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的崑崙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國民革命軍投入戰鬥力最強部隊的一場戰役,主要地點位於中國廣西戰略要點崑崙關。

1939年11月,日軍侵佔南寧,12月4日進佔崑崙關。國民政府調集四個戰區五個集團軍的兵力參加桂南會戰,以確保桂越國際交通線的安全。第38集團軍中央軍第5軍奉命主攻崑崙關,12月18日凌晨戰鬥開始打響。12月30日第5軍第三次攻克崑崙關,殲滅第21旅團5000餘人,第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崑崙關

釜底抽薪,目標直指戰略通道

1938年10月,日本佔領武漢和廣州。但日本非但沒有達到迫使中國政府投降的目的,反而遭遇到更頑強的抵抗。日本軍部“南進”派即認定:必須切斷中國對外最後的交通線,以期實現一舉解決“中國事變”的計劃。1939年4月15日,日本海軍部《情況判斷》認定,僅靠陸軍已很難進行內陸方面的大規模積極作戰,“在此情況下,由陸、海軍協同儘快佔領華南沿海的最大貿易港口汕頭。成功之後,即以一個兵團向廣西方向挺進攻佔南寧,以切斷敵經法屬印度支那方面的海外最大補給交通線。” 日本決心發動桂南戰役,為的是徹底切斷中國抵抗其侵略的最主要補給路線。

據日本軍事偵察所得情報,中國獲得外援最重要的路線即法屬印度支那線,僅1939年9月運進中國總噸位14700噸中的12500噸即經此路線,達85%。6月,日本參謀本部《兵要地誌》也強調“一旦進入南寧,以該地為基地,則交通四通八達,遠可通往廣東、湖南、貴州、雲南。所以南寧――諒山的道路,形成了蔣政權聯絡西南的大動脈。為了直接切斷它,首先必須奪取南寧。南寧一旦佔領,無須置重兵於東京灣附近即可以完成作戰目的。”

國門洞開,日軍如入無人之境

1939年9月,中國軍隊擊退了日本陸軍第11軍對長沙的進攻,10月,國民政府在衡山召開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總結了第一次長沙戰役的作戰情況,並決策發動新的攻勢。11月5日,蔣截獲了“日本有南犯企圖”的情報,美、英軍事情報機關也發出情報:“日本艦隊目前在東京灣集結,它說明對南寧的作戰已迫在眉睫。”於是蔣立即從衡山直接飛桂林,為迎戰日本新攻勢作戰鬥安排。

但中國軍隊的準備狀況確實混亂不堪,負責兩廣海防的第16集團軍原總司令夏威因不滿調任,借母喪之機躲在容縣老家,新任蔡廷鍇又不敢就任理事,於是有關日軍進犯的情報無人處理。其上級第四戰區長官遠在廣東韶關,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遠赴重慶。行營、戰區、集團軍三級首腦機關形同虛設。

桂系第16集團軍第46軍的新編第19師駐防欽縣、防城,是一支剛組建的地方隊伍,武器、訓練、士氣都極差,其他部隊部署主要防敵奪取柳州,從欽縣到南寧可以說基本上無防禦兵力。更加嚴重的是,白崇禧趁廣東南路權力真空,令第31軍進駐,防線一下子擴大到上千公里,廣西方向守備力量更加薄弱。

日軍廣西作戰的主力第五師團,為日本陸軍第一流精銳機械化部隊,號稱“鋼軍”。參加過忻口、平型關、臺兒莊等戰役,屢次擔任主攻任務,坂垣徵四郎原為該師團長,他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後,師團長由今村均中將接任,可見日本方面何等重視這次戰役。

1939年11月日軍將第5師團、臺灣混成旅團、第5艦隊等部隱蔽集結於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閃電般出現在欽州灣,疾速登陸,攻陷防城,僅以傷亡908人(死300人)的輕微代價,擊潰了桂軍重兵集團,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國軍轉進

輕敵避戰,戰略要隘迅速陷落

當日軍在欽州方向登陸時,第16集團軍第46軍新編第19師55團團長黃廷才,竟然認為這是敵慣常騷擾而已,不必認真。結果毫無戰鬥準備的新編第19師所屬部隊潰敗,日軍順利登陸。

11月18日,日軍進攻第46軍新19師師部所在地,師長黃固臨陣退縮,竟隻身逃跑,所轄軍隊潰散,日軍繼續北上。而十萬大山區土匪組成許多便衣隊為日軍先導,致使日軍加快北進速度。

