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現在很多影視劇的影響,不少人都認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都是非常的精神飽滿,雖然作戰艱難但起碼在食物問題上不會發愁。畢竟以現代人去飾演那時的戰士,總會給人一種軍糧充足、飽食果腹的錯覺,認為那時的中國軍隊就僅僅是武器裝備不如人,但是如果看到那時的抗日軍隊真正吃得什麼,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軍隊戰鬥力那麼低了,也知道電視劇有多扯淡了。
在抗戰爆發前,國軍作為中國的政府軍隊待遇還是不錯的,每名士兵每天的補給標準也比較高,有大米或者雜糧1.5斤,鹹菜、乾菜半斤,另有足量的醬油、食鹽等,部分部隊還會得到雞蛋和罐頭,但是隨著戰爭的爆發,全國大部分的產糧區淪陷,到抗戰中後期,僅剩西南、西北幾個省還能供給軍隊。
這時國軍的食物補給情況就一路下跌,以1943年駐守潼關的部隊為例,每名士兵每天僅僅只有6-9兩雜糧,以及很少量的醬菜等,很多軍隊都是出於飢餓狀態。當然這還是平時狀態,如果是戰鬥中就更加困難,士兵們吃完身上自帶的一部分乾糧後,幾乎得不到後方的補充。
當時哪怕是戰場上飄起一絲白煙,都可能被日軍發現然後遭到炮火的打擊。與起碼還能得到政府供給的國軍相比,敵後抗戰的八路軍等部隊的處境更加艱難,很多士兵每天甚至只能吃到一頓飯。可見跟影視劇飾演的完全不一樣,所以不要再被騙了。
很大程度上抗戰中,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因為惡劣的補給狀況而大打折扣,面對裝備精良補給充足的日軍自然就不是對手,要知道當時的日軍士兵每天除了700克米飯或餅乾外,還有額外的肉罐頭或者魚罐頭。每個星期還能得到糖果、巧克力等國內捐贈的物資,即便是到後期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失去了大本營的統一補給,還可以憑藉佔領區內的物資吃飽喝足,相比起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待遇不要太好。
所以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中國能挺過八年是非常不容易的,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中國士兵都處於飢餓狀態中。國民政府雖然艱難,但有三類人還是充分保證了供應,這就是後方的黃埔學生兵和空軍的飛行員,這些人每月的軍糧補給還是足量的,而且每個月還能得到額外的補充。
再就是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了,不過他們更多是由美軍補給,每人每天都能吃到肉和新鮮蔬菜,這支補給充足的部隊後來在緬甸戰場上也是展示出了非常強悍的作戰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