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英國一向是引領軍事科技發展的領頭羊,例如坦克、雷達等裝備都是英國發明的。但是二戰時英國為什麼沒有研製和裝備當時最先進的步兵槍械半自動步槍?
英國一向是引領軍事科技發展的領頭羊,例如坦克、雷達等裝備都是英國發明的。但是二戰時英國為什麼沒有研製和裝備當時最先進的步兵槍械半自動步槍?
相對於我們,相對於大多數國家,二戰時期的英國還有著“日不落帝國”的餘暉,確實算得上富足。但是英國自己縱向比較,二戰時期的英國就已經走下坡路了。表面上,英國是自布林戰爭開始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美國超越,藉助數百年的餘威慣性,才把“日不落帝國”的架子硬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根本的原因,則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被自己的老邁拖累,輸給了德國,對世界的壟斷性控制被打破,對廣大殖民地的統治手段也日顯落後,空有最廣闊的殖民地,卻依然只是些原材料的提供地,利用工業剪刀差也剪不出多少羊毛,反而開始消耗本土經濟紅利,來維持高昂的控制管理成本,這也是二戰結束後英國不得不大規模放棄殖民地的原因。
一戰、二戰實際上就是被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逼出來的,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也正是當時大多數殖民地地區已經成熟,可以提供大量原材料,滿足大工業生產的需要,卻沒能力消費如此大量的工業品,這才反覆形成發達地區產品過剩,屢屢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所以,英國到了二戰時期,確實還不能說窮,甚至還有相當豐厚的家底,只是家大業大,還沒能理順新的經營思路,正是坐吃山空耗家底的窘迫階段。而英國之所以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統治者,主要依賴的就是強橫的武力,一說到英國的武力,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國的皇家海軍,其實英國陸軍也一直是王牌力量,在整個前膛槍時代,都是統治級的力量,沒有之一,其間只有拿破崙利用火炮運用的領先理念,短暫且未傷及根本的贏過英軍一次。英國空軍更是世界上第一支和海軍陸軍並列的獨立軍中,曾經擁有不少先進的裝備和機型,在世界各國的空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進入現代,英國陸軍就沒有這種統治力了,但依然始終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我們現在是身處一個資訊革命、資訊爆炸後的年代,然而人類歷史發展,到二戰時期,還是處於一種被動的、靠經驗主義發展的狀態,人們觀念的更新,還是一個非常遲緩的過程。
而自動步槍是二戰中後期才給“逼”出來的武器,這種武器的出現,並非是簡單地更換一種武器,而是需要更新整個步兵戰術體系和一部分後勤體系。如果當時的中國軍隊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由於半自動步槍火力確實比栓動步槍猛,那就是王道,但是在歐洲,英國這種老牌帝國,戰場火力主要依靠的是大口徑火炮、是機槍,半自動步槍與栓動步槍之間那點火力優勢,還不足以撼動已經日趨保守的軍隊高層、政府高層對軍隊做出涉及體系變動的改變,更別提英國步兵當時裝備的李恩菲爾德7.7毫米栓動步槍——在中國俗稱“英七七”,從一戰時候起,就是栓動步槍裡有名的快槍,早期版本的半自動步槍在叢集射擊上,跟它相比,優勢也說不上有多明顯,可靠性就更沒法與這款老槍比了。
英國作為當時的頂級強國,所要面對的戰爭局面,和快速發展的世界軍事技術革新,在被二戰打破原有的保守思潮之後,英國才發現自己要補上的短板有多少,而半自動步槍的緊迫性顯然排不到前列,英國步兵要真正從心理上戒斷對李恩菲爾德步槍的依賴,要到1960年代第一波僱傭兵高潮,在與國家級戰爭相比,烈度相對較低的僱傭兵戰場上,輕步兵武器裝備中,自動、半自動火力的優勢,才真正讓當時以英國老兵為主的僱傭兵戰場,得到真正的體驗。
再說,英國在二戰時各種經費十分緊張,而且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海軍才是國防中最重要的支柱力量,國防經費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海軍的經費,陸軍的經費自然就往後靠了。英國在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中,也是損失慘重,1931年英國的國際貿易收支逆差高達1億英鎊,當時英國的失業人員達到300萬人,還有600萬人依靠救濟生存。