11月23日,日軍第5師團在飛機掩護下開始強渡邕江,當夜,135師405團團長伍宗駿擅自令其所轄404、405兩團放棄陣地撤退,韋雲淞命令135師師長蘇祖馨截回所部,伍宗駿抗命不肯恢復原來的陣地,南寧市內正面已無軍隊防守。11月24日上午,日軍第5師團步兵21旅團之步兵21聯隊從市區渡江,下午南寧全城陷落。

日軍唯一遭遇的抵抗,是第170師和第200師的阻擊。第200師第600團在二塘獨戰日軍第21、42兩個聯隊,第170師和第200師在邕寧與日軍激戰。至25日,600團團長邵一之、團副吳其升陣亡,鑑於戰況不利,170師師長黎行恕與200師師長戴安瀾決定撤退,雖然未能阻止日軍前進,但這是日軍自欽、防登陸後遇到的最激烈抵抗。

日軍於26日起,在飛機掩護下猛攻高峰隘,國軍儘管頑強抵抗,終於不支,於12月1日失守高峰隘。12月4日,日軍佔領崑崙關。

崑崙關

重兵集結,周密制定反攻策略

1939年12月8日,蔣終於決定反攻,白崇禧將此決定轉達各部,目標是“攻略崑崙關而後收復南寧”,各部亦開始反攻準備。

1939年12月中旬,國軍集結基本完成。參戰力量有粵系第26、37、35集團軍,桂系第16集團軍,以及中央軍第38集團軍,轄第5、第2、第6、第99、第36軍,作戰師共14個,總兵力達14萬多人。

其中,第5軍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軍,其核心是第200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機械化師,亦是國民革命軍戰鬥力最強的主力部隊之一。1937年3月,該部組建國民黨軍第1支機械化兵團。1938年1月,機械化團擴編為第200師。1938年10月,以200師為基礎擴編為第5軍,包括榮譽第1師、200師、新編第22師。第5軍機械化裝備精良,主要有蘇制T-26坦克80餘輛、義大利制“菲亞特”CV35超輕型坦克90多輛、德制“毫須”裝甲車10餘輛,配屬重炮14團一營擁有150毫米榴彈炮6門,各師均配有大量的山炮、野炮,這樣的裝備,直到抗戰中期,在中國軍隊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1939年12月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營名義發出第一號反攻令。部署為:北路軍,中央軍第5軍主攻崑崙關,中央軍第99軍第92師攻擊七塘側擊崑崙關;西路軍,第一縱隊攻擊高峰隘,第二縱隊在南寧南部阻敵增援;東路軍,第46軍邕欽公路,第66軍攻擊崑崙關側翼;中央軍第99軍另外兩師作為戰略預備隊。

中央軍第5軍制定 “關門打虎”的包圍全殲戰術,以第200師、榮譽第1師正面主攻崑崙關;新編第22師為右翼迂迴部隊,打擊南寧方面日本援兵;兩個補充團擔任左翼迂迴支隊,阻敵退路並阻擊日軍北上的援軍。

戰前,國軍隱蔽集結部隊,第5軍機械化重炮兵旅進至崑崙關敵前沿三四華里的密林,第22師戰車部隊,越過重重大山,向崑崙關南側地區穿插。

崑崙關戰役經過圖

情勢反轉,國軍乘勢穩步推進

崑崙關戰役發動前夕,12月7日後,日軍就不斷得到漢奸密報,說南寧崑崙關以北已有十餘萬國軍陸續集結,狂妄的今村中將對此付之一笑,斷言在南寧以北的山地間,絕不可能有十萬大軍透過,反而整飭軍隊,準備開始向龍州和鎮南關進攻,去奪取中越邊境上的兩個戰略要地。

1939年12月18日凌晨,西路軍桂系第16集團軍第31軍170師在崑崙關西側發起高峰隘戰鬥,東路軍桂系第46軍175師進入崑崙關側後破襲邕欽公路,北路軍中央軍第5軍第200師與榮譽第1師開始攻堅,崑崙關戰役正式打響。

直到中午,日軍步兵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在南寧城內才收到崑崙關及附近地區被中國軍隊攻擊的訊息。然而今村均並不以為然,居然打起了包圍並全殲攻擊上來的華軍的主意:認為崑崙關上佈置的是一個精銳的大隊,只要從南寧城再派出一支部隊,就可以完成對中國軍隊的兩面夾擊,吃掉這塊送上前的肥肉,再順勢反撲關北的攻擊部隊。雖然他輕敵,但為了能達到他全殲華軍的目的,他還是派出了飛機轟炸進攻崑崙關的中國軍隊,協助關上部隊防守。

隨著戰鬥的繼續,榮譽第1師與第200師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其實中國軍隊也暗自納悶,雖然日軍飛機的轟炸十分猛烈,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照理說已經反應過來的日軍應該比現在更加難對付,怎麼都打了一天了還沒有見到過有規模的反擊?難道有什麼陰謀?因此格外小心並不做過快的推進。

