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呂正操

1937年10月起,在冀中冀北地區的抗日戰場上,一支名為"人民自衛軍"的武裝力量異軍突起,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日軍在冀中戰場上的又一個硬釘子,這支隊伍的出現,也將呂正操的名字,傳遍整個冀中地區和抗戰戰場。

呂正操1904年出生在遼寧海城的貧苦家庭中,少年時曾目睹日軍殘害鄉里,親人也曾慘遭毒手,自那時起呂正操就立志驅逐日寇。在帶領人民自衛軍在冀中抗日時,由於身處平原,同時冀中抗日根據地是直面敵軍正面,呂正操率隊展開游擊戰,在半年的時間裡,與日軍作戰過百次,威名遠播。

除了呂正操帶領的部隊,當時冀中地區還有一支由當地武裝力量自發組成的游擊隊,人數在5000人左右,領導者是高順成。與呂正操的正規軍不同,高順成這支隊伍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是地方力量組織,軍紀散亂且物資也沒有保障,甚至出現了士兵搶劫百姓的現象。

抗戰時期,呂正操在冀中抗日前線

但出乎高順成意料的是,在這次大會上,呂正操宣佈將遊擊第一師更名為獨立第一旅,並任命高順成為旅長。然而呂正操這種寬容大度的胸懷,並沒有感化高順成,甚至在後來前往軍區開會時,半途逃跑企圖投敵,但是意圖被警衛隊發現,被當場逮捕並擊斃。

此時正值冀中抗日激烈之時,高順成的行為極大影響了軍心,尤其是收編之前就跟隨他計程車兵們。為了穩定將士,呂正操將高順成與其他士兵區別對待,對他的家屬也妥善安置,並表示只追究個人,其他人不予追責。經過此事和後來的幾次壯大,這支隊伍成為了冀中地區早期抗日的主要力量。

後來在1938年5月,人民自衛軍被整編入冀中軍區,改製為八路軍第三縱隊,之後就留在晉察冀軍區駐防,呂正操任軍區司令。此後冀中軍區在呂正操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平原游擊戰,與此同時,革命隊伍迅速發展壯大,軍區部隊發展到10萬人的規模,正因如此,才有了幾個月後,當賀龍率軍來到冀中時,對呂正操說的那番話。

冀中軍區軍民

此時的賀龍,正帶領120師,在山西西北地區抗戰,並開闢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在根據地鞏固後,賀龍便率軍奔赴冀中地區,與那裡的呂正操會師。會師後,賀龍對呂正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這個司令可不小啊,冀中地區的人口可比陝甘寧多兩倍啊"。

在此之前,呂正操早就聽聞賀龍的威名,對於賀龍的到來大喜過望,稱他為"賀老總",在1940年賀龍離開冀中地區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呂正操跟隨賀龍經歷了諸多戰役,包括著名的陳莊大捷,這段經歷對呂正操的軍旅生涯有很深遠的積極影響。

在見到賀龍之前,呂正操一直對自己的舊身份有些在意,因為他早年是國民黨的副官,雖然如今投身抗日,但是這段經歷依然是呂正操心頭上的一根刺,但是賀龍的一席話,讓呂正操大徹大悟,此後再不拘泥於此。

那是在1940年,賀龍率軍離開冀中地區之前。在離別之際,呂正操對賀龍說出了心中的這份憂慮:"賀老總,你知道的,我和你們不同,沒有和共產黨一起經歷過土地革命,也沒有參加過長征,況且我還是個舊軍人,共產黨和八路軍打仗的本事,我只學了個皮毛而已。"

1941年,呂正操(中間站立者)在白洋淀

久經沙場的賀龍自然明白他話中的意思,便打趣道:"你總說你自己是舊軍人,也是個小軍閥,那跟你比我算啥啊,我在舊軍隊中還當軍長呢!你是小軍閥的話,我就是大軍閥了,現在不照樣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既然走上革命的道路,跟了毛主席,就要有思想上的覺悟,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革命,搞抗日不動搖。"

這番話讓呂正操徹底明白過來,舊軍隊的身份,並不是共產黨看重的,賀龍早年曾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過北伐戰爭,還擔任過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和第二十軍軍長,這樣的"大軍閥"都能被黨看重,他這個小軍官又算得上什麼?在此後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呂正操再也沒有因為舊軍隊身份而耿耿於懷,一心一意踏踏實實幹革命。

