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成為了勝利國,在巴黎和會,義大利本來以為能夠爭取到一大波的利益,不過事實上卻很打臉,英、法並不怎麼在乎義大利,最終義大利的訴求在巴黎和會上大半落空。
而且由於戰後義大利經濟困難,國內矛盾加劇,1922年出身法西斯黨的墨索里尼得以上臺,在義大利建立了獨裁統治。
墨索里尼與希特勒
墨索里尼與凱特爾
義大利的獨裁者墨索里尼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夠讓義大利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威武,讓地中海像羅馬時代一樣成為義大利的內湖......
1922《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的《倫敦海軍條約》,對英、美、日、法、意等五個協約國的海軍發展進行了規定,對各國海軍戰艦的總噸位,以及大小和火炮口徑等進行限制。按照條約規定,法國和義大利獲得的海軍艦艇總噸位都是17.5萬噸,但是與法國一樣,該條約簽訂後,義大利的海軍噸位都達不到這個限制。而為了海軍競賽的需要,當然還有義大利的統治者墨索里尼的野心驅使,重新建造戰列艦就被提上日程。
維內託級戰列艦
既不違背條約限制,而又能夠製造出強大的戰列艦,保持義大利海軍對同在地中海的法國保持海軍均勢,成為義大利建造戰列艦的目標。於是1934年,義大利開始設計並建造維內託級戰列艦,最初義大利計劃建造兩艘,但是由於1937年義大利與英國、法國關係惡化,義大利又開始在1938年追加兩艘同級戰列艦。
維內託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4萬噸以上,主炮為3座三聯裝380毫米口徑,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能在14節時,可以航行4700海里。是義大利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算得上比較強悍的戰列艦。
維內託級戰列艦基本引數
義大利隊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的命名比較奇特,首艦命名為“維內託“”號,為了紀念1918年的維內託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義大利軍隊擊敗奧匈帝國軍隊,迫使奧匈帝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義大利難得的勝利。而第二艘維內託級戰列艦則命名為“利托里奧”號,這個“利托里奧”是則有著特殊含義。
1922年墨索里尼透過其領導的法西斯黨奪取了義大利政權,而法西斯黨的這個“法西斯”含義其實是指羅馬共和國時代執政官的束棒,也就是數根木棒一把斧子捆在一起,平時由執政官身邊的刀斧手拿著,是執政官權威的象徵,可以在執政官的命令下懲罰他人。墨索里尼一直野心勃勃的重建羅馬帝國,因為他把“法西斯”作為他的黨名,而這個“利托里奧”原意正是羅馬執政官身邊手持“法西斯”束棒的刀斧手,義大利用“利托里奧”為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第二艘艦命名,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
而1938年義大利追加建造另外兩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命名則是非常容易理解,一艘命名為“羅馬”號,另外一艘則命名為“帝國”號,充分表達了墨索里尼和義大利人對於羅馬帝國的懷念。
1940年5月,在義大利即將參戰前一個月,維內託級首批兩艘戰艦“維內託”號和“利托里奧”建造完成,進入到義大利海軍現役,而另外兩艘“羅馬”號和“帝國”號仍在建造之中,不過這比他們的對手法國好得多,因為直到法國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德國,他們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一艘也沒有徹底建造完成。
1940年6月,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此時在地中海地區,義大利海軍佔據了很大優勢。
利托里奧號
由於法國的快速亡國,義大利昔日最大的假想敵法國海軍或是在法國南部的土倫港中宣佈中立,或是逃亡到北非、西非的法屬殖民地避難,沒有了統一指揮,對於義大利海軍構不現實的威脅。而他們的另外一個對手英國,則為了防範和打擊他們的舊日盟友法國海軍,不得不將他們的地中海艦隊拆分為以地中海西部的直布羅陀為基地,用來對付法國人的H艦隊和以埃及亞歷山大港為基地,對付義大利海軍的的新地中海艦隊。
不過由於英國艦隊有航空母艦,能夠提供空中優勢,而義大利則只能依靠空軍進行支援,算得上義大利海軍的一個短板。
戰爭初期義大利海軍以“維內託”號和“利托里奧”號為核心,主要是為北非戰場的德意軍隊的運輸船隊護航,同時打擊英國的運輸線,同時也曾尋找機會與英國地中海艦隊進行戰鬥,不過,在於英國人角逐中,老牌的海上強國英國顯得更為老練。
1940年11月11日,義大利海軍迎來英國給他們精心準備的“雙十一”活動大禮包,這一天英國的地中海艦隊發動了義大利海軍基地的塔蘭託的襲擊,而當時包括“維內託”號戰列艦、“利托里奧”號戰列艦在內的義大利主力海軍艦艇都駐紮在港內,在這次英國人的襲擊中,義大利海軍遭到重創,“利托里奧”號戰列艦嚴重受損,其他幾艘義大利軍艦也遭受嚴重損失,不過神奇的是,“維內託”號戰列艦神奇般的毫髮無損,不過“利托里奧”號就只能在修理廠進行大修了。
