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火力、機動、防護是坦克的三大要素,一輛坦克只有實現對這三大要素的均衡發展,才能夠成為一輛效能優越的現代坦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在這三大要素的權衡中出現了偏重火力要素的設計。

而一輛坦克的火力要強大,就需要身管更長、口徑更大的坦克炮。而整體規格更大的坦克炮,又需要坦克設計直徑更大的炮塔座圈,坦克整體的重量不得不增大,機動性下降,最終導致火力、機動、防護三大要素之間形成了惡性迴圈。

更大的坦克炮需要更大的炮塔座圈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破甲彈技術的成熟和制導技術的普及,導彈開始成為陸地戰場上一種威力強大的新生武器。尤其是對於曾經的坦克來說,一枚體積不大的反坦克導彈完全就能夠癱瘓甚至完全摧毀一輛造價昂貴的重型坦克。

戰後破甲彈技術也得到了完善和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世界上主要的幾個國家都開始嘗試將反坦克導彈搬到坦克上,用反坦克導彈來執行反裝甲任務,而坦克主炮則用來執行要求綜合較低的步兵支援和破障任務上。自此,坦克導彈化的序幕開始拉起,而法國和美國則是導彈坦克浪潮中的兩個典型代表。

導彈外接的法蘭西——法國的坦克導彈化之路

法國是二戰結束後第一個進行坦克導彈化嘗試的國家,這也和當時法國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當時法國也是二戰戰勝國之一,但是其本土重工業在二戰中遭受了較大的破壞,沒辦法再像美蘇陸軍裝甲部隊那樣發展完善的輕、中、重型坦克。

因此戰後法國坦克走了高火力、高機動、輕裝甲的發展路線,最為著名的當屬AMX13系列輕型坦克,只保留了對輕型武器的防護能力,但是卻裝備了搖擺式炮塔和從75毫米到105毫米各種規格的坦克炮。

AMX13坦克

在反坦克導彈出現後,追求坦克火力的法國人自然馬上就注意到了這種新型反坦克武器的未來潛力,並首先在AMX-13/75輕型坦克上嘗試安裝SS10反坦克導彈。SS10反坦克導彈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化的反坦克導彈,因此改裝後的AMX13/SS10坦克也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安裝反坦克導彈的坦克。

不過法國陸軍對AMX13/SS10坦克的綜合表現並不是非常滿意,主要是因為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化的反坦克導彈,SS10反坦克導彈在工作時需要手動操作、目視跟蹤,導彈的命中率和射手的訓練水平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SS10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並不快,只有80km/h,射程也僅有1600米。如果AMX13輕型坦克要使用SS10反坦克導彈,就需要減速甚至是停車。因此在實戰中,法軍並不用其進行反坦克作戰,而是用來執行對工事等固定目標的摧毀上。

不過隨著SS10的改進型SS11反坦克導彈的出現,情況開始出現了好轉。SS11反坦克導彈整體規格上比SS10反坦克導彈大了差不多一倍,導彈分為戰鬥艙和運載艙兩個部分,最大射程延伸到3000米,最大破甲厚度達到555毫米左右,已經達到同時期西方主流12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

AMX13/SS11導彈坦克

雖然AMX13/SS11坦克已經具備了相當不錯的實戰效能,但是對於法軍來說,該坦克仍然是一款不成熟的導彈坦克。因為早期簡陋的制導技術,即使是對車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訓練,SS11反坦克導彈對於遠距離目標的命中率一直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始終沒達到法軍對其的期待。

SS11反坦克導彈使用頗為不便

此外,SS11反坦克導彈十分嬌貴,不使用時甚至需要將戰鬥艙和運載艙分開進行儲存,使用起來十分不方便。正是因為這些遲遲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法國雖然在坦克導彈化嘗試中領先一步,卻未能夠如此前預期那樣實現大規模的運用和發展。

希望一步到位的美利堅——美國的炮射導彈之路

和法國正好相反,美國在戰後並沒有將反坦克導彈作為自己坦克發展路上的第一選項。在法國不斷嘗試將SS11反坦克導彈安裝在AMX13坦克上時,美國除了進口少量的SS11反坦克導彈進行測試外,仍然將坦克炮作為戰後坦克的主要武備。

美國認為SS11還存在很多問題

美國人不急不慢的態度來源於當時反坦克導彈效能的不完善,通過對法制SS11反坦克導彈的測試,美國認為靠射手手動控制的反坦克導彈在實戰中的效能非常低,完全無法達到替代一部分坦克主炮作戰任務的需求。反坦克導彈只有採用效能更為穩定的半自動制導方式,才能夠滿足作戰目的。

美國更青睞炮射導彈

和法國將導彈外接在坦克外的設計不同,美國認為將導彈儲存在坦克內部,不僅更加方便車組人員取用,而且也不會被戰場上的流彈損壞。因此,美軍決定跳過外接導彈這一步,直接開始進行炮射導彈的研製,期望能夠直接實現一步到位。

美國的設計思路很簡單,就是讓坦克搭載一門大口徑的低壓滑膛炮。這樣一方面可以安全的使用炮射導彈,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這門主炮執行要求較低的炮火支援任務,同時低膛壓坦克炮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成本比高膛壓坦克炮要低上不少,可謂是一舉多得。

最終選定了152毫米大口徑滑膛炮作為坦克主炮

不過此時美軍正在大搞武器通用化,美國陸軍的炮射導彈專案自然不可能成為特例,很快就被美國國防部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炮射導彈專案合在了一起,這也就是著名的“152毫米口徑兩用炮框架”(CVWS)。

CVWS簡單來說就是讓60年代美軍的M60A2/MBT70/M551這三種導彈坦克能夠統一使用“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因為M60A2/MBT70/M551這三種坦克已經要求使用“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因此其使用的XM150/XM162/XM81三種坦克炮除了身管長度不同之外,藥室和口徑完全相同,所以這三輛坦克的普通彈藥也能夠互相通用。

M60A2導彈坦克

不幸的是,美國的導彈坦克發展之路和現在美國的先進武器一樣,因集成了過多先進的技術而遭遇了重達挑戰。首先是炮射導彈有一段最小射程,在這段最小射程內,炮射導彈無法進行制導,只能夠像普通炮彈一樣進行攻擊。以XM81坦克炮為例,其發射“橡樹棍”炮射導彈的最小射程為730米,一旦和敵方坦克發生遭遇戰,就很危險了。

炮射導彈的造價也很高昂

此外,炮射導彈高昂的造價也是一個大問題。“橡樹棍”炮射導彈的造價已經是同口徑坦克炮彈藥的20倍左右,但是其作戰效能相對於常規彈藥的提升並沒有達到和其造價相匹配的程度。

正是因為太過朝前的技術以及和其成本不相稱的高昂造價,迫使美國不得不放棄MBT70導彈坦克,並提前退役了M60A2/M551導彈坦克。

總結——與時代不相符的超前設想

誠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導彈技術,尤其是反坦克導彈技術得到了飛快的發展。但是此時的導彈武器不僅造價昂貴,而且從制導技術到效能穩定性都還存在很多問題,根本無法像美國、法國所期待的那樣,承擔起反裝甲作戰的重任。

雖然失敗,但也留下了技術儲備

雖然從現在炮射導彈的發展情況來看,美國的導彈坦克發展之路要比法國更為靠譜一些,但在當時也還是一種過於超前的設想。不過,這些失敗的導彈坦克除了經驗教訓,也給後面美、法兩國反坦克導彈技術的發展留下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600名海軍士兵被困, 生命最後時刻唱響國歌, 艦長失職內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