醍醐灌頂的呂正操想必會回想起當年加入共產黨時,遠在千里之外的老上司託人送給他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聊聊幾個字:"必之(呂正操字必之),你這條路走對了"。彼時的呂正操剛剛經歷從國民黨到共產黨員的身份轉變,老上司的這張紙條,讓他喜極而泣,堅定了信念,而這個老上司,就是與呂正操有著一生情緣的張學良

說來也巧,張學良和呂正操情誼的起源,也是因為字。呂正操18歲就在瀋陽報名參軍,剛進入軍隊時,他就在張學良麾下當兵,因為少年時曾經讀過幾年書,呂正操很快便被選去做文書一職。一日,張學良見呂正操字型工整,一看就是讀書人,便和他親切交談,發現呂正操是一個舉止穩重的文人。

年輕時的張學良和呂正操

此後,張學良便對這個"文兵"很是關懷,沒多久後,呂正操被張學良親自推介,前往講武堂學習,這也是他走出去的地方。此時的張學良,兼任講武堂校長,這樣一來,兩人的關係,在上下級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師生關係。

講武堂是東北地區的最高軍事學府,同時也是東北軍的源泉,呂正操在講武堂第一次接受了較為系統化的軍事訓練,很多與他同期的學員,後來在抗戰中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如綏遠遊擊軍司令李樹萬、開國少將管松濤等。

在西安事變以前,張學良每當去各地進行演講或出席活動,常會帶著呂正操,在這期間,呂正操不僅學習了英語,而且接觸到了網球運動,這也是他的"三大愛好"之一,即使在戰火紛飛的抗戰期間,呂正操也不忘打網球,且到了晚年,這一愛好也不曾丟掉,90多歲時還在打球

待張學良成立錦州司令部時,將呂正操作為自己的副官,跟隨左右,直到西安事變的發生。可以設想,如果沒有西安事變,呂正操本應該和張學良一起踏上征戰,中國的歷史也會被改寫。

1940年,呂正操(右二)在河北

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楊虎城與周恩來在西安會談,商議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一事,呂正操也參加了這次會談,這也是呂正操第一次接觸共產黨人士。此次會談成功促進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改變了蔣介石急於"剿共"的現狀,迫使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但是呂正操不知道,在此時同樣改變的,將會是他的人生軌跡。

會談結束後,張學良告知呂正操要送蔣介石回南京,敏銳的呂正操似乎是察覺到了什麼,強烈建議張學良不要去,張學良卻表示,要不了幾天就回來了。後面發生的事,人盡皆知,張學良被軟禁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呂正操和張學良的再相逢,就要到55年後了。

西安事變不僅是張學良人生的一道坎,也是呂正操人生的分水嶺。事變後第二年,呂正操便加入了共產黨,踏上了革命的隊伍,而為他開啟這扇門的人,是羅瑞卿。

呂正操與羅瑞卿的相識,正是在西安事變的會談時期,當時呂正操就住在中共代表團的樓下。彼時的呂正操,已對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厭惡許久,且曾目睹親人被日軍殘害的他,渴望的是上戰場殺敵,而不是做一個秘書,一個文兵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

和羅瑞卿的交談,改變了呂正操對共產黨的看法,認為這是一個可以真正驅逐日軍,進行革命的組織,便萌生了入黨的想法,而張學良被扣押,成為這件事的跳板。

1937年5月,呂正操加入了共產黨,當張學良聽聞後,讓四弟張學思幫忙,將那張紙交給呂正操,這就有了呂正操喜極而泣的一幕。

而加入共產黨的呂正操,也終於拿起了槍,帶領東北軍六九一團奔赴抗日前線,投身抗日。張學良的支援,消除了呂正操的後顧之憂,也正因此,正在冀中地區帶領六九一團抗日的呂正操,決定脫離東北軍,並對部隊進行改制,而改制後的名字,就是人民自衛軍。

