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提到印度,除了印度瑪莎拉和印度恆河水,近幾年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中印關係,班公湖衝突等等;雖然咱們一直採取剋制的態度,不主動挑釁不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但耐不住對面有些人太過心急,一群跳樑小醜巴不得今天就跟咱們打起來。

印軍精銳的特種部隊

重金向法國求購的"陣風"戰機

如果有這種疑問,只能說這是太不瞭解印度了。印度所謂的增加武器彈藥儲備,可以換個表達——多買點武器彈藥。要知道,現在印度可以拿得出手的裝備,基本都依賴進口,而一個軍事裝備大量依賴進口的國家,又怎麼能真正站起來呢。與印度長期飛揚跋扈、逮誰懟誰的態度不同,印度的軍工產業是印度一塊大大的心病。可以說,一天不解決這個心病,印度的腰桿就一直挺不直。

印度目前的主力俄製T90坦克

其實印度的軍工產業底子相當不錯。印度剛剛獨立時,殖民者給印度留下了十幾個兵工廠;而在上世紀60年代,印度還得到了西方陣營和前蘇聯的雙重軍事援助,給印度構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如果堅持這條路走下去直到今天,印度的軍工實力不可估量。但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僅僅過了10年,到了20世紀70年代印度便開始大肆採購各類國際上的先進武器。

印度大量進口的蘇30MKI戰機

由於印度的地緣政治在西方和蘇聯左右逢源,西方和蘇聯對印度都沒有過多的防備,而印度購買雙方的先進武器又可以促進其軍工產業的發展。因此印度願意買、西方和蘇聯願意賣,一個巨大的國際軍火貿易市場就這麼形成了。

購買國際軍火市場的先進武器看上去對印度和出售國是雙贏,印度增強了軍事實力,出售國賺到了外匯。但實際上對印度的本土軍工企業而言,印度這種"造不如買"的思想給它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大量外匯被用於購買外國的武器裝備,各國都爭相向印度推銷自己的武器,印度自身的軍工企業既沒有資金深入研究,價格上也沒有優勢,長期以來處於將死不死的狀態。

印度自主研製的阿瓊坦克,被廣泛認為不如T90

這次印度當局決定增加武器彈藥儲備,壓力最大的是咱們嗎?其實不是。要知道印度原有的武器彈藥儲備僅僅只供支撐10天的高強度戰爭,即使現在增加到了15天的儲備,也無法掩蓋印度武器彈藥可持續供應不足的巨大隱患。哪怕邊境局勢再度升級,印度購買的武器彈藥運送到一線,對於印度軍方而言也不敢輕舉妄動。咱們恐怖的軍工生產能力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前線,打半年甚至打一年完全沒壓力。印軍呢?15天后拿什麼上前線?全世界都知道,戰爭打的不是人,打的是後勤和供應能力。

咱們的為山地作戰研製的15型輕坦

即使不看其他部隊,僅僅看北部邊境的印軍部隊,維持他們的高強度作戰就不是一個小問題。印度在北方邊境地區編制了6個軍共13個師,共計22萬人的龐大兵力。在北方邊境的這些部隊不僅人員眾多,裝備也是印軍的"天花板",其大部分都裝備了T90坦克和大量裝甲支援車輛。本來印軍的後勤體系就是高負荷運轉,現在印軍又要向全世界購買武器彈藥儲備調動地區緊張形勢,這個決定下壓力最大的恐怕是印方的後勤部門。

高原地區物資運輸壓力巨大

根據印度方面訊息,為了完成15天的高強度戰爭武器彈藥儲備,印度將付出5000億盧比。對於印度而言,打不打併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這批武器彈藥成功進入了印軍的手裡。換句話說,這些武器彈藥並不一定是為了現在的地區緊張形勢所準備的;更多的是變相提高了印度的戰爭潛力,為西北和東北兩個方向的威脅做好準備。

對於印度這種冤大頭似的行為,最開心的莫過於即將賺錢的國際軍火商們了。買了法國的幻影-2000總得補充點零件吧,買了俄羅斯的蘇-30MKI總得維護維護吧,還有地上跑的T90坦克,不得買點炮彈啊。以上每一項都得花錢,而且定價權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對於印度來說,買武器彈藥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終究不是自己的東西。要想真正給我國造成威脅,真正挺起胸膛說話,印度首先要做到軍事上獨立自主。但大家所熟知的"阿瓊坦克""LCA光輝戰機"等計劃的現狀,印度軍事崛起的道路還有很長。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楊仕春保護3名戰士讓他們先撤,自己孤身犯險偵察而被炸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