至當夜,榮譽1師攻佔了崑崙關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嶺、萬福村、羅塘和411高地;第200師攻佔了653、600兩個高地,西路軍第170師佔領高峰隘附近山頭,阻擊了日軍援軍。

背水一戰,陸空聯合瘋狂反撲

中國軍隊加大攻擊的力度後,日軍知道不妙,背水一戰,異常頑強,憑藉堅固陣地發動一次次的瘋狂反衝擊,很多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1939年12月19日晨7時許,第200師擊潰日軍第3次瘋狂的反衝鋒後,乘勢追殺,撕開了日軍主陣地防線,亂軍裡還突入並消滅了日軍一箇中隊指揮所,榮譽1師第600團遂對各自為戰的日軍分割包圍,並一舉攻佔崑崙關主陣地。

12月19日中午,日軍出動飛機狂轟濫炸,今村均派出第21旅團第21聯隊,由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領抵達崑崙關陣地,並奪回崑崙關主陣地。

12月19日午後,邱清泉率新22師右翼迂迴部隊佔領崑崙關敵後之五塘與六塘。日軍步兵21聯隊救援崑崙關,在炮兵的支援下,突破新22師在五塘的阻擊陣地,進攻九塘時陷入新22師包圍,丟棄了重灌備後,在崑崙關的日軍接應下才逃上崑崙關,在飛機的支援下,在包圍圈裡瘋狂反撲,擊退了崑崙關主陣地上的國軍一個守備團,重奪崑崙關後據守待援。日軍為了對付國軍坦克,動用了很多速射炮,並出動大批敢死隊,身抱炸藥爆破國軍坦克,在飛機的支援下,發動了瘋狂突擊。雖然新22師遭到了較大損失,但六塘則始終被邱清泉堅守住,邱清泉死守六塘成功,給以後的崑崙關戰鬥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2月20日,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親自率旅團主力步兵第42聯隊增援崑崙關。然而邱清泉的新22師在五塘附近堅決地堵截了中村的步兵第42聯隊。

日軍轟炸

步步為營,斬落敵首扭轉頹勢

1939年12月21日,蔣介石對崑崙關戰役及整個桂南戰役進展緩慢極其不滿,給桂林行營及各參戰部隊下達命令:“前方各部隊與炮兵等,如有不積極努力進攻,或不能如限期達成任務者,應即以畏敵論罪,就地處置可也。”

至12月23日,僅第5軍正面進攻的兩個師,傷亡就達2千餘人,日本軍傷亡也在千人以上,戰鬥空前慘烈。杜聿明分析教訓,是日軍在關口兩側有堅固的堡壘工事,組成交叉火力網,致使我軍攻擊失敗,於是決定改變戰法,集中優勢兵力,從外圍攻擊各據點,逐漸縮小包圍圈。國軍改變攻擊戰術後,面對這種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的戰陣,關上的日軍就束手無策了,陣地一旦失守,日軍就很難再反撲成功了。

12月24日,第200師600團第1營打擊敵指揮中樞,當場把中村正雄炸成了重傷,日軍步兵21旅團主力陷入混亂,當天下午,中村發生了嚴重感染並很快衰竭死亡。中村正雄陣亡後,日軍在九塘的攻勢基本陷入停頓。打掃戰場時,在中村正雄屍身上搜出了一個日記本,寫到:“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有‘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軍隊更頑強的軍隊。”

12月25日,容易1師第2團攻下羅塘南高地,全殲守敵二百餘人。12月26日第5軍對崑崙關發動了總攻擊,戴安瀾率第200師擔任正面主攻,他親赴一線戰壕指揮將士衝鋒陷陣。戰鬥中,戴安瀾被日軍炮彈炸傷,仍然帶傷指揮戰鬥,整個200師的將士大受感動,奮力猛攻,一直打到界首高地附近才被日軍阻擊停止攻擊。

崑崙關戰役遺址

狹路相逢,浴血戰鬥驚天泣鬼

界首高地位於崑崙關北,是日軍最堅固的據點,也是崑崙關最高的制高點。國軍決定在28日夜晚強攻界首高地,並調集了榮譽第1師的鄭庭笈團協助第200師強攻,榮譽第1師全體士兵都是久經沙場,戰鬥經驗豐富,並曾在對日作戰中負過傷的老兵,步兵戰鬥力第5軍最強,鄭庭笈的第3團更是以作戰勇猛著稱,被稱做敢死團,團長鄭庭笈也是個敢赤膊上陣舞大刀的拼命三朗,在界首高地攻擊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9年12月28日夜晚,第200師與榮譽第1師鄭庭笈團對界首高地發動了總攻擊。榮譽第1師第3團衝在最前面充當敢死隊,在炮火掩護下,士兵們手身上綁著手榴彈撲向了高地,對一些不好爆破的目標,一些士兵採取了肉彈攻勢,拉燃手榴彈直接衝進了日軍的山洞裡、坑道里深處與日軍同歸於盡,在敢死爆破攻勢下,日軍的界首防禦被打開了,但榮譽第1師第3團的第一批爆破隊員也在日軍的拼死抗擊下,很快就拼完了,鄭庭笈咬牙連續下達了第2、第3梯隊爆破手跟進攻擊的命令。