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造成希特勒上臺的直接原因,按照傳統的教科書說法,這叫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英國在這場巨大的經濟危機中遭到重創,當時的蘇聯也是如此,但卻趁機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化,而且在當時形成了一個西方的紅色三十年代。
英國是一個島國,國防經費的順序肯定是海空陸,其中海軍佔有絕對的優先權。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英國擁有12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6艘航母、68艘巡洋艦、201艘驅護艦、69艘潛艇,而且皇家海軍的人員素質依舊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是,海軍是個貴族軍種,而英國已經不是那種能夠揮金如土的國家了,這裡花的錢多,別的地方自然就沒錢了,特別是在軍備方面,英國整個1930年代和平主義盛行,想盡一切辦法避免戰爭,要不怎麼會讓綏靖政策這樣有市場呢。
二戰前,各個國家的步兵武器主要就是各種拉大栓的手動步槍,雖然各國也在研製一些半自動,但是當時各個國家裡邊都沒有正式裝備半自動的,蘇聯的半自動SVT還算是不錯的,但是在蘇軍進行的極速擴軍中,半自動步槍依舊是由於需要大量的維護保養工作,缺乏訓練的新兵不能很好的維護,導致故障率非常高,所以在蘇軍中很不受歡迎,最終又換回栓動步槍了。
不只是英國,其他國家也都是主要用栓動步槍,而且這些栓動步槍的效能都差不多,而英軍裝備的李恩菲爾德還算是不錯的,尤其是射速方面更是優勢明顯,是大受好評的快槍。既然能用就先將就用著吧。
何況,本身英國陸軍的規模就不大,而且在戰前,英國對於戰備是很不認真的,所以在1939年9月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的戰爭準備是極不充分的,說老實話,當時德國向波蘭發動進攻的時候,英國、法國要真向德國進攻會十分困難,兩國都遠遠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當時,英國陸軍擁有5個師,19.7萬人,不過英軍全部是常備兵,也就是整個陸軍都是職業軍人,兵役期長達7年。由於服役時間長,所以訓練比較充分,所以士兵的槍法都不錯,精確射擊在英軍中擁有非常穩固的地位,有點類似於日軍強調“百發百中的三八式勝於百發一中的衝鋒槍”,所以只專注於栓動步槍而忽視了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
除了經濟上的原因,英國自身的輕武器研製能力也是比較薄弱,二戰中英軍輕武器無論是步槍還是手槍,絕大多數都是一戰時期的傢伙,不過,衝鋒槍和機槍除外,而且機槍還是捷克人給研製的,英國人是引進的現成產品。而二戰前,各國的半自動步槍基本上都沒有真正過關的,所以英國也就沒有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而且本身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射速也是栓動步槍裡邊最快的,所以英國人也就不著急要更換步槍了。
二戰時期的英國不僅遠遠無法同“日不落帝國”鼎盛時期相比,甚至都也無法稱之為富足裕,接連幾次戰爭幾乎已經將大英帝國的國庫掏空了,特別是一戰的巨大戰爭消耗使得英國元氣大傷,19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紀大蕭條更是使得英國的軍費開支捉襟見肘。到了二戰爆發,英國許多殖民地都不同程度遭到了德日入侵。沒有了這些殖民地源源不斷輸送工業原料,困守英倫三島的英國自然是因為囊中羞澀而無法研發和裝備在當時還算是新鮮事物的半自動步槍了。當時英國陸軍的主力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已經裝備了數十年,裝備數量十分龐大。要迅速替換數量如此龐大的步槍,財政壓力可想而知。況且,英國是個海權國家,作為島國,唯有確保海軍的優勢才能更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有限的財政自然要更偏向海軍。
當然,半自動步槍被廣泛接受太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戰前世界第一工業和經濟強國美國也是在1936年才開始裝備M1伽蘭德步槍。這個時候的英國還在奉行綏靖政策,對於戰爭完全沒有做好思想和物質準備。不可能,也沒時間去研發半自動步槍。
所以,第一是沒有足夠財力,第二是現有的栓動步槍效能也不算落後,再加上思想上不重視,這就導致英國在二戰中就沒研發裝備半自動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