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眾所周知,1937年8月,駐紮在西北地區的紅軍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大名鼎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建軍初期,這支部隊一共下轄3個師、6個旅、12個主力團。其中,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2師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70團。這支部隊曾經輝煌一時,但是最終卻隕落於大別山的崇山峻嶺之間,這是為什麼?

王宏坤

提到八路軍第770團,要從成立於鄂豫皖蘇區的紅10師開始說起。1932年12月,王宏坤率領紅10師來到了川北地區。經過半年多的苦戰,這支部隊先後殲敵數千人,並且被擴編為紅四方面軍第4軍。全軍下轄3個師,即第10、第11、第12師。劉世模、張才千、張賢約先後擔任過紅12師師長,徐長勳和胡奇才先後擔任過紅12師政委。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合作抗日的協議,我黨以紅12師為主體組建了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70團。據統計,全團約有2600人,由張才千擔任團長,胡奇才擔任副團長,袁淵擔任參謀長,蕭元禮擔任政訓處主任。第770團共有三個營,三個營長分別為:卜萬科、張學文、張德發。開國中將滕海清,他在此時只是第一營副營長。

張才千

建軍以後,這個團在八路軍第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的指揮下,長期駐守隴東地區,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的西南大門。根據張才千的回憶,第770團奉命駐紮在甘肅慶陽。團部駐紮在驛馬關,第一營先後駐紮在寧縣縣城、白馬鋪、孟壩鎮、驛馬關等地,第二營和第三營長期駐守在白馬鋪、夏澇池、驛馬關、孟壩鎮一線。

在此期間,副團長胡奇才很快被調走,他後來去了山東。卜萬科很快升為副團長,張學文病逝於1942年,蕭元禮和宋景華先後擔任過團政委,袁淵、張德發、滕海清等人被調走。到了1944年,第770團的營以上指揮員主要有:團長張才千、團政委宋景華、副團長卜萬科、參謀長李迎希、政治處主任曹傳贊、營長郭應春、王厚安……

胡奇才

第770團在隴東地區集生產、訓練、戰鬥於一體,一邊墾荒屯田,一邊固守城防。在第385旅旅長王維舟和副旅長耿飆等人的指揮下,第770團等部屢次取得了反摩擦鬥爭的勝利,並且迫使頑軍主動撤出了慶陽縣城等地,從而維護了統一戰線,同時保衛了陝甘寧邊區的安全。閒暇之餘,這個團還抽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從20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第770團在張才千和宋景華的率領下來到了大鳳川。大鳳川,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子午嶺林區。在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山,而且稀無人煙。這個團的上千名指戰員硬是靠自己的雙手,很快在這荒山野嶺中擺開了屯墾的戰場。經過數年苦戰,他們先後開墾出了三萬多畝田地,並且生產出數千石糧食。

滕海清

老紅軍馬錫五曾經寫過一首詩,他熱情地讚揚了第770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數代荒山變良田,屯軍積糧依此山,為國為民皆模範,白河將士古今傳 。第770團終於實現了蔬菜、肉食、糧食的全部自給,還向黨中央上交了多餘的糧食,以支援抗日前線。不過,該部長期駐守後方,長期墾荒,其戰鬥力因此有所衰減。

1944年,第770團團部和兩個營奉命挺進豫西,去開闢新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第三營奉命留守大鳳川,後來被編入了西北野戰軍警備第3旅第5團。挺進豫西的這支部隊由張才千任司令員兼政委,李迎希任參謀長,劉健挺任政治部主任。這個支隊下轄兩個團,共有約1200人,其中比較出名的團級指揮員有:卜萬科、舒烈光、王厚安……

卜萬科

1945年初,這支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河南軍區第4支隊兼第4軍分割槽。據查證,這支部隊的轄區主要為密縣、禹縣、新鄭、郟縣……即位於現在的鄭州、許昌、平頂山之間的山區。這支部隊,主要包括第10團、第12團、密縣獨立團、禹縣獨立團……抗戰結束後,這支部隊南下桐柏山,隨後和由李先念指揮的新四軍第5師會師於大別山。

接著,八路軍河南軍區的主力部隊和新四軍第5師、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一部、王震的八路軍南下支隊……被合編為中原軍區。張才千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2旅第5團,他改任為第2旅旅長。後來,楊秀坤和劉健挺分別擔任過第2旅旅長和旅政委。根據老紅軍秦忠的回憶,楊洪先和舒烈光分別擔任過第5團團長和團政委。

劉建挺

1946年6月,敵軍已經集結了數十萬人,重點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企圖圍殲中原軍區的主力部隊。在這個背景下,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2旅和友軍一起奉命參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圍。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王樹聲將軍指揮第2旅、第3旅、第15旅(欠一個團)等部共一萬餘人,先是強渡襄河,然後經過激戰來到了位於鄂西北的武當山區。

