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強渡大渡河

李德才,原保定軍分割槽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可別看他級別不高,只是個副師級,但上至毛澤東、林彪,下至聶榮臻、楊得志等各軍兵種領導,無論是辦公室,還是家裡,李德才幾乎是想去就去,說走就走,而這些領導人知道李德才來了後,無論有多忙,也總是要儘量接見。為什麼?因為李德才勞苦功高,資格老!為了中國革命,他身上的重傷就有10多處。

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5年5月,面對著水深流急的大渡河,紅一團二連連長熊尚林帶領著"十八勇士",憑著一隻"小划子",在戰友們的掩護下,拼死穿過槍林彈雨,橫渡大渡河,終於佔領了對岸敵軍陣地,為中央紅軍北上打開了一條通道,也讓蔣介石企圖把毛澤東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化作了泡影。但是,人所不知的是,還有一位紅軍戰士,雖然沒有參加突擊隊,但帶領著從全團集中起來的十幾挺輕重機槍,在岸邊用猛烈的火力壓制住了敵人,為"十八勇士"的渡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樣被紅軍總部授予"強渡大渡河英雄"的稱號。他就是被毛澤東親切地稱為"土佬"的紅一團機槍連排長李德才。

出生在江西省蘆溪縣一個家境貧寒的農民家庭的李德才,在1926年的農民運動高潮時,參加了萍鄉東的農民自衛軍,後又隨著這隻部隊參加了秋收起義,跟著毛澤東上了井岡山。三灣改編後,由於李德才高大魁梧、身體壯實,便被分到了後來林彪任團長的紅28團當機槍手。紅28團,這可是井岡山上的絕對主力,常常在毛澤東的親自率領下外出活動,而李德才性格實在,打仗十分勇敢,所以,毛澤東和林彪都對他很熟悉。

秋收起義

1927年底,李德才所在的部隊下山"打土豪",繳獲了一批服裝。李德才分到了一條褲子。這條褲子跟當時農村普通的褲子不一般,是這家"土豪"的兒子從南昌帶回來的一條西褲,前面有開口,兩側有口袋。而當時的"中式"褲子卻既沒有開口子,也沒有口袋,整個褲子就像一個大口袋,兩腳往裡一伸,用繩子把褲腰一紮,就大功告成。李德才第一次見到"西褲",不知道怎麼個穿法。經過一番琢磨,李德才終於從"開襠褲"的設計上得到"奇思妙想",決定把開口穿在後面。其它戰士們不解,問他:"為什麼要這麼穿呢?"李德才言之鑿鑿,大聲說道:"那還不簡單?這個洞洞,當然是上茅房用的嘛!"又有戰士指著被翻到外面的兩個西褲口袋問他:"那這兩個口袋是幹嘛的呢?""那還用你說,當然是接屎接尿的!"

戰友們原本也不知道這褲子是怎麼回事,聽了李德才的話也無法辯駁。李德才就這樣一直穿著。幾天後,李德才終於感到不對勁,發覺這個洞洞的位置不對,上茅房時仍然需要脫褲子。他感覺到自己似乎穿錯了,但又好面子,不好意思認錯,還固執地這樣穿,結果讓黃公略看到,一番大笑後才給糾正過來,搞得李德才很難堪。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裡。毛澤東笑道:"這個李德才,真是個土佬!"

從此,"土佬"就成了李德才很響亮的名號。後來,紅軍隊伍不斷擴大,有的新戰士甚至只知道"土佬",而不知道李德才。而李德才對此卻很驕傲,因為,"這個名字是毛委員取的"。

為了搶在國民黨軍隊圍上來之前渡過大渡河,1935年5月25日一大早,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就來到了我軍陣地上,親自檢查強渡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聽團長楊得志關於渡河方案的彙報時,劉伯承提出,由於我軍只有一條"筏子",運輸能力有限,必須組織強大的岸上火力掩護。劉伯承的話音剛落,聶榮臻就問楊得志:"'土佬'在哪裡,讓他來"。楊得志馬上就答道:"是,這火力掩護的任務非他莫屬",立即讓通訊員叫來李德才,讓他立即把全團的十幾挺輕重機槍都集中起來,由李德才統一指揮,統一使用。其實李德才早已帶領全排戰士把自己的機槍擦得錚亮,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接到楊得志的命令後,聽說要把全團的輕重機槍都集中起來,李德才更加鬥志昂揚,立即朗聲答道:"是!保證完成任務!"

大校李德才

9時,楊得志一聲令下,熊尚林率第一批8名勇士迅速登上渡船。熊尚林是李德才的老鄉,二人平日裡就很熟悉。見到熊尚林登上渡船,李德才趕過來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你放心,有老李這挺機槍掩護你們,你們就放心地渡河吧!"熊尚林堅定地點頭說:"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裡,就是抓住對岸一塊石頭,順著石頭縫我也能上去。咱們過河再見!"說完,他便指揮渡船向對岸駛去。李德才果然不負眾望,和"神炮手"趙成章密切配合,死死地壓住了敵人的火力,掩護著"十八勇士"分別在熊尚林、孫繼先的帶領下毫髮無損地登上對岸,將守軍殺了個人仰馬翻,順利佔領了灘頭陣地。

抗日戰爭開始後,李德才繼續在聶榮臻的手下,擔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一團二營營長,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南波關戰役、黃土嶺戰役和百團大戰。1945年2月,任晉察冀十分割槽七十五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李德才再立新功,先後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張家口戰役、太原戰役,活捉國民黨軍3名師長、3名軍長。1949年8月,李德才升任為二十兵團六十八軍二0三師副師長。

雖然勞苦功高,可李德才仍然保持了非常淳樸的性格,為人率性真實,和很多人都建立了比較深的關係。別說戰爭年代閒暇時常在一起逗趣、娛樂的聶榮臻、劉伯承、楊得志,就連向來不苟言笑的林彪,常常也會給他三分面子。

1945年10月的一天,林彪率領十萬大軍進軍東北,途中在河北霸縣宿營。李德才知道後,就趕過來見他。卻不料林彪正在休息,而新來的警衛員又不認識李德才,就擋了"駕。李德才很生氣,把帽子一摘,大聲說:"你知道土佬嗎?土佬就是我,我就是土佬!你去告訴林總,說土佬要見他!"警衛員聽說過一些"土佬"的故事,一看不好惹,只好進去把林彪叫醒了。結果林彪出來後,笑著握著李德才的手說:"別人不見,土佬來了我還能不見嗎?"

