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二戰結束之後,和平的信念就深入人心,也成了國際社會上預設的一個原則。可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今,這和平只能說是大部分地區上的和平,一小部分你地區間的軍事摩擦也還是存在的。

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圍繞著克什米爾爆發了許多次戰爭。在十一月十三日當天,爆發了幾個月以來規模最大的炮仗,其中 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這個數字對於現在的和平年代來說,已經是極高,若是戰爭的爆發地存有大規模的某種燃料或資源,那發生戰爭也是情有可原,但克什米爾,與富裕根本搭不上邊,是個十足的"貧民"。

1. 歷史造現今

但印巴兩國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明知得不到任何利益的情況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仗,更不可能為了一個累贅相互對峙多年。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兩者之間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這二者的矛盾,就要從英國的"印巴分治"開始說起。英國為了更方便地控制印度,主張將其"分而治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靠一般的鎮壓根本鎮壓不住。

無奈之下,英國只能用軍艦和重炮壓下了這解放運動,但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來,軍事武裝力量已經壓不住這些暴怒的群眾了。

於是,在印度水兵起義的第二天,英國工黨政府首相艾德禮急忙宣佈派遣內閣使團前往印度,就印度獨立問題進行談判,希望印度儘快脫離出來以保證自己權益的最大化。

信仰伊斯蘭教徒的穆斯林自然是拍手稱好,恨不得買串鞭炮慶祝這歷史一刻。而印度的統治者對此則表示擔憂,用甘地的話說,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決存在多年的民族問題,就好像是"砍掉腦袋,擺脫頭痛"。

其實也不止是印度,維護一個國家的主權,是一個國家的原則和底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就以中國來舉例。當初英國在臺灣問題上提出"以主權換治權"的主張,我國的領導人小平同志也是在第一時間給予否定的回答,同時表示"中國等臺灣迴歸已經等了很多年,不介意再等幾年"。

這已足夠說明主權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換句話來說,主權就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相較統治者的擔憂而言,穆斯林教徒的狂歡實在是太膚淺了。"印巴分治"這一決策,不僅沒能起到緩解印度國土內人心躁動的問題,反而起到了激化不同宗教間矛盾的作用,只能說是弄巧成拙吧。

而印巴分治對於克什米爾這一地區產生的問題正式這宗教的問題。如果要按照以宗教信仰劃分國家的分治理念來看,克什米爾應該屬於巴基斯坦,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民眾都是穆斯林教徒。

可在克什米爾地區佔統治地位的貴族們,卻是印度教教徒,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克什米爾歸屬權難以解決的問題。

既然克什米爾本國國內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那麼要是以宗教信仰為評判標準,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不過誰。也正是語言上的溝通無果,讓印巴兩國之間的摩擦與日俱增。

2. 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克什米爾除去宗教問題讓兩國爭論不休之外,他本身具有的戰略意義也是讓兩國都不肯放手的重要原因。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四國交界地帶可以說是一個黃金位置,跟四周所有國家都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聯絡,也能夠藉此來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

這樣優越地理位置的克什米爾,無疑是塊香餑餑,任誰都想獨佔。

就印度而言,若是印度得到了克什米爾這塊土地,一方面是可以掌控印度通往中亞的戰略通道,這裡還是他們進入阿富汗或者中亞的必經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北方建立一道屏障,為首都安全提供戰略緩衝區

而對巴基斯坦而言,一旦掌握了克什米爾,就相當於掌控了南亞通往中亞的門戶,可以直接封堵了印度北上的戰略通道,使印度無法影響中亞地區,只能向海洋地區擴充套件。

同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靠近克什米爾地區,攻下克什米爾地區,自己的首都也能夠得到安全保障。

其次,巴基斯坦是一個小國,小國想要在世界上真正站穩腳跟,就要先依靠某一個國家,先在這個國家的庇護下得到發展,待到羽翼豐厚之時,再著眼於謀求國際上的政治地位。

這就好像我們中國先前的"一邊倒"政策,先倒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陣營,在蘇聯這一大國的庇護下發展自己的軍事和經濟,達到自己"崛起"的目標。

中國如今已是世界強國,不但有足夠的能力自保,也有餘力能支援另一個小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內和平,再加上與克什米爾相接,毫無疑問就成了巴基斯坦的"最佳目標"。

一旦巴基斯坦得到克什米爾地區,就能夠順理成章地與中國打好外交關係,從而實現本國的強大。但巴基斯坦越是想要發展自己、想要與中國相接壤,印度就越是不願看到巴基斯坦得到克什米爾。

3. 國家攀比

這不單單是因為兩個國家之間的宗教、民族矛盾,更是因為兩個國家的大國野心。

雖說印度在我們的印象中還是一副貧窮、落後的樣貌,但在近幾年,印度的發展速度已經加快了不少,至少在印度的發展歷史上,這種發展速度是極為少見的。

當然,印度當然不肯滿足於經濟上的發展,對任何國家而言,經濟發展的目的都不僅僅是為了人民生活安定,背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提高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也一直在謀求大國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一方面透過大規模採購世界先進武器裝備,不斷髮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也積極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取得同其他世界大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再加上自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印度一直試圖恢復英屬印度的殖民版圖。為此,印度出兵佔領克什米爾部分領土,收回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領土,佔領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吞併錫金王國,出兵藏南,同時對周邊小國行使羈縻之策,以達到影響和控制周邊國家的目的。

印度這麼多、這麼大的動作,都是在向巴基斯坦表明"克什米爾屬於印度"這一觀點。

而巴基斯坦呢?

首先,雖說巴基斯坦在國土質量和綜合國力上都無法與印度相匹敵,但巴基斯坦手中掌握著印度還未掌握的核力量。"核力量"這一至關重要的因素,讓原本向印度傾斜的天平緩緩歸正,也使得印巴兩國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種戰略平衡和軍事平衡。

但說到底,巴基斯坦在這場戰爭中還是處於下風的,與印度長期的對抗使得巴基斯坦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但巴基斯坦又必須要有一定的戰略發展空間,暫時還不能對印度投降,這二者的矛盾就體現在克什米爾地區不斷的衝突上來。

其次,印巴兩國的戰爭持續已久,交戰雙方都憋著一口氣,在這個時候,任何一方都失敗都會被認為是"失掉臉面",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場侮辱,所以雙方都是鼓足了勁來打仗,都不想輸。這也是克什米爾地區被拼命爭奪的一個小原因。

而最重要的還有三大原因:

第一當然是兩國的宗教矛盾。兩國雖然有著同樣的淵源,但宗教矛盾由來已久,即便此時雙方國家的領導人提出要停止戰爭,為克什米爾的爭奪戰畫上一個句號,兩國的人民怕是也不會同意。

第二,則是兩個國家自己的考量。克什米爾地區的戰略地位太過特殊,對兩個國家來說,得到克什米爾是百利而無一害。

雖說得到不到克什米爾也不會有什麼損害,但國際形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人的進步,就相當於自己的退步,於是雙方都爭得面紅耳赤,都要搶下這塊"香餑餑"。

第三就是雙方的"大國包袱",雙方都是要在這國際上謀取出路和發展的,都不想輸的太難看,也都不想在這國際上抬不起頭。雙方多年的爭執,這克什米爾地區的勝利早就成了雙方的執念,誰都割捨不下。

2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淮海戰役國軍老照片:士兵在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滿臉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