英國艦隊襲擊義大利海軍的塔蘭託之戰
隨後在1940年12月,“維內託”號戰列艦參加了斯帕蒂文託角海戰,海戰中“維內託”號戰列艦再次毫髮無損,但是也戰果寥寥,並最終撤退到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基地。不過在1941年3月的馬塔潘角海戰中,“維內託”號戰列艦就不是那麼幸運了,由於錯誤的情報,他們這次戰鬥中遭遇了英軍的兩個方向三個編隊海軍組成強大艦隊,包括3艘戰列艦和一艘航空母艦和眾多的驅逐艦。而義大利海軍方面僅有“維內託”號一艘戰列艦和幾艘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驅逐艦。結果此戰,義大利海軍損失慘重,“維內託”號戰列艦也遭到重創,但是最後還是頑強的返回了基地,開始了第一次大修。
英軍劍魚式魚雷轟炸機
“維內託”號進入修理廠後,他的姊妹艦“利托里奧”號卻在此時完成修復重登戰場,這使得義大利海軍仍有維內託級戰列艦參戰,此後為了支援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隊在北非戰場的作戰,“利托里奧”號戰列艦頻繁出動,為德意軍隊的海上運輸線護航,並打擊英國運輸線。特別是在1942年3月22日的第二次蘇爾特海戰中,“利托里奧”號戰列艦對前往馬耳他的英國運輸船團發動攻擊,戰鬥中“利托里奧”號被英國驅逐艦擊中,但是損失不大,而“利托里奧”號在反擊中發揮強大的火力,重創英國驅逐艦兩艘和輕型巡洋艦一艘,擊退了英國艦隊,隨後這支英國運輸船隊和護航編隊遭到了趕來支援的德國空軍繼續攻擊,全軍覆沒。
1941年8月,“維內託”號戰列艦經過修復,再次加入到義大利海軍,“維內託”號和“利托里奧”號這兩艘戰列艦終於可以再次並肩戰鬥了,此後他們多次編隊出行襲擊英國運輸線,然而到了1941年12月,他們的編隊再次遭到英國海軍潛艇的襲擊,“維內託”號遭遇重創,只能再次進入到修理廠,直到1942年的春天,才被徹底修復。
羅馬號戰列艦
1942年6月“維內託”號戰列艦與“利托里奧”號組成編隊執行襲擊英國運輸船隊,不過這次雙方並未相遇,這成為了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的最後一次海上作戰任務,此後由於義大利燃油儲備的嚴重短缺,“維內託”號和“利托里奧”號不得不呆在港內,利用其艦上的防空火力,充當著義大利港口的防空平臺,而與他們同樣命運的還有維內託級另一艘在1942年服役的“羅馬”號。
1938年開始追加建造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羅馬”號,終於在1942年的6月得以建成,加入到義大利海軍服役,然而此時義大利已經陷入燃油危機,於是“羅馬號”在下水服役後執行不是海上作戰,而是與“維內託”和“利托里奧”號一起進行防空作戰。
此後維內託號、“利托里奧”號、“羅馬”號三艘同級別戰列艦組成的防空小組先後轉戰在那不勒斯和拉斯佩齊亞等港口,1943年4月,在拉斯佩齊亞執行防空任務的“維內託”號,遭遇盟軍的轟炸,遭受重創,不得不第三次進入修理廠大修。
1943年7月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他本人被逮捕囚禁。同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同盟國,並對德國宣戰,而德國也對義大利北部進行了入侵,隨著國家形勢的劇烈變化,義大利史上最強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也有了最終的歸宿。
1943年9月9日,“維內託”號、“利托里奧”號、“羅馬”號在內的義大利海軍艦隊,按照盟軍的要求,計劃駛向英國控制的馬耳他,但是他們在撒丁島遭遇來自昔日盟友德國人的空襲,而有了不同的結局。
“維內託”號在德國人的空襲中毫髮無損,而後順利到達馬耳,並按照盟軍的要求前往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後來又被命令駛進英國人控制的沿蘇伊士運河東側的大苦湖。二戰結束後, “維內託”號戰列艦作為義大利的戰爭賠款,賠償給英國,但此時英國並不缺船,他們允許義大利自行將其拆毀。1946年2月,維內託號返回了義大利,此後在義大利被拆解。
“利托里奧”號由於其帶有特殊法西斯含義的命名,在義大利加入同盟國陣營後,被更名為“義大利”號,相比較於在德國人空襲中毫髮無損的“維內託”號,“義大利”號則被德國空軍轟炸機投擲“弗裡茨-X”制導炸彈擊中,遭受重創,不得不留在港口進行大修,而後被修復的“利托里奧”號也被命令前往蘇伊士運河東側大苦湖停泊,二戰結束後,“義大利”號被賠償給美國,而擁有龐大海上力量的美國,同樣沒看上這艘戰列艦,於是“義大利”號最終返回義大利,也遭到了被拆解。
“羅馬”號戰列艦1942年才服役,但從未參加過海戰。但是它的命運更為悽慘,同樣那場義大利艦隊遭遇的德國空軍的轟炸中,它直接被德國轟炸機投擲的“弗裡茨-X”制導炸彈擊中而沉沒,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被制導炸彈擊沉的戰艦。
“帝國號”戰列艦,義大利計劃中建造的第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與“羅馬”號一樣同樣在1938年開始建造,但是在1940年就因為資源匱乏而終止了建造,已經建造完成的船體後來則德國人入侵後,成為了德軍的戰利品,作為德國人試驗靶船,而“帝國號”戰列艦的最終結局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德國人擊沉,有說是被義大利人自沉還有說的是1945年被盟軍擊傷後,戰後被拆解。