在界首高地,日軍也派出了身上綁滿炸藥的敢死隊,然而,日軍依然無法阻止國軍的猛攻,戰至天亮國軍衝上了界首高地,以後又打退了殘餘日軍的幾次反撲。

1939年12月29日白天,第5軍完全肅清了界首高地的日軍。

界首大戰是崑崙關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之一,榮譽第1師第3團在這次戰鬥中九個步兵連,七個連長傷亡!鄭庭笈團長身邊的司號長李均也陣亡了,團長鄭庭笈本人也負了3處輕傷。

界首之戰後,日軍步兵21旅團被國軍完全包圍在崑崙關。

12月29日中午,國軍發動了總攻,日軍拼死抵抗,整個崑崙關沒了大規模的槍戰炮戰,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日軍發動的零星肉搏戰或自殺爆炸戰,日軍困獸猶鬥之頑強令人驚奇,國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國軍並未被日軍這種抵抗嚇倒,前仆後繼猛烈攻擊,槍械施展不開就用棍棒大刀與日軍拼命。

12月30日,新編第22師攻克崑崙關,但不久又被日軍奪回。緊接著,又被榮1師攻佔崑崙關北側,但日軍仍頑強守衛這高地的南側。

12月31日,日軍步兵21旅團代理旅團長坂田元一大佐自殺,步兵21旅團的旅團旗燒燬。

1940年1月1日,日軍飛機對崑崙關界首高地北側狂轟濫炸,步兵大舉進攻。榮譽第1師守衛高地的一個團加一個營,戰至僅剩百餘人,但仍堅守陣地。1940年1月2日拂曉,榮譽第1師舉全部殘餘兵力反攻崑崙關界首高地南側,激戰一整天,毫無進展,雙方仍舊維持原有陣地。

1940年1月3日,杜聿明調集200師主力及新22師一部協同榮譽第1師繼續戰鬥,戰況更為慘烈,雙方死傷都極為慘重。入夜,日軍抵擋不住敗退九塘,崑崙關戰役結束。

崑崙關戰役,包圍圈內日軍步兵21旅團基本全部被殲滅,日軍遭受這樣的打擊前所未有,國軍抗擊日軍,能全殲一個精銳旅團,基本消滅了它的全部指揮官,尚無第二例。日軍戰史稱之為:通觀支那事變以來全部時期,這是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

國民政府“崑崙關捷報特刊”

改令換將,徹底葬送不易戰果

1月11日,正當白崇禧釋出部署命令準備開戰時,返回柳州的蔣致白一封信,推翻頭一天的會議上的決定,不準備再把第5軍投進去。白崇禧也不願把從各地調來的桂軍拿去硬拼,而其他地方軍隊見狀也不願意充當炮灰,這樣白崇禧只好發出改變作戰部署的新命令,全部進入固守狀態。蔣介石朝令夕改不僅澆了白崇禧等人的一頭冷水,也給日本方面贏得時間從容部署直至發動反攻的時間。

1月23日,蔣介石命令第四戰區長官張發奎接替白崇禧指揮“桂南戰役”。蔣介石臨陣換帥犯了兵家之大忌,結果中國軍隊在日軍的反攻之下,全線崩潰,徹底葬送將士浴血奮戰取得的不易戰果,令人扼腕。

崑崙關戰役中使用過的中國憲兵盔

2月3日,日軍奪佔九塘、崑崙關,4日,日軍佔領上林,6日佔武鳴,7日佔黎塘。可憐第5軍將士浴血奮戰半月多才攻佔的地盤,頃刻間灰飛煙滅。

2月8日,日軍各部停止追擊,返回南寧,血戰過的崑崙關上,日軍大幅標語留念:“我皇軍擊潰蔣軍三十餘師,已璧還賓陽、崑崙關各地。”

今日聞之,仍義憤填膺!

崑崙關戰役,不乏可圈可點的英雄人物,但視軍隊為“本錢”的國軍,習慣於儲存實力、互相推諉,註定不能挽救深重災難的中國。

2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這艏奇特的戰列艦,成為擊沉“俾斯麥”號的主要力量,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