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11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全面結束,志願軍殲敵三萬六千,其中美軍二萬四千,志願軍犧牲三萬零七百,凍傷五萬。

如果將第一次戰役稱為美軍戰略撤退的話,那麼清長之戰絕對可以算得上大逃亡,海上、路上以及朝鮮的崇山密林中到處都是丟盔棄甲的美國大兵,且第八集團軍指揮官沃克在難逃途中身亡。

志願軍搜捕躲在山中的美軍士兵

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遭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無數愛國志士留下了激動的熱淚。50年前,兩萬八國聯軍便撞開了中國的大門,打敗了坐擁200萬軍隊的清政府,進抵都城北京,嚇得皇上、太后逃亡西安。僅僅在五年前,鄰國日本的鐵蹄還在華夏大地肆意橫行。但今天,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便殺出國門,在領邦朝鮮的土地上將世界最現代化的16國聯軍殺退400餘公里。

這個曾經的“東亞病夫”不得不舉國歡騰,這是一場足以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偉大勝利。

日本:這場勝利對鄰國日本的刺激最大,幾乎在一夜間,“支那”這個帶有蔑視的稱呼就從日本民眾的口中消失,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一直看不起的新中國軍隊打敗了曾經狂揍他們的美國大兵。也就從清長大捷後,瀋陽戰犯所的日本戰俘才低下了他們高傲的頭顱,開始真心實意的接受改造。

臺灣:知道這一訊息的蔣介石,民族主義帶來的榮譽感再次湧到心上,對著案前的蔣經國說到:“杜魯門說我無能,說我打不過毛,打不過共產黨,我看美國也不是毛的對手。”也幾乎在那一刻,蔣介石開始認識到,自己已不太可能是毛的對手,開始放低姿態,尋求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解決國共矛盾。

朝鮮:志願軍剛入朝,被美軍嚇破膽的朝鮮同志就說,“你們的計劃很好,但裝備太差,恐怕不是美國的對手。”當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勝利後,朝鮮同志又說“你們打的基本都是偽軍,要是遇到美軍就很困難了。”當清長大捷後,朝鮮同志高呼“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朝鮮有救了。”

志願軍佔領漢城後,遊街的美軍俘虜

蘇聯:接到戰報的斯大林流下了眼淚,因為自己對志願軍的虧欠而深深內疚,因為有這樣勇敢、無畏的社會主義兄弟而感到激動。“必須在1951年3月以前完全換裝志願軍36個步兵師的武器裝備,另外再立刻送過去三千輛汽車。也是在這次戰役之後,中蘇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斯大林開始真心實意的幫助中國了。

美國:美國也開始重新審視他們正在進行的這次戰爭,自認為中國通的麥克阿瑟被英勇的彭老總強行按在地上來回摩擦。幾乎在一夜之間,他認識到自己的中國知識完全過時了,“現在我們必須以一個全新的觀點來對待這場戰爭,在完全新的情況下,與一個亞洲軍事強國進行完全新的戰爭。”美國民眾的反應更為直接,“美國傳統的理想和正義觀被中國的大軍打得粉碎。”美國自上而下開始承認,新中國是一個巨人。

英國:這是一場足以改變世界的勝利,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在所著的《清長之戰》中寫到,“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輕視的大國。”

第三世界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正在東歐參加世界和平大會,當清長大捷的訊息傳到東歐,參會各國代表起立高呼“毛澤東萬歲,新中國萬歲”時間長達十餘分鐘。晚年的馬寅初回想起這段還難掩熱淚。

當世界還在為新中國的勝利歡呼驚訝的時候,又一個全新的關鍵決策擺在了毛澤東的案頭。要不要打過三八線?

第三次戰役作戰圖

但此刻為原子彈深感恐懼的並不是第一次遭受核威脅的新中國,而是東歐美國後院。此時歐洲各國都還未從二戰的廢墟中站立起來,原子彈勢必會再次將他們帶向亞洲戰爭的深淵。著名的反共主義者、前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公然站在美國的對立面。

時任英國首相艾德禮不得不親自飛往華盛頓,在得到杜魯門不會使用原子彈的承諾後,國內的反戰情緒才逐漸平息。與此同時,非歐十三國在美國的操控下向中共遞交了聯合倡議備忘錄,希望中美於三八線停戰,談判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毛澤東、周恩來深知這是美國的緩兵之計,企圖以談判為藉口為美軍爭取休整喘息的機會。再者,此刻毛澤東要解決的並不僅僅是朝鮮問題,還有臺灣、越南,他要在朝鮮半島以打垮美軍的勝利逼迫美軍撤離臺灣,逼迫臺灣退出聯合國。

12月初,毛澤東會見秘密來訪的金日成時表示,“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還不夠,還要接著打,既然美軍敢越過三八線,那我為什麼不能打到三八線南面。

毛澤東的作戰指示迅速電至彭德懷,但此刻的彭老總卻犯了難。

身在前線的彭老總深知已連續作戰一月有餘的志願軍急需休整,他們的裝備實在太差了,後勤補給實在太困難了。42軍一個班,上級為這個班配發了唯一的一雙棉鞋,全班戰士商量,只有站崗的才有資格穿這雙棉鞋,從鴨綠江打到平壤,這雙棉鞋絲毫無損,最後又被移交給換防的部隊。

美軍一個軍有補給運輸車7000餘輛,志願軍只有馬車。一個美軍作戰兵配備後勤補給人員13名,而志願軍一個補給人員要供養100餘名戰鬥士兵。在離鴨綠江幾十公里的北線作戰都如此困難,要是打到三八線南側,補給線長達400餘公里,這個仗還怎麼打。

正在運送補給的志願軍將士

12月3日,彭德懷將前線情況如實報告中央,但這次他並沒有將電報直接發至毛澤東,而是發給了聶榮臻。看過電報後的聶榮臻完全贊同彭老總的意見,12月8日,聶榮臻於中南海和毛澤東交換意見。其後,毛澤東與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高層反覆商討,認為朝鮮戰爭的意義不能僅僅侷限於朝鮮半島,既然已經開戰,就應該打出”免得百拳來”的真實效果。

12月13,毛澤東再次急電彭德懷,要求大軍即可打過三八線,殲滅南朝鮮軍全部或者大部,如果能消滅幾個美軍師為甚好,如此之後,臺灣問題便更好解決。

彭德懷思前想後,對打過三八線沒有十足信心的他在12月15號再次致電毛澤東:

“據我看,朝鮮戰爭仍然是相當長期的、艱苦的。敵人已經轉入防禦,正面狹小,對我局作戰甚為不利。現部隊已兩個月不能休息,物資不能及時補充,加之天氣嚴寒,部隊作戰困難。為此,我軍應待換裝後,在來年開春再過三八線為好。”

毛澤東的回電很快就來了,堅持必須越過三八線。

彭老總是一個視黨性為生命的軍人,軍事上不該打政治上該打的戰爭,那就必須打。

12月18日,志願軍將士託著疲憊身體但鬥志昂揚的跨過了三八線。

33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老戰士回憶錄:第四野戰軍高射炮兵部隊成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