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麥克阿瑟作為盟軍的最高指揮官,負責主持對日本的佔領工作,在起初很多人認為日軍一定會透過各種手段來抗拒美軍,因為即使是剛剛宣佈投降時的日本,在國內也還是擁有著300萬的軍隊,而駐日美軍在人數最多的時候,也不過70萬,這還是後來朝鮮戰爭爆發後算上朝鮮駐軍的數量。
因此在麥克阿瑟1945年8月前往日本進行受降的時候,美軍中很多人就對此行表達了擔憂,在當時因為珍珠港事件的影響,日本人被認為是殘忍、背信棄義、不守承諾的,因此很多軍官在日本投降之初都拒絕擔任對日本的佔領任務。
其中就包括後來在朝鮮戰爭中打出釜山防禦戰的沃克將軍,但是在眾多的美軍將領中,麥克阿瑟卻是堅決的前往東京,而且是第一批登上了日本的本土,而他此時帶去的部隊還不足4000人。
至於為什麼麥克阿瑟敢於在當時那樣的條件下親自前往日本,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他將此事歸結到40年前他的一次經歷。1905年,剛剛從軍校畢業的麥克阿瑟跟隨擔任菲律賓美軍最高指揮官的父親一道前往日本進行交流,當時的麥克阿瑟絕對可以說的上是一個浪子,行動無拘無束,十分具有典型的美式自由做派,然而當他登上日本本土考察日本軍隊時,這裡發生的事情讓他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貫以自由散漫而著稱的美軍軍官代表麥克阿瑟在進入日本軍營後,感受到了一種非常嚴格的軍事制度,整個兵營中從士兵到軍官都表現出了一種絕對的對上級的服從,而在隨後的觀摩中,麥克阿瑟發現了這種情況的來源,那就是基於對天皇統治的絕對認同和服從,而這也是日本軍隊乃至整個日本國家執行的基礎,甚至當士兵被命令以天皇的名義執行任務時,他們會絲毫沒有顧忌的去執行,不論是什麼樣的任務。
40年後,當成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的麥克阿瑟再一次登上日本本土時,這一段經歷給了他管理日本的思路,那就是依靠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來保證日本的穩定,而這在其中的很多年中都表現出了作用,也因此,麥克阿瑟成為了日本天皇的實際保護人,而正是透過天皇在民眾中的權威,極少數的美國軍隊保證了從後數年內日本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