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他一生都為成立新中國效力,更是打過無數勝仗。各種游擊戰、運動戰、攻堅戰都不在話下。各種各樣的戰術手段更是讓他在戰場上游刃有餘,膾炙人口的黃橋決戰,他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不僅如此,憂心於中央戰略規劃的他,更是三次上書,成就了激動人心的淮海戰役。正是他不斷的傑出功績,成為了歷史上一代傳奇。

從士兵成為軍人,他是別人無法否定的名將之一,他就是粟裕,這一生歷經的磨難數不勝數。同時在授予評級上,談及元帥,無法迴避的問題之一就是粟裕和元帥之間的瓜葛。在當時,評元帥不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綜合各方面的考量,軍功是最微小的評級標準。那麼,粟裕為何沒評上元帥?四個標準裡他又因什麼不滿足,而遺憾落選呢?

新中國成立前立下功勞的英雄太多,光是在1955年的授銜上就有3萬多人。所以關於元帥的評選和授銜還有所不同,少而精是其次,落實評選方向和標準是根本。當時,關於元帥的基本確定標準,要求對領導人民走向勝利,建立戰役軍團有功績的人才有資格被授予至高無上的榮譽。

首先,他一定是抗日戰爭期間有過武裝起義的領導人;再者,以年代和時間累積,誰更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將領?在領導軍隊過程中,整體軍團水平如何?又為此做了什麼貢獻?最後,在解放戰爭勝利後,身居一個什麼重要位置。上述的四個標準,缺一不可,才有機會成為元帥的候選人。換句話講,凡是進行過革命的優秀青年,都可以參選,但這四個成為硬性標準。即使粟裕經歷過上百個戰役,也曾是軍務中的優秀將領,但有兩個標準沒達到,就被否決了。

事實上,粟裕將軍這一路完全不容易。沒背景的他更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才積累了如此多的戰功。在戰火不斷的時代裡,多次取得勝利還能生存下來,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回顧粟裕這一生的履歷,他是從基層戰士做起的。紅軍長征期間,粟裕將軍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受傷中間沒時間養傷。還不等痊癒,就堅持要帶著手下打游擊戰。他用三年多的時間,讓大家見識到了一個基層戰士的成長,面對困難和低估,他也從來沒談到放棄兩個字。

此時的粟裕僅是當上了一個團的參謀長,離他的目標還有很遠。全面抗日戰爭來臨時,眼看著其他元帥步步高昇,他卻還只是個小小的師長職位。淮海戰役那次,師長粟裕只帶領了小部分人就拿下了戰役的勝利,佔領了根據地。久而久之,經歷過生死的粟裕將軍更是運籌帷幄,多次算準了日軍交戰的時間地點,提前準備了大量戰爭武器,以備不時之需。他最大的輝煌就是勝仗的累積,更是被多個戰功顯著的元帥讚不絕口。淮海戰役能取得這麼大的戰績,都是得益於這位將軍連夜的作戰計劃和指揮。

漂亮仗打多了,他總是被人稱讚為戰神。甚至能在戰爭中減少部隊絕大多數的傷亡。這麼一個盡心盡力的將軍,在授予軍功時,卻比別人少了點機遇。優秀的將領很多,資歷老更有受人尊重的優勢,粟裕在這點上,算不上是前輩,儘管軍功顯赫,也只能看著同樣的榮譽給了別人。如果他當時能參加抗美援朝,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戰神粟裕沒有參加抗美援朝,就是他評元帥的過程中缺少的一絲機會,最終還是隻能當上一個總司令。

另外,粟裕長此以往的作戰,身體上也扛不住,大大小小的戰役下來身上都是舊傷,只好派別人去參加了當時的抗美援朝。粟裕當了軍中指揮官,留下來繼續輔佐上級進行軍隊的訓練。其一少了機遇,其二少了資歷,換他去指揮的話也很難服眾,上級更是擔心最後作戰的結果。綜合各方面因素,他還是和元帥擦肩而過了。

結語

1955年,為了獎勵全面抗戰期間作出貢獻的英雄,開始了授銜大會。粟裕將軍也是此時被評為大將。綜上所述,他不滿足評選元帥的標準也顯而可見。在紅軍期間,他並不是正軍級幹部,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謀長,和條件差遠了。儘管有別人的推薦,加上資歷沒有同級將軍深厚,最終還是遺憾落選了。

和別人相比,粟裕缺乏的不是軍功,正是一點點機遇而已。他的謀略更是有目共睹,不存在輸給旁人的道理。我們在替粟裕感到可惜的同時,也應該知道,無論身居哪個位置,都是祖國賞給有過功臣的一份榮譽,還有千萬為戰爭死去的英雄,比起這些,職位是微不足道的!

15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紅軍將士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