍前是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初二丙班的學生,1950年10月19日隨志願軍第38軍秘密入朝,1953年7月10日回國。38軍是赴朝參戰時間最長的部隊。
母親(下圖中)雖在軍機關工作,但也身處殘酷的戰場環境。戰爭初期,貼著樹梢飛行,連飛行員嚼口香糖都能看清的美軍飛機,給母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8軍入朝後連續作戰近五個月,這一階段正值冬季,是整體戰事最密集,敵我裝備懸殊最大,我軍後勤保障能力最弱的時期,“幾乎是天天行軍作戰,露宿山林,吃不上油鹽,也吃不上菜,只是幹嚼整玉米粒。個人衛生條件也極差,不僅洗不上澡,就連洗臉的條件也是很少的,幾乎人人身上都長了蝨子”(摘自《三十八軍在朝鮮》第247頁——志願軍38軍第二任軍長江擁輝著)。羿年3月16日,第四次戰役接近尾聲,向26軍移交陣地後,全軍北上平壤西北地區休整。 父親(崔夫行)在下圖照片空白處備忘:“軍直入朝作戰第一屆立大功以上功臣會全體功臣合影 1951年四月 於平原雲龍裡”。母親在前排兩位軍首長後面中間,父親在前排最左邊。
“平原(郡)雲龍裡”,曾是38軍成名“萬歲軍”的戰場,1950年11月30日,114師341團接到的命令,是進攻“薪峴裡”、“雲龍裡”(下圖綠色圓圈內)之敵。
戰爭初期,志願軍各部隊立功名稱不盡相同。第三次戰役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立功條例(草案)》頒發執行,但沒有製作和頒發過軍功章。1955年2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關於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有功人員勳章獎章的決定》,但因故未能實施。 朝鮮政府三年內分五次,為231190名志願軍英模和幹部頒授勳章獎章,共計526354枚。下圖為父母珍藏的朝鮮政府頒發的軍功章
軍功章為銀質,通徑33mm,圓形,畫面為一名身著棉軍裝,手持步槍的戰士,背景是朝鮮國旗。
1951年6月,志願軍政治部在《關於頒發軍功章的通知》中規定,凡在戰鬥中或工作中立一等功以及進入朝鮮作戰後立三次大功或一次立兩次大功者,均可獲頒。
背面朝鮮文字意為:軍功獎章。
母親(中)在朝鮮佩戴軍功章的照片。
父親在朝鮮與房東孩子的照片。父親1938年2月入伍,1949年9月,由337團2營教導員調軍司令部軍務處(那時叫佇列科)任副處長,抗美援朝期間任代處長、處長。1952年,父母在朝鮮結婚,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熱愛生活、渴望和平!
1953年9月7日,志願軍政治部發出通知,朝鮮政府決定給在朝一年以上志願軍正排以上幹部普遍授勳,勳章分為一、二、三級國旗勳章(分別授予兵團和正軍、師級、營級幹部),一、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分別授予副軍和準軍級、團級幹部),一、二級戰士榮譽勳章(分別授予連排級幹部)。下圖為父親榮獲的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主章為銀質,通徑56mm,上方朝鮮文字意為“為了祖國”,形制為一顆琺琅紅星鑲嵌在向外閃著光束的十邊形中,琺琅紅星中間雙凸細圓環中,兩名軍人分別持手槍和長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衝鋒。朝鮮政府向志願軍和朝鮮本國人員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勳章98枚,二級自由獨立勳章3155枚。
背面上部朝鮮文字意為“自由獨立勳章”。下部第一排文字是“第二級”,第二排文字是“第***號”,編號已消失,但印製編號模具的下邊緣印記仍清晰。
母親(下圖前中)與軍機關的戰友。久經戰火洗禮的志願軍各級指揮員依然年輕,團級幹部大多20多歲,軍師領導基本是30多歲,比如朝鮮戰場犧牲的四位軍級(一正三副)烈士,入朝時平均年齡36歲,其中39軍吳國璋副軍長年僅31歲。
我國兩次以國家名義頒發抗美援朝紀念章。1951年10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製作紀念章,頒發給所有參加抗美援朝人員。下圖為父母珍藏的紀念章,該章為銅質,通徑43mm,主體為五角星外圍加圓形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個角上鑲嵌紅色琺琅,五星正中為金色圓形的毛澤東左側面頭像,外環圍繞麥穗,下方環繞綬帶並寫有“抗美援朝紀念”。我國兩次以國家名義頒發抗美援朝紀念章。1951年10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製作紀念章,頒發給所有參加抗美援朝人員。
下圖為父母珍藏的紀念章,該章為銅質,通徑43mm,主體為五角星外圍加圓形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個角上鑲嵌紅色琺琅,五星正中為金色圓形的毛澤東左側面頭像,外環圍繞麥穗,下方環繞綬帶並寫有“抗美援朝紀念”。
紀念章背面刻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贈”字樣和年號“1951”,分兩次頒發,數量約250萬枚。這是迄今為止採用毛澤東頭像圖案,製作機構級別最高的徽章。
母親(下圖中)在朝鮮佩戴紀念章的照片。
下圖為另一國家級別的抗美援朝紀念章。1953年10月4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成立,慰問團以西班牙畫家畢加索1952年為世界和平大會繪製的宣傳畫中“和平鴿”為主圖製作紀念章。紀念章為銅質,外形為五個大角五個小角合成的五邊形,中間圓形紅色烤漆中是一隻展翅飛翔的和平鴿,上面鐫刻著“和平萬歲”四個字,外環邊與和平鴿表面均鍍金。慰問團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頒發給尚在朝的百萬志願軍官兵,此時38軍已回國,但父母也珍藏有一枚。
紀念章背面有三行銘文,第一行是“抗美援朝紀念”,第二行是“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贈”,第三行是“1953.10.25”。紀念章有大小兩種版本,父母珍藏的是“小鴿子”,通徑39mm,“大鴿子”通徑46mm。
“和平萬歲”紀念章圖案,被鐫刻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臺階起點兩側高高的基臺上。
母親(下圖前左)與軍機關的女戰友。女性在戰爭中承受著更多的艱辛,母親說起過,在江河邊破冰洗頭,在生理週期,從越來越薄的棉被中抽出棉絮……。母親(下圖前左)與軍機關的女戰友。女性在戰爭中承受著更多的艱辛,母親說起過,在江河邊破冰洗頭,在生理週期,從越來越薄的棉被中抽出棉絮……。
和平在望,凱旋漸近的喜悅溢於言表。戰爭後期國家就邁開了和平建設的步伐,經過1952年、1954年和1956年的三次裁軍,到1958年底,解放軍總員額由627萬壓縮到240萬,志願軍、解放軍將士的奉獻豈止在戰場。女軍人裁員的比例高得令人咋舌,1952年12月,決定11萬在編女軍人,復員和轉業10萬人,軍級機關以下女軍人幾乎是“一刀切”,載譽歸國的志願軍部隊也不例外。1955年9月,解放軍首次授銜,僅有4645名女軍人被授予軍銜,其中少將1人,校官40餘人。母親(下圖右)沒有享受到授予軍銜的榮譽和薪金制的“高薪”,這成為她一生揮之不去的遺憾。
197653名志願軍將2戰的英雄,沒有沐浴到和平的陽光,保家衛國的英靈,絕大多數沒有回到祖國和親人的懷抱。
70週年紀念章設計寓意寫到:“以金達萊花造型為章體外形,寓意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忘記犧牲在朝鮮的烈士們,他們的英名將永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