投身抗戰後,呂正操率領的冀中部隊是抗日前線的中堅力量,為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其中就包括1940年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我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在此次戰役中,冀中軍區在呂正操的帶領下,對冀中鐵路等交通進行阻斷,先後對平漢路,北寧路等進行破壞,共計毀壞鐵路500餘公里,有效阻止了平漢路的敵人向正太路增援。後又陸續組織了任丘等地區的戰役,拔掉敵據點數十個。

在第三階段,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中,呂正操率領部隊共殲敵上千名,給予日軍沉痛的打擊,呂正操部隊在百團大戰中的輝煌戰果,受到了軍委總部的嘉獎。

抗戰時期,冀中地區八路軍

在1941年至1943年期間,呂正操帶領部隊在冀中平原上,利用地形,帶領將士採用地雷戰、地道戰、蘑菇戰等游擊戰法,將日軍玩弄於股掌之間。

很快,這些優秀的戰術在各抗日根據地迅速傳播開來,有效打擊了日軍,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戰術的出現,很大程度的激起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使得很多平民百姓也加入到抗戰中來,這種對人民群眾的鼓動性,並非是一兩場簡單的戰役勝利就能帶來的。

正是由於這些戰術,呂正操帶領部隊多次破壞日軍計劃,使得日軍在冀中地區陷入極其被動的境地,這也引起了日軍華北司令員崗村寧次的憤怒

1942年5月,崗村寧次集結了5萬精銳,對冀中地區開展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掃蕩,在日軍猛烈的進攻中,呂正操被迫分散部隊進行轉移。當呂正操和黨政機關領導人員轉移到掌史村時,軍中一個排長投敵叛變,頓時,數千人的安危懸於一線。

呂正操(左三)與聶榮臻(左二)、賀龍(右三)等人

幸運的是,日軍似乎並不相信這個叛變的排長,也沒有調集兵力發起猛攻。呂正操猜測,可能是日軍無法調集精銳部隊前來,若真如此,我軍完全可以進行突圍,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這天晚上,呂正操下令部隊準備進行突圍。

為了迷惑敵人,同時也為了驗證判斷,呂正操下令,敵人不到眼前不能用迫擊炮等重武器攻擊。突圍開始後,呂正操發現日軍遲遲沒有作出大規模反擊,更加印證了心中的猜想,當即下令,全軍出擊。一時間,各式重武器紛紛開火,給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當下陣型潰散,四散奔逃。

呂正操部隊乘勝追擊,重創日軍。這次游擊戰後來被稱為掌史突圍戰,在此次突圍中,我軍傷亡還不到敵軍的1/10,這場戰鬥也被中央軍委評價為"平原游擊戰堅持村落防禦戰的典範",呂正操也名揚全國,更被中央軍委致電嘉獎。

1943年8月,中央軍委命呂正操帶集中部分主力,前去晉綏軍區出任司令員,這是呂正操投身抗日以來,首次離開冀中軍區任職。在冀中奮戰多年的他,早已經與這片土地,心中早已經形成了濃厚的冀中情節,在離開時,呂正操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

呂正操和妻子劉沙、兒子

後來,晚年的呂正操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名曾經長期生活,戰鬥在冀中地區的老戰士,我對那裡的人民,對那裡的每一條河流,每個村莊,每片田野,甚至一草一木都有特別的感情,我深深懷念著那裡的一切。冀中人民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我們,培育和壯大了人民子弟兵,如果沒有冀中人民的流血犧牲和浴血奮戰,我們這些人能不能活下來,都很難說,每當我回憶起這些,總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1945年,當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傳來,呂正操十分激動,拿起球拍打起了網球,這也是他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隻要打勝仗,就會打場網球。並且從1956年起,呂正操一直擔任全國網球協會主席,耄耋之年還獲得國際網聯最高榮譽獎,90多歲時仍然在打網球。

呂正操曾說,我的一生就喜歡幹三件事兒:"打日本,管鐵路和打網球。"打日本自然就是抗戰,打網球是他早年跟隨張學良時,養成的習慣,而管鐵路則是抗日結束後,呂正操完成的又一項出色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剛剛經過抗戰,國內的鐵路一塌糊塗,火車也破壞嚴重,這些都為我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後勤和軍用物資的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淮海戰役,陳毅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在當時,我軍在物資運輸方面的窘境,而這種窘迫到了遼瀋戰役時,則不復存在,因為此時的鐵路,在呂正操的工作領導下,已經煥然一新。