李德才“全家福”

沒想到,李德才是來向林彪要武器裝備的。但是,為了儘快趕到東北,林彪的部隊輕裝前進,在臨行前把很多武器裝備都留在了當地,自身的武器嚴重不足。所以,李德才的要求讓林彪有些為難。可李德才一聽就跳了起來。原來,李德才在臨來之前是誇了海口的!這樣兩手空空回去,還不被人笑死?於是,李德才便藉著"老部下"的身份,在林彪面前耍起賴來,不依不饒,聲稱,沒有多,也有少,反正不能空著手回去。正在僵持中,得知情況的鄧華和李天佑忍著笑趕了過來,邊拉著李德才往外走,邊說:"你土佬的膽子也太大了,不僅敢影響林總休息,還敢揩林總的油。"

1952年,李德才從朝鮮戰場回國。由於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管理部門就讓李德才暫時住進了招待所。沒想到,這一住就是幾個月,房子還是沒有下文。李德才很是不爽,就跑去找楊成武。見了面,楊成武客氣地問:"老李你最近怎麼樣啊?"李德才氣沖沖地說:"謝謝首長關心,還沒死呢!"楊成武不解地問,"這又是怎麼了?""怎麼了,"李德才說:"我住這個鬼招待所裡,都快瘋了!"原來是這樣,楊成武笑著說:"這你可錯怪我了,聶總說要讓你去北京軍區管理部門當領導,等上任了,還怕沒有住的地方嗎?"楊成武話音未落,李德才又來了脾氣,說:"管理部門?不就是給人端茶倒水伺候人?我不幹!我是當兵的,不會伺候人!"

任由楊成武怎麼勸說,李德才就是不幹,堅持要回自己長期工作的河北保定。沒辦法,楊成武只好想辦法把李德才調到保定軍分割槽擔任司令員。由野戰軍平級調到地方部隊,仍然是副師級,這對李德才來說,不算是"順向"的。當年和李德才一起掩護"大渡河十八勇士"時,還只是一個班長的"神炮手"趙章成,卻一路官至志願軍炮兵第二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而李德才只是個大校

但是,李德才絲毫不計較這些,照樣保持著認真工作的態度和憨厚朴實的品性,即使在毛澤東面前,他也顯得很隨便。

1958年的一天,保定軍分割槽大院內,戰士們在打籃球,由於球場沒有砌水泥,不平,一個戰士不小心摔到了,傷勢挺嚴重。李德才聽說後,就責問後勤部門為什麼不把球場整修一下?後勤的同志就訴苦說,現在正是"大躍進"時期,到處都在搞建設,根本沒辦法搞到水泥。李德才請地方領導幫忙,地方領導也很為難,說:"水泥是國家的計劃物資,現在都下半年了,恐怕省裡也沒有計劃外指標,弄不好得找國務院。"一席話提醒了李德才,他立即動身去北京找毛澤東。

保定軍分割槽大院

李德才被擋在了中南海西門接待室。一位文靜的年輕人態度雖然十分熱情,但見李德才沒有得到中辦的允許,就堅決不許進去。李德才急得把眼睛瞪了起來:"什麼,見主席還要提前聯絡?我是李德才!""不論是誰,要見主席必須事先和中央辦公廳聯絡,這是規定。""這規定我怎麼不知道?你馬上給主席打電話,就說土佬來了,問他見不見。"見年輕人不為所動,李德才站起來就想硬闖,驚得年輕人把手放在了報警按鈕上。隨行的秘書見李德才要闖禍,趕緊連拉帶勸把司令員弄出了接待室。

也許是李德才與毛澤東有"緣分"。剛走出中南海接待室,就碰見了一個放學回家的少年。李德才對這個少年眼熟,但一下子想不起少年的名字了,好在少年還認得李德才,以前在西柏坡見過,就和李德才熱情地打了一個招呼。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李德才趕緊請這個少年給毛澤東捎個口信,"就說土佬來了"。

當晚,一輛吉普車來到招待所,把李德才接進了中南海。李德才把要水泥的要求向毛澤東提了後,毛澤東哈哈一笑,"土佬啊土佬,你可一點沒變。不過這事你得找富春副總理啊,他管計劃"。說罷,毛澤東就讓李銀橋給李富春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

事情解決了,李德才卻沒完。臨走的時候,李德才對毛澤東說:"我還要一件禮物",毛澤東很大度地說:"你想要什麼?"李德才從毛澤東的筆筒中抓過一隻鋼筆:"我就要這個"。說完,也不等毛澤東表態,就跑了出去。

一路隨行的秘書,見到李德才和毛澤東如此隨便,十分驚訝,回到招待所後,便豎起拇指對李德才說,"首長,你牛"。李德才把頭一抬,驕傲地說:"這有什麼,我這'土佬'的名號還是他起的呢"!

1960年6月,李德才因心臟病復發,在河北保定病逝,年僅56歲。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無法隱匿的罪行:二戰日軍慰安婦制度,讓婦女蒙受的巨大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