來到鄂西北地區以後,第5團已經是損失近半。不久,我軍以第5團為基礎組建了鄂西北軍區第2軍分割槽,由楊秀坤任軍分割槽司令員,劉健挺任軍分割槽政委。至於張才千,他先是改任為鄂西北軍區參謀長,後來又兼任為第4軍分割槽司令員。由於敵軍的重兵圍剿,而且我軍一直缺衣少糧,所以第5團等部無奈奉命轉移到外線區域作戰。

蕭元禮

根據秦忠的回憶,這支部隊帶上了一些地方幹部,共有800多人。楊洪先任團長,舒烈光任政委,秦忠任副政委,徐養德任參謀長。1947年2月,第5團因為中途休息了一天,所以貽誤了戰機。這個團因此錯過了南渡長江的機會,無奈東渡襄河,並且轉戰鄂豫邊區。與此同時,張才千未能等到第5團,他則率部渡江南下來到了湖北五峰。

南下或者北上的道路都已經被敵軍堵死,所以第5團決定向東南方向進軍,重返大別山,然後挺進豫皖蘇解放區。秦忠回憶,我軍經過激戰很快來到了桐柏山區。但是,此時的第5團已經非常疲憊,全團還有不到800人。同年3月,第5團在信陽白廟子遭到了敵軍一個團的伏擊。我軍拼死一戰,終於殺出了包圍圈,但是秦忠不幸負傷。

袁淵

接著,第5團的餘部在湖北黃安七里坪以北的郭家河地區再次遭到了敵軍的伏擊。據查證,這股敵軍為河南省光山縣黃家寨保安團。此時的我軍不僅缺衣少糧,而且彈藥匱乏,全軍從上到下都極其疲憊。也可以說,我軍在此時計程車氣已經非常低迷。這股敵軍裝備不錯,而且以逸待勞,極其熟悉當地的環境和地形,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

最終,第5團的餘部竟然被保安團擊潰了,何其悲壯!劉健挺率部拼死突圍到了安徽境內,但是該部又多次遭到敵軍的伏擊或者圍攻。就這樣,第5團被徹底打散了。我暫未查詢到團長楊洪先的具體資料,至於團政委舒烈光壯烈犧牲。楊秀坤突圍後來到了以王宏坤為司令員的桐柏軍區工作,劉健挺來到了皖西軍區擔任軍分割槽副政委。

宋景華

據統計,第5團被打散後,先後有幾十名指戰員找到了大部隊。他們要麼加入了以王宏坤為首的桐柏軍區,要麼加入了以張才千為首的江漢軍區。建國前,這些指戰員大多被編入了湖北軍區獨立第1師。可以說,八路軍第770團的主力部隊隕落於大別山區,並未留下什麼餘脈。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十名指戰員,他們散落在了全國各地。

留在西北地區的八路軍第770團第3營,後來被編入了彭德懷麾下的西北野戰軍警備第3旅第5團,旅長是黃羅斌,團長是郭應春。1949年2月,這支部隊被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4軍第11師第31團。1953年,這支部隊被改編為第32團。據查證,第32團第9連,其前身正是八路軍第770團第2營第6連。郭應春,他是原八路軍第770團的一名營長。

建國以後,這支部隊出了許多開國將校,例如:張才千,開國中將,原副總參謀長、武漢軍區司令員;胡奇才,開國中將,原工程兵副司令員;袁淵,開國少將,原解放軍政治學院副教育長兼佇列部部長;蕭元禮,開國少將,原廣州軍區副政委;李迎希,開國少將,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滕海清,開國中將,原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另外還有:卜萬科少將、郭應春大校、曹傳贊少將、宋景華少將、劉健挺少將、張德發大校、餘品軒少將、江鴻海少將、鍾池少將、官宗禮少將、程登志少將……至於楊秀坤,他曾經擔任過第47軍副軍長,並未獲得軍銜,他後來擔任過河南省民政廳副廳長。秦忠,他也沒有獲得軍銜。建國以後,他曾經擔任過湖北省經貿委副主任。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留守隴東、中原逐鹿(張才千)、王宏坤回憶錄、徐向前回憶錄、許世友回憶錄、陳再道回憶錄、秦忠回憶中原突圍、紅四方面軍戰史資料彙編、王樹聲回憶錄、王樹聲軍事文選、張國燾自述、坎坷的路(胡奇才)、中原突圍史、鐵流千里、八路軍史、隴東革命根據地、第4軍軍史……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13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宿北戰役首殲整編師,師長戴之奇舉槍自殺,粟裕:找副好棺木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