戰爭時期鐵路運輸物資

1946年7月,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東北鐵路管理總局,並任命呂正操為局長,在他的有力領導下,東北地區被抗戰破壞的鐵路逐漸修繕。在遼瀋戰役的錦州一戰中,我軍數10萬部隊的裝備和後勤物資補給,全部是透過呂正操修建的東北鐵路系統完成的。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推出來的,那麼遼瀋戰役的勝利,就是用火車拉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呂正操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鐵路建設中,特別是西南地區的幾條火車交通要道,如貴昆線、成昆線和川黔線,這些交通要道的落成,為促進西南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除此之外,抗美援朝時期,呂正操也負責物資運輸和鐵路搶修的相關工作,針對美軍對我方實施的空中交通封鎖和鐵路轟炸,呂正操親自上陣帶領士兵們建立起一條堅固的運輸線,在美軍的重重封鎖下,仍然完成了補給物資的運輸工作,鄧小平曾經這樣說:"沒有呂正操的後勤支援,朝鮮戰爭會變得更加艱難。"

1984年,一個人的突然到訪,讓呂正操一個持續了40多年的心願,終於有機會得以實現,這個心願便是和張學良重逢,到訪的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學良的侄女張閭蘅。

張閭蘅的來訪,為呂正操帶來了張學良的訊息,讓他很是激動,離別時託張閭蘅給張學良帶了幾罐新茶葉和一幅健身球,雖然呂正操特別想與張學良重逢,但由於一些特定原因未能實現。在此後的幾年中,張閭蘅一直是二人來往的橋樑,直到1991年,在張閭蘅的又一次到訪中,給呂正操帶來了張學良即將去美國探親的訊息。

張閭蘅(後排女)與張學良夫婦

1991年5月,呂正操飛赴大洋彼岸,抵達舊金山後,呂正操先拜會了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後在張學良的紐約住所,貝祖貽的太太家見到了張學良。當呂正操走出電梯時,看見張學良已然站在門口等候,當下目光相接,無需多言,兩人都已認出彼此,兩雙大手,緊緊相握,無聲勝有聲。

這場來之不易的重逢,距離兩人西安一別,已有55年之久。落座後,兩人談笑風生,張學良稱呂正操為"地老鼠",意指當年呂正操的地道戰,呂正操則笑著迴應:"老鼠也是人民創造的,我能幹什麼,全部都是人民的功勞,蔣介石信上帝,800萬軍隊,都被我們打垮了,最後逃到臺灣",張學良插話到:"得民者昌",呂正操緊接著說:"那還不都是,靠的人民群眾"。

1991年5月,呂正操在紐約與張學良重逢

在會面中,呂正操將鄧穎超寫給張學良的信轉交給他。在信中,鄧穎超寫道,歡迎張學良在自願和方便的情況下回家鄉看看,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張學良讀完信,鄭重的將信摺疊起來,放進口袋,隨後說:"我這個人很想回去,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我一動,就會牽扯到大陸,臺灣,我不願因為我個人的事,弄到政治上很複雜。"

不久後張學良便給鄧穎超寫了回信,肯定的答覆道:"將來一定要回大陸,寄居臺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但令人遺憾的是,張學良直到去世,也沒有實現踏上故土的願望。

呂正操與張學良

此次重逢後,直到2001年張學良去世前,呂正操先後三次飛赴美國和張學良團聚,其餘時間還是依靠張閭蘅傳遞資訊。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去世,享年100歲,當呂正操得知後,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

2005年1月4日,是呂正操的100歲誕辰,這本該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但呂正操謝絕了當地政府為他舉辦壽宴的請求,同時謝絕很多人的拜訪,在家中拿著剛剛出版的回憶錄,在閱讀中度過了這值得紀念的一天。

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他是57位開國上將中最後一位去世的,也是最長壽的開國將軍。在呂正操的追悼會上,張閭蘅同樣出現在現場,作為兩位老人生前的交流橋樑,她的到來,讓兩位老人在另一個世界裡再度重逢,把酒言歡話舊事,共敘桑麻革命情。

2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新一艘宙斯盾艦海試,俄羅斯自信面對匕首